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海燕  张斌盛 《生产力研究》2006,(7):115-116,129
我国以往的外贸体制改革和创新都试图绕过产权制度创新,但是产权制度的变革是一国经济体制变革及外贸体制创新的核心问题。外贸体制中产权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及其体制根源,恰好证明了产权结构在我国对外贸易体制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外贸体制中产权结构创新的方向应该是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主体的平等化和主体权益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外贸体制中产权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及原因,给出我国外贸体制中产权结构创新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明确我国外贸体制中产权结构创新的方向是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主体的平等化和主体权益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超  张蔚虹 《经济师》2006,(9):223-224
文章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主要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指出由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制度转换,由单一家族产权结构向产权主体多元化、流动化产权结构转换是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有银行的改革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些改革没有触及银行制度的核心——产权制度。而西方商业银行的股份结构不断向产权主体多元化、股权分散化等趋势发展,使产权的运行更加有效。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坚持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创新与完善公有产权的实现形式,完善产权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为产权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坚持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创新与完善公有产权的实现形式,完善产权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为产权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创新,其核心在于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需解决以下问题: 1.股权设计问题。从我国国情看,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以法人持股或法人相互持股为主体、以分散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专业投资基金持股为补充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及相应的法人治理结  相似文献   

8.
姜作培 《经济师》1994,(4):20-21
产权制度改革应实现“六化”姜作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现在的问题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应该怎么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实现“六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结构与经...  相似文献   

9.
吴九占 《经济师》2002,(7):14-15
转机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 ,但目前一些改制国有企业中尚存在着政企未彻底脱钩等诸多问题。为此 ,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确定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人格化代表 ,促使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明确法人产权主体和终极所有权主体的责权关系 ,特别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梁辑永 《经济前沿》2004,(10):62-64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界定产权关系,以往企业改革始终围绕转换经营机制,但收效甚微,皆因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引向深入的前提和基础是明晰产权并积极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引赂深入的前提和基础是明晰产权并积极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要高度重视产权的流动性,无论是从微观经验的角度,还是从实现经验的角度来看,现代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都是产权流动。产权失去流动性,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城市商业银行演进之路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探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和产权制度变迁,指出城市商业银行产权主体行为及其产权制度演变处于我国分权化改革的制度环境中,其改革路径符合了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逻辑,是中央政府金融调控权分权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并明确了城市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安排因体制外增量改革的不同制度基础而具备与国有商业银行不同的产权结构及演变路径,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和强权力量主导等基本特征.代表中央政府的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经营管理者和中小股东的地位、行为及相互关系,成为影响甚至决定城市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迁方向和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产权制度改革包含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产权主体的改革,即重新选择产权营运的主体或者是变更经济所有权主体;二是产权结构的重新调整,指重新配置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三是产权营运方式的重新选择,关键是选择产权营运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及所有者与营运者之间的联结方式。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产权效率的核心要素。不难看出,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着重解决了产权主体的改造问题,这虽然是确立新产权制度的基础,但如果不接着解决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产权营运方式的选择问题,那么新产权制度的机制就难以真正形成并正常运作,通过改制解决和发展生产力也只是一句空话。因此,笔者认为,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诸多方略选择中,促进股权流转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一、只有促进股权流转,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取向的目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点,界定集体产权的内涵、梳理其发展脉络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界定集体产权内涵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演变历史的梳理后发现:我国农村集体产权经历了构建、强化、变革、创新四个阶段。农村集体产权演变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每一时期的集体与集体产权都有着独特的形式与结构,而国家与集体在相关权力配置中的博弈是构建各阶段集体产权的基础。因此,通过调整国家与集体的权利关系、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而优化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应成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与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天才  徐建斌 《经济师》2001,(4):114-11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缓慢和对企业理论与产权问题的认识程度有相当的关系。本文首先以金融制度的变迁理论,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及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其次从企业理论与产权制度的视角,论证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国有股份制的产权形式不可行,在此基础上认为产权改革的出路是经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本从经营行业退出的量化运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川  胡璞 《当代经济》2002,(6):32-3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艰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基本认识到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其突破口是国有资本从经营性行业退出,使产权结构多元化,为了规范地量化地操作,笔者试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土地制度的核心。科学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亟需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相似文献   

17.
葛敬豪 《经济师》2007,1(1):36-37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私有化不是我国产权改革的方向,西方产权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能成为我国产权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产权角度出发解决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我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繁多,其根本原因乃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残缺,产权流转不畅,农民的产权主体地位不明晰。本文提出要解决目前我国枉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从法律上强化对集体土地产权的管理,朝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多元化的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19.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五化”弊端(静态)和四大问题(动态)是我国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深层次具体化原因。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需明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两大功能及七个要求,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理顺国有企业各层次的产权关系,明确各个权利主体,并相应界定产权规则,以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要解决好国有企业产权独立化和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等经济主体的重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民(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配合,缺一不可。政府和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各有分工、共同作为,在宏观制度环境层面上,政府是创新的主体,在微观制度环节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应当为民(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政策支持;明确产权界定政策,解决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界定模糊问题;完善市场体系,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产权制度创新的法律环境;鼓励民(私)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科学界定环境产权,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倡导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为民(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营造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