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版Basel III《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已于2014年1月17日颁布实施。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却少有文章研究新版流动性监管政策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本文利用办法实施前和实施后全国商业银行HQLA、信贷资产占比和净利差的变化来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新版流动性监管可能会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发现新版流动性监管要求银行保有充足高流动性资产的规定会显著降低中小银行向实体经济贷款的能力,并增加其融资成本,但却不会降低大型银行向实体经济贷款的能力,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保有充足高流动性资产会增加大型银行的资金成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流动性监管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发现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的净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短期内会显著降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长期会提高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流动性监管要求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即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在长期会提高资产回报率,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负债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流动性监管主要通过资产端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监管约束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本文将资本监管分为惩罚监管和预警监管,结合银行涉农贷款构建实证模型,使用2014-2019年我国95家农村中小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资本监管对满足监管要求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约束效应,而对不满足监管要求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约束效应较弱;(2)由于面临较高的涉农贷款违约风险,农村中小银行的资本缓冲越大,资本调整越谨慎;(3)农村中小银行可通过增加资本储备来降低风险承担,其资本和风险水平均存在内生调整的稳定趋势.(4)惩罚监管约束下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风险变动具有异质性.据此,本文建议监管部门适时出台指引,引导农村中小银行建立内部资本约束机制,增强银行的风险量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西卜  卢玮 《会计师》2005,(8):42-43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银行信贷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是以信贷资产为支持而发行债权类证券的融资行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长期贷款的风险、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消化资产管理公司的大量不良贷款、盘活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实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繁荣资本市场。适应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需要,200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并确定了国开行和建行作为试点单位,与之配套的会计规范被…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177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减缓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2)同业业务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渠道来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3)区分同业业务类型的渠道检验表明,相对于新兴同业业务渠道,传统同业业务渠道的中介效应占比更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更易通过传统同业业务渠道来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监管效率及防控流动性创造维度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以来,中资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包括非金融机构设立的信托和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和债券增长迅速。此类投资的迅速增长与监管机构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严格监管有关。由于收益高、拨备成本低、资本消耗小,此类投资可以在信贷成本上升且净息差下降的环境下支持银行盈利增长,并促进银行资产多元化,但也会增加银行的信贷、流动性和利率等风险,尤其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银行及监管等部门有必要未雨绸缪,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文伟 《新金融》2000,(10):6-7
一、券商进入货币市场 融资创造“双赢”效应 中国的货币市场起步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得到快速发展。从1993年开始整顿金融秩序后,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介入货币市场受到限制。1993年下半年管理层开始清理拆借市场,限制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拆出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而依靠国债回购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工具之一,国内外理论界和银行界普遍认为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有着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和提高收益水平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这些效应并不是必然的。本文选取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与效率、优化贷款组合构成,但是在降低流动性风险和提升贷款组合质量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逐步增加了绿色信贷投放力度,以期在满足绿色融资需求的同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07—2017年我国2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占总贷款比重上升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对规模较小、流动性水平较高的银行而言,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改善效果更强,但资本充足水平对绿色信贷和财务绩效的关系并无明显影响。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了经验依据,并且从鼓励中小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和绿色金融债发行、降低绿色信贷风险权重等方面,为进一步推进绿色信贷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国25家银行2003-2011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随机效应面板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及银行特征对其影响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银行贷款渠道在我国主要通过中小银行进行传导,以资本充足水平为代表的银行特征会令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对银行部门产生异质性影响,资本充足率越高、资产规模越小和流动性比例越大的银行越易受到货币政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银行增强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制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我国于2005年3月21日才正式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和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我国也先后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办法)及其他配套的会计、税收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国开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分析.提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项及其综合视角系统地论述了资本账户开放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制。在银行资产层面,资本账户开放导致资金流入、流出规模及频率大幅增加,从而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风险,并通过信贷需求摩擦机制对银行资产端造成风险。在银行负债层面,资本账户开放一方面通过拓宽海外投资渠道降低银行业零售存款吸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不同金融周期阶段下的批发融资(国外借贷和银行间直接借贷业务)来影响银行杠杆,导致银行脆弱性增加,银行负债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在银行资本层面,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加剧银行股价波动,从而影响银行资本端风险,进而在风险共担效应下通过改变银行融资成本的方式影响银行风险。在银行业直接和间接业务关联而形成的金融网络中,上述风险仍会相互传染,进而推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刘玄 《金融论坛》2011,(1):31-36
增加流动性和监管资本套利是银行进行证券化的最主要动因,而这两者最终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即通过出售资产扩大融资来源,使银行能在短期内更多地发放贷款.通过建立模型和运用美国金融市场数据分析证明,在资本金一定的情况下,长期内银行信贷扩张的关键是扩大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供给.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打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壁垒的工具,银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季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造成银行动机扭曲的根源。和以往的认识不同,本文发现,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通过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而非通过转移了银行资产的风险,对银行的行为动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单个银行的风险水平。据此,新的金融改革法案提出的要求证券化发起人保留5%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措施并不能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其效果将极为有限。相比较而言,流动性监管措施更为有效。为防范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后风险上升,微观审慎监管应当将流动性监管放到和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重视流动性监管和资本监管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6.
浙商银行"全资产经营"战略的核心要义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全过程中,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信贷市场、赁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统筹管理与集约经营,推动信贷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同业类资产、投资类资产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钱伟  张莹 《浙江金融》2006,(8):42-43
资产证券化最早产生于美国.起初进行证券化的资产持有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和汽车融资公司,主要对汽车抵押贷款、信用卡应收款以及住宅抵押贷款三种资产进行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将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有利于盘活金融资产.缓解初始贷款人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改善资产质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出,改变了金融机构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金融机构的竞争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欧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由基于国债等优质抵押品调控短期政策利率目标转向直接购买特定金融资产调整中长期利率以及调整抵押品框架维护金融稳定,央行抵押品框架成为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抵押品框架这一事件,使用PSM-DID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背景下人民银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央行抵押品框架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在数字金融发展高水平区域和东、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建议货币当局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结构性缺口现状,适当拓宽抵押品框架边界,更好地发挥抵押品框架的结构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高信贷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我国2013年在银行重启资产证券化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与我国23家上市银行2008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效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2)信贷资产证券化活跃组的银行盈利能力提高得更多,并且增强的趋势也较明显;(3)与非国有银行比较,资产证券化对提高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更显著;(4)基于杜邦机制检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净利率的影响为负,对资产周转率的影响为正。这些实证结果为政府改进资产证券化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根据银行异质性特征,可以采取差别化政策,进而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并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20.
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流入的抵押贷款汇集重组成为相应的贷款组群,由证券化机构以现金方式收购,然后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由其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当抵押贷款需求量迅速增长而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资本金有限的金融机构不但会面临较大的资金短缺,而且会出现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抵押贷款资金需求长期性的矛盾。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资本市场上取得资金用于贷款发放,以实现金融资金的良性循环。所以,抵押贷款证券化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金融机构密切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达到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收益率的效果。二是有利于投资者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拓展投资领域,以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增强资产的流动性,降低投资的风险。三是有利于更多的抵押贷款需求者及时取得贷款,以满足其目前的现实消费和经营资金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增强资本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形成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提高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