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有才  万弢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186-187
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并在现行利润表、权益变动表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婷 《华商》2008,(4):73-74
随着科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财务会计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绕过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权益的项目,这使得我国有必要立足实际来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由传统收益报告开始向全面收益报告转变.本文分析了全面收益提出的必然性,对现行准则中对全面收益所做的尝试进行了分析评价,对未来全面收益报告推进的进程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传统收益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收益表不再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全面收益理论的提出引发并推动了全面收益改革的国际趋势。通过分析全面收益理论的优越性,并将其与传统收益进行比较,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的政策建议。认为,随着我国对全面收益理论关注的深层化及应用的广泛化,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推行必然能有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了“财富的增加”的收益概念,形成了经济学收益观。其后,以“收入费用观”为基础的会计收益观产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人们从“决策有用观”出发,运用了公允价值而形成“全面收益观”。  相似文献   

6.
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实现了会计收益观念的重大改变,它是客观经济环境和使用者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需要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更多的全面收益.而新会计准则对于全面收益报告的规定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本文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揭示了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会计收益报告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会计收益报告严重滞后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使传统会计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进我国的会计收益报告,要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细化披露项目,增加报告项目,制定相应的报告准则,规范全面收益的列示和报告,增强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有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新的收益来源不断产生,从而导致财务会计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全面收益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全部业绩项目,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从英美国家及国际会计的改革来看,全面收益表作为业绩呈报的主要表式已经成为趋势。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真实反映企业收益能力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讨论全面收益的分类及报告方式问题,论述并比较了FASB、ASB、IASC以及G4 1对前述问题的有关规定,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并就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引入全面收益报告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美等一些西方国家和组织开始对传统收益表进行改革,以使企业所报告的收益更加全面。编制全面收益报告正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当前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相似文献   

11.
12.
在会计信息中,收益信息极为重要。全面收益理论是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相互协调和相互转化的结果,它既吸收了经济收益的合理内涵,又考虑了会计确认、计量的要求,使得计算出来的收益能够更好地体现其经济实质,并保留能可靠计量的会计学特点。利用全面收益表有效抑制收益操纵的泛滥,有利于我国会计的国际惯例趋同,并且更好地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相似文献   

13.
黄智杰 《商业会计》2012,(11):111-113
如何评价和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学术性课题,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人们面对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会计收益指标。现有的公认会计原则和会计惯例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留下了许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对盈余质量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全面收益属于盈余质量分析中的结构性范畴,因此从全面收益报告角度探讨盈余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全面收益相关的内容,介绍了全面收益理论,并探讨了全面收益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全面收益属于盈余质量分析中的结构性范畴。本文主要探讨全面收益相关的内容,介绍了全面收益理论,并探讨了全面收益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全面收益与净收益相比,既具有一致性,又有所不同,全面收益的范围比净收益广泛得多。全面收益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多种计量模式,对确认方法、标准及原则等各方面均进行相应改进后,突破了实现原则、体现了适度谨慎原则、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可提供对决策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提高收益信息的评价与预测功能,从而使全面收益的确认具有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探讨有很多,全面收益应取代利润成为业绩呈报的主要指标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支持。那么,传统收益理论是否存在着某些重大的缺陷,以至于面临着被取代的命运?如果传统收益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的话,为什么还能在历史上被长久的、广泛的应用?如果全面收益理论可以取代传统收益理论,那么它藉由的优势又是什么?从以上几个疑问出发,通过对传统收益理论和全面收益理论的对比,指出后者取代前者的必然趋势,并对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化的国际背景下,会计报告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财务信息,它也必须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企业的传统收益观显然已经不适应这些变化,因而亟需改变这种旧的方法,从而完善财务报告。本文通过与传统收益观的比较分析,阐释全面受益的特点和实施意义,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科学性,为落实全面收益观和贯彻新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收益对会计收益概念及收益报告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会计收益的主要缺陷在于与决策不相关。为增强相关性,会计收益概念逐渐向经济学收益概念靠拢,经济学收益对会计收益及收益报告体系都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应用全面收益概念对会计收益进行改进并编制全面收益表,这一趋势也会影响到我国的收益理论与实务。  相似文献   

19.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其次阐述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会计目标定位的国际趋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田贞训  林平  胡慧勤 《商业科技》2008,(16):367-367
全面收益已逐渐成为国际收益报告改革的趋势,并在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本文结合我国收益确认现状,从全面收益计算方法、确认基础、标准和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