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会计准则坚持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计量属性,同时把公允价值引入会计体系,收益观也由收入费用观逐渐转为资产负债观。计量基础和资本保全概念的选择,决定了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模式。不同的会计模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收益报告向全面收益报告的过渡时期,为了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有必要将传统收益报告和全面收益报告加以对比,找出当前财务业绩报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彭有才  万弢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186-187
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并在现行利润表、权益变动表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姚海天 《现代商业》2011,(6):268+267
综合收益以决策有用观为基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未来经济利益。作为高质量的收益报告模式,其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权威会计机构综合收益列报的比较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综合收益列报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也标志着我国财务报告基础概念逐渐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本文将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进一步介绍了资产负债观在新准则中的具体体现,以及资产负债观在我国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实现了会计收益观念的重大改变,它是客观经济环境和使用者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需要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更多的全面收益.而新会计准则对于全面收益报告的规定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本文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揭示了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邹磊 《现代商业》2014,(15):235-236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观、收入和费用相配比以及稳健性原则等的收益确认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所以其可信度和公平度等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质疑和批评。这引起来社会大众对收益性信息准备性的计量的关注,因此,全面收益观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观落实之后对传统的财务计量的影响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7.
全面收益报告突破了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约束,拓展了财务业绩报告的内容和形成,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加速了财务会计从以成本为中心向以价值为中心的逻辑结构转变进程。通过回顾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框架和进行国际比较,指出我国引入全面收益报告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其他综合收益是相对于综合收益概念而提出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充分体现了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实现决策的有用性以及综合收益观的有用性。然而我国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基于实现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与国际接轨的目的,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反映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重新定位了财务报告目标、转变了收益计量的观念、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演变入手,对《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3》实行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对综合收益信息的披露情况做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信息披露情况总体不够理想,但全面收益观的理念已逐步得到接受,综合收益信息的披露能够给报表的阅读者提供增量的信息,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收益状况。  相似文献   

11.
收益质量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务指标,旨在衡量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的离差程度,体现收益内在的好与坏,其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财务报告舞弊必定影响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而收益质量注定成为未来揭示财务报告舞弊的有力途径。本文正是在这个角度上,从收益质量出发探求防范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新途径,使得收益质量这一财务指标真正得到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己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价值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应从这些局限性入手,改变财务报告的报告模式,构造多元化的财务报告体系,实时呈报财务报告;加强预测性信息的披露,增加现行财务报告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增加对人力资源的反映;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等,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新的收益来源不断产生,从而导致财务会计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全面收益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全部业绩项目,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从英美国家及国际会计的改革来看,全面收益表作为业绩呈报的主要表式已经成为趋势。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真实反映企业收益能力的报告。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收益对会计收益概念及收益报告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会计收益的主要缺陷在于与决策不相关。为增强相关性,会计收益概念逐渐向经济学收益概念靠拢,经济学收益对会计收益及收益报告体系都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应用全面收益概念对会计收益进行改进并编制全面收益表,这一趋势也会影响到我国的收益理论与实务。  相似文献   

15.
李娜 《国际商务财会》2020,(3):26-29,33
文章基于小米集团在中国香港上市时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调整的案例,分析了小米集团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框架下净利润盈亏之争的原因。结合会计理论,依次从会计收益确定的理念和会计本质与会计逻辑起点两个角度,剖析了“资产负债观”与当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体细则的逻辑不一致性,论证了“决策有用观”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涂江红 《中国市场》2010,(40):80-81
经济环境的逐渐复杂化,导致传统会计收益的缺点越来越明显。根据时代新经济的特点和含义,形成全面的收益观,将是未来会计收益发展的方向。本文从传统会计收益入手,全面分析收益的内涵,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探讨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化的国际背景下,会计报告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财务信息,它也必须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企业的传统收益观显然已经不适应这些变化,因而亟需改变这种旧的方法,从而完善财务报告。本文通过与传统收益观的比较分析,阐释全面受益的特点和实施意义,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科学性,为落实全面收益观和贯彻新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了“财富的增加”的收益概念,形成了经济学收益观。其后,以“收入费用观”为基础的会计收益观产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人们从“决策有用观”出发,运用了公允价值而形成“全面收益观”。  相似文献   

19.
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基础,正确认知这一概念十分重要。当前财务报告目标主要有两大观点: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对财务报告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财务报告目标相互影响。最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明确了我国“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信息观和计量观是现在财务报告的两种基本方式,由于证券市场的无效性信息观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使得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