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瀚琰 《云南金融》2012,(5Z):106-107
自1878年法国福果案至今,反致制度一直是国际私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反致有完全肯定,部分肯定和完全否定三中态度,而肯定或者反对的理由也大同小异。本文意在以另一种眼光审视反致在中国是否应该存在的问题,即以当代中国的国家结构为着手点,从客观上分析反致存在的必须,摒弃以往注重主观分析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论反致制度     
反致是国际私法上一项特有的制度。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福果案判决使反致制度成为当代国际私法领域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其反致理论逐渐形成了理论上尖锐对立的两派。在冲突法运用反致与否以及适用程度的实践中,国际、国内立法及司法实践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对它争论不休,但这并不妨碍各国实践普遍采纳这一制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反致制度有利于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民事纠纷,符合国家的利益,符合国际私法的宗旨和本质。虽然其也受到现代冲突法革命的冲击和挑战,但在各国国际私法趋于一致之前,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我国未来的民法典(涉外篇)应该采纳反致和转致制度,并适当扩大反致制度的适用范围,但应以必要和不造成无限循环为限。本文对反致制度的含义及其产生条件着手,阐述了关于反致理论上的分歧,陈述了赞成派和反对派的主要理由,并表明笔者的观点,最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繁荣,总结了我国设立反致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反致制度     
李小莹 《金卡工程》2010,14(6):110-110
反致制度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对于其存在的合理性,理论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的反致制度,法学专家的激烈争论并没有阻挡其发展的脚步,相反,在各国国际私法实践中,反致制度仍在向前发展并呈现出被普遍采用、适用范围趋同、被例外采用时又力图克服其弊端的发展趋势。鉴于反致制度将长期存在并发挥它的例外协调作用,我认为,在我国的国际私法中应对反致制度加以改革和利用,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潘星容 《金卡工程》2009,13(6):79-80
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澳门回归后仍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从司法的角度看,内地与香港、澳门和统一后的台湾并列,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的一个独立的法域,任何一法域的司法权都不能延伸到另一法域,因此,区际司法协助就成为一种必然。如何构建强有力的中国内地与香港或澳门或台湾的司法协助,将是急需解决的焦点。笔者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5.
谢宗颖 《中国外资》2010,(24):177-177
反致制度自诞生至今,一直是国际私法领域争论最激烈的问题。现今虽仍有许多国家不接受它,但已有不少国家在立法中以例外情况适用反致制度。特别是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继承问题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反致制度自诞生至今,一直是国际私法领域争论最激烈的问题.现今虽仍有许多国家不接受它,但已有不少国家在立法中以例外情况适用反致制度.特别是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继承问题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尹俊 《金卡工程》2008,12(12):29-29
反致制度作为一项古老的国际私法特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国际私法价值取向的变化,其不断遭受着与国际私法价值目标相矛盾的诘难.认真分析其理论内核,其实反致制度仍有其在当今的国际私法价值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王一涵 《时代金融》2014,(17):176+181
随着社会的改革,时代的发展,实现区际产业转移,是使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极重要途径。根据需要,我国产业需向西部大规模有秩序地转移,但是,这种转移现象还没有出现,据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产业制度、市场、技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导致中国产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缓慢。因此,在国家政策和中西部地区两个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此推进中国区际产业的转移,实现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念、发展、功能与作用以及适用标准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对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分析,提出该制度在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中适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适用时必要的限制和相关辅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消费信贷需求的扩大,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迫切要求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这是推进社会文明、强化信用意识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需要。我国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操作模式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用危机,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意识形态的定型,这种信用危机将逐步得到改善。但良好的信用基础需要制度的约束,因而亟须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信用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以推  相似文献   

11.
12.
吴春龙  郭炜 《南方金融》2002,(10):22-24
跨国洗钱已成为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形式,打击跨境洗钱是外汇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就当前跨境洗钱的主要方式,外汇管理反洗钱存在的不足及薄弱环节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构建反跨境洗钱的防火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论建立中国的个人信用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们对消费信贷需求的扩大,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迫切要求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这是推进社会文明、强化信用意识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需要.我国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操作模式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用危机,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意识形态的定型,这种信用危机将逐步得到改善.但良好的信用基础需要制度的约束,因而亟须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信用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难点,在借鉴国外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建立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绩效的追求,使得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形成了对金融监管的挑战。从各国金融监管的实践来看,不论是何种监管体制,都面临着金融全球化的挑战,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我国实行分业监管时间不长,对监管体制的频繁变动,反而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对我国金融的制度安排不能仅仅依据金融业是实行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是否更加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与信用消费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在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中解决农民所需资金的办法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萌芽时期个人信用制度的特征:农民获得了土地,但他们没有更多的钱来购买农具和其他消费品,为此一些零售商想出的方法是,向农民提供无担保贷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论中西方准备金制度的本质区别丁祖发法定准备金制度作为传统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实现间接宏观调控的常规手段之一。我国自从十年前成立中央银行(改制后的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法定准备金制度,基本具备了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体制基础。然而...  相似文献   

19.
20.
陈琛 《金卡工程》2009,13(3):56-56
一直以来,法学界对于对法律作公私法划分有没有必要,是否需要建立统一的公法以及如何确定公私法划分的标准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对于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观点:"公法与私法,私人自治与公共权力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即使是最典型的私权--私有财产权和契约自由都不是纯粹'私'的,须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故所谓公私法划分只是一种幻想",本文将结合公私法划分的历史背景,长久以来对划分公私法的不同观点对上述观点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