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记得在一次制度经济学的研讨会上,一位大学教授在演讲中试图就“什么是企业”、“企业创新”等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出人意料的是,他这一抛砖引玉竟引来众学者对企业问题之外的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位浙江儒商,2000多名员工视他为“好大哥”,而他对员工总是以“兄弟姐妹”相称;创业之初,企业曾先后因外商失信、遭遇海难而债台高筑,他带头每月只拿150元钱的生活费,经过长达五六年的煎熬,还清所有欠款;他本人就是一位改制下岗的“4050”人员,却带领着21个同样的弱势人员艰难创  相似文献   

3.
而今有的企业家感叹“企业难搞,企业家难当”,有些职工又抱怨”我们的领导不行”。那么,企业家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究竟该用什么样的人格力量魁力去征服世人,去驾驭经济呢? 笔者有一位朋友,也是鄙人的“上司”,他是位高级工程师,也曾是一位优秀企业家,从数百万元起家到他离开企业时已创造了数亿元的辉煌。当我问及这个话题和他的成功之道时,他略一沉吟后说:无他,“三道”而已——“霸道”、公道与厚道。笔者反复琢磨,不禁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4.
一要知情明“事理”.企业对职工下岗,是贯彻党的“十五大”会议精神,转化运行机制,解决我国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机构臃肿,国有企业职工原有的优越感、保险感不复存在,“铁饭碗”成了“泥饭碗”,这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改革内部运行机制,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采取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下岗是企业减轻自身负担的一种运行方式,下岗的职工要理解企业的难处,谅解企业的做法,要知道,下岗①是为了把过份集中的生产力进行分流,让一些有能力,有技术的能人进行再就业,使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②是减轻企业的负担,免得在一棵树上吊死,甘为企业,甘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身先士卒,优先下海,这是一种值得崇尚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亿万富翁,却过着苦行僧 般的平民生活,曾作为董事长的他还帮 工人掏过粪。 他熟谙商场官场的潜规则,却耿直 不阿,始终不与“政治资源”为伍,直 到现在。 他本应置追求利润为第一要务,却 提出企业以发展为目标,并办有免费的 农民技校和赔钱的中学,如今还在酝酿 着办大学。 他曾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评价自己 “看似可喜可贺,实则可悲可叹”;在集 团稳健运行的今天,他却称自己“可彰 而不可学”。 他曾身处囹圄,却在期间读了更多 的书籍。历经“横祸”,但并没有就此消 沉,反而创造性地提出了“私企君宪制”。 他就是孙大午——一位颇具传奇色 彩而又备受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企业家,他是“诗性”与“狼性”的融合。用他的“蒋氏企业理论”来理解,驾驭市场经济的“狼性”,是技术范畴;而以“诗性”的浪漫超越现实,是一种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大泽龙蛇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风起水生的时代。厉汉华,一位年仅32岁的年轻企业家,已在商业、服装、化工三大领域颇有建树。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与他交流中你又能感受到他的“真诚”。“思想特别活跃,做事特别认真,对人特别真诚”,这是熟知厉董的人对他的评价。在以“家族式”企业而著称的浙江温州,厉董的几家企业会让你惊讶地发现其不同点,他的几家企业里基本看不到家族成员的影子。当记者问他为何如此放心时,厉董笑着说:“在用人上我从不唯亲、也不避亲,能者居之;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是我的目标;当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时,我还有理由不放心吗?”是的,厉董正是以这种气魄凝聚了一大批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努力、为了理想而拼搏!  相似文献   

8.
采编絮语     
卡尔·斯特恩是个面目慈祥的“美国老头”,他本是以世界最著名咨询企业之一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全球CEO的身份(从2004年1月1日起,他的身份变更为BCG董事长).前来参加“200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并在闭幕式上发表演讲的,但许多听众在他结束演讲以后,还半信半疑地以为这个赶了十几个小时飞机从芝加哥飞来演讲的老头,竟然只是BCG上海办公室的一名普通经理!原来,由于台下大多是中国听众,卡尔先生自己带了一位中国女士——BCG上海办公室的一位经理——  相似文献   

9.
兰天 《企业导报》2003,(10):10-11
<正> 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选他为2001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他就是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马云——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14,(24):23-24
尽管张小虞副会长已经生病多时,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心头还是不免一震,一是因为不久前还时常看到他在不同场合公开发言,二是为这样一位中国汽车行业的真“战士”的离去感到痛心. 从它的经历看,进入一机部是机缘巧合,源于陪同饶斌秘书的新疆考察.机械部撤销后,进入机械工业联合会,以“半官员”的身份,他更多的角色是为政府汽车政策提供建议,为企业合作牵针引线.  相似文献   

11.
<正>传承不是传一个人,是传给一个体系,传给一批年轻人202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带来了六份提案。3月1日,刘永好现身媒体沟通会,就“民营经济发展”“猪周期”“消费信心”“乡村振兴”等话题建言献策,还就“老一辈企业家精神”“企业传承与接班”等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今年是刘永好履职两会的第32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刘永好已连续七届参加全国两会。算上此次提案,他已提交提案或建议的数量达201个。从最开始的“私营企业有希望”,刘永好一直在为民营经济发展鼓与呼。这一次,他继续将“民营经济发展”摆在他所有提案的“一号位”。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企业》2008,(2):33-34
一位好的老板,他用的必是贤臣而不是忠臣;一位好的老板,他必是时刻会提防企业内是否会形成“外戚”或是“宦官”当政  相似文献   

13.
敬欣 《企业研究》1998,(11):4-6
钱寿海是一位年轻的学者型企划家,先后当过教师、编辑、记者、企业总经理,去年他还在成都,任四川安都集团国际企划中心总经理任上运筹帷幄,今年他就回到家乡南京,创办了南京美顺贸易有限公司及南京美顺企业策划公司,并出任总经理。最近一段时间,他醉心于自己创立的《QS—98企业创新体系》,他自信,如果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的革命”作为“第五项修炼”曾经深刻地影响着国际企业界的发展方向;那么,也可以说,“创新的革命”作为“第六项修炼”必将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人类恩人”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创办过若干家企业。也许他比任何一位发明家更像企业家.他曾是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专利的人。但他对他的企业的最大贡献不是他的卓越发明.而是他辞去了这些企业的所有职务以拯救这些企业。这折射出一个道理:使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企业的市场机会并成功运用.企业家是...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我们第一次采访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时,他刚满38周岁,当时中国建材界同仁都称他为“北新少帅”。采访中,宋志平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颇有“儒商”之风。后来他的助手告诉我们,宋志平正在攻读工商管理硕士,而且还被武汉工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当时,宋志平向我们“推销”了一种他命名为“企业AHI’的理论,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为此,我们特意赶写了一篇“宋志平谈企业A:IXi’的报道,寄给了(中国企业报)的一位编辑,没想到几天后忡国企业报)便在头版头条发表了。经过此番来访,我们强烈地感到,…  相似文献   

16.
马越 《西部财会》2005,(2):57-57,52
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亿万富翁。他最擅长的就是“点金术”,一个人人都认为无可救药的企业,到了他手里,不出几年必定会转亏为盈。他,就是鲍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业和玩具业不仅人人皆知,而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经营企业要超前决策,管理企业要重奖重罚”。这是嘉荫粮库主任张春永经营管理企业的成功“秘诀”和履试不爽的“座右铭”。张春永主任今年36岁,是一位有胆、有识、有魄力的青年企业家。他1979年参加工作,当过搬运工、粮油检验员,曾任粮库保化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笔者偶遇一位资产有着一千多万的企业老板,闲聊中说起企业的发展情况,却听到该老板大诉苦水,抱怨其产品在品牌产品的打压下,市场越来越难做。笔者很是纳闷,因为该企业早已喊出“建百年企业”、“做行业龙头企业”、“创造中国名牌产品”之类的口号,却为何落得这般境地。笔者与他谈到品牌建设,请专业的品牌营销顾问,他以一种惊讶的神态表现着排斥心理——请专业的品牌营销顾问进行品牌建设,是一个高深而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系统工程;只有实力型大企业才能做到;对中小企业来说,人才、资金、管理欠缺,加上现实生存的压力,请专业的品牌营销顾问进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个17岁的男孩站在赤壁前眺望着,静听着——神游故国,遥想英豪,大江东去,浪淘尽,做个风流人物的豪情在少年心中升腾,激荡…… 20年后的今天,那男孩已过而立之年。他立于商场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镇定自若地调遣着他的“兵马”。 他便是我们这个真实故事的主人公“许老三”。许老三的真名叫许喜林,不知是凑巧还是天意,他的生活总是与“三”有不解之缘,熟悉他的人便戏称他为“许老三”。 “许老三”是一位曾经借钱上学的孩子; 一位从小学到大学从不记笔记而始终凭借专心  相似文献   

20.
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将他的成就归功于那些被他聘用的英才。他为自己撰写了这样的墓志铭:“这里安息着一位知道如何将那些比他聪明的人召集到自己周围的人。” 罗伯特·汤森德(Robert Townsend)在他的畅销书《企业前进》(Up the Organization)的《游击队员指南》(Guerrilla Guide)章节中,建议执行官尽量聘用最佳人才。他说当他招募员工的时候,他会问自己:“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