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婷婷 《中国广告》2010,(10):133-136
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渠道竞争力、内容竞争力。收视竞争力、广告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渠道竞争力和内容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媒体资源能力,事关投入水平;收视竞争力和广告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媒体市场绩效。事关产出效益;影响力则主要体现为媒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关未来格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国际级媒体,五项竞争力优势突出,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告产业的战略转型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具体阐述了广告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通过对当前中国广告产业转型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广告公司经营的“泛专业化”和主营业务的“模糊化”,正严重消解中国广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在比照全球广告产业两次重大升级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广告产业的转型是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需,转型的核心和目标就是以广告产业为主导整合营销传播的相关领域,转型的实现途径是通过广告公司价值链的集聚和张大,提升广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陈正辉 《市场周刊》2001,(11S):38-39
广告,是时代最敏感的表情。随着传播科技的物质力量进一步延伸,传播化的高度符号化和象征化,消费对广告中露骨的推销主义的反感以及对个性化精神消费的进一步追求,使新广告传播悄然来临。新广告传播将会扬弃以完全推销商品为特性的推销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战略,重视人精神与个性化艺术,注重化符号在广告传播中的使用,以期取得一种更具时代感、更有效的传播效果。新广告传播的基础性战略在于确产品的独特形象,那么这种形象的背后是什么?如果我们把外在的遮蔽性信息从广告中剥离,就会发现形象的背后是一个个经过精心挑选并巧妙组合的视觉化符号。  相似文献   

4.
顾伟 《现代商业》2007,(30):279-280
广告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广告传播遵循传播学的一般规律。随着广告传播的发展,舆论领袖在广告传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为了更好的进行广告传播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舆论领袖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广告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广告是塑造和提升企业品牌最有效的途径,现在的消费者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广告所包围。据统计,生活在中心城市的人,他所接受的信息是过量和过剩的,因此造成大量广告都被人忽略。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广告手法太平淡,无法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因为信息的海量增长与传播途径的日趋多元化。仅以电视媒体来分析,全国的数量最多时超过3200家电视台。从中国电视结构体系来看,  相似文献   

6.
吕娟霞 《中国报业》2023,(2):176-177
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面貌和精神的反映,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塑造良好的形象并进行有效传播,是一座城市在如火如荼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环节。地铁作为城市化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功能不再仅限于交通工具,也成为广告的载体。本文在阐述地铁广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借助地铁广告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告市场正在进入以资本并购和联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扩张,广告市场将会面临重新洗牌,也必将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营销传播集团。广告企业通过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将资本的力量转换成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提高媒体组合的成本效益,是媒体投资的关键,更是决定传播成败的基石。而精选优秀卫视,优化投资效果则是必有之路。众所周知,广告传播的目的是在促进销售与创建品牌上,在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上获得传播优势,然而传播优势如何建立?除了构建与市场策略匹配的媒体策略,我们必须在提高传播效益、降低传播成本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够制定与实施高成本效益的媒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跨文化广告传播的阻力因素,并分析西方跨国公司逾越文化屏障成功建立中国市场的策略,对中国品牌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花家明 《商场现代化》2007,(29):304-305
2000年以后,中国大陆的广告进入了全球化传播时代。在中国大陆出现的问题洋广告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用"国际品牌,本土传播"的传播模式来进行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就能突破文化隔绝之屏障,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并不一定会引起全球文化的同质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文化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表层文化的趋同化与深层文化的多元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俗文化是指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广告与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俗文化在广告传播中有很多表现,主要表现在民间风俗和民间心理两大方面.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广告传播对俗文化既有渲染与强化作用,又有贬抑和扭转作用.俗文化的广告传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广告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优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黄晓朦 《市场周刊》2020,(16):0034-0034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数据爆炸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领域发生了巨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往的纸质媒介逐渐转变为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大众传媒和新媒体的应用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形象,速度更快。大数据是由多个数据组成的集合体,由人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整合然后公布。虽然大数据使得公众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但其良莠不齐的信息使人们难以了解其真实性,甚至有可能误导公众认知,不利于社会和谐。文章就如何提高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剧,众多外国企业和品牌商品进入中国.在新企业和商品进入新的国度时,广告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起了巨大的衔接作用,因此品牌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重大挑战,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时也面临着同样问题.本文从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借鉴国外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方式和策略,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超广告传播     
张惠辛 《中国广告》2005,(12):19-19
我们正有幸或不幸地置身于广告大变革的背景之上。这场变革大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描述:第一.广告的话语如此坚决地摆脱了行业的限制,而成为品牌、媒体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话语第二,品牌的传播同样有力地摆脱了传统广告的狭隘概念,长驱直入终端、公关.活动与事件等领域。舒尔茨曾经的线上线下、点与面、各种传播手段的整合传播的理论憧憬,仿佛一夜之间在中国成为现实。一个超越广告的时代真的到来了。  相似文献   

15.
<正>经济全球化带给广告业的必然结果,就是广告的跨文化传播。跨文化的国际广告作为强有力的传播工具,跨越民族与国家的界限,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广告进入中国;不断成熟的中国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踏上了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漫漫征途。在跨国营销的过程中,如何规避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造成的广告传播障碍与风险,是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惠争 《中国广告》2005,(11):19-19
近年来.名人广告构成中国广告运动的一大风景。广告代言人正在成为品牌传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以为,这是新的传播时代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品牌营销传播的内在规律。没有理由从营销的层面否定广告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叶国际互联网业务的兴起,一方面咱们中国市场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另一方面,营销和传播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有不少声音宣祢“广告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后广告时代”或“窄告时代”。在所谓“精准营销”和“精准传播”的理念指引下,服务人员企图通过数据库挖掘,让广告主的每一分传播预算不被浪费。  相似文献   

18.
媒介消费呈现出多元化与共时性的特征,去中心化的整合传播应运而生,成为时下最为主流的传播理论和极为流行的闪亮观点。与此同时,诸多与去中心化的整合传播理论相悖逆的传播现象却又层出不穷:众多中国企业动用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广告预算集中投放于电视媒体中的某几个甚至某一个频道,更有甚者,将这种近乎疯狂的集中性投放贯通全年,可谓是彻彻底底的中心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网络广告的出现使得中国广告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显意识传播逐渐被潜意识传播所代替。潜意识广告大致有五种类型:快速切换、背景反转、植入/置入、双关、声光学处理。随着认知神经技术在广告中的应用,以FMRI为代表的技术,使得潜意识广告的效果测量成为可能,尽管存在一系列道德上的争议。  相似文献   

20.
从收视率传播到影响力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维东 《中国广告》2005,(6):174-175
推动影响力传播之前最常见的是收视率传播。收视率是对收视事件的量化统计,当前中国多家电视台和广告公司都使用收视率数据来进行节目交易和广告考核评估。为与影响力传播做个对比,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收视率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