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商业化的科学技术具有价值但并不创造价值,它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的价值并直接影响价值量的大小和流通分配,它通过渗透到劳动者、生产资料和管理中,引起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科学技术价值论实际上是效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价值是劳动耗费价值对效用价值的关系──对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理论综合向国成自17世纪以来,在经济价值理论上,纷陈杂说,出现了诸如供求价值论、生产费用论、均衡价格论、“创新”价值论、知识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等学说,但真正构成经济理...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价值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再生产资源要素问题,从而形成自然资源的价值决定问题。自然价值论、稀缺性价值论、供求结合价值论等都不能说明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作为生产关系的价值并不是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而是人和人的关系。学术界认为“否定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的“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理论,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是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再生产资源而消耗的人类劳动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效用价值论的四个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用价值论存在四个矛盾,即商品价值需要精确计量与效用不可精确计量的矛盾,商品价值反映生产成本与效用不反映生产成本的矛盾,商品价值转移与效用不转移的矛盾,商品价值在生产交换中决定与效用在消费中决定的矛盾。效用价值论不是一种科学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5.
许成安 《经济学家》2007,(1):124-126
在经济学说史上,价值理论的争论首先发生在"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或"生产费用价值论")之间(本文称此为第一层次的价值争论).经济学中的第二层次的价值争论发生在边际效用价值论(或需求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等供给价值论之间.本文在对这两次价值论争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重点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评广义价值论和联合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体劳动不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不仅不能创造价值,也不能转移价值。广义价值论和联合劳动价值论都脱胎于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离开物质产品就不存在商品和商品价值。资本家的管理劳动的职能是剥削生产劳动。科学技术是劳动生产力因素,在物质产品生产中生产使用价值而不生产价值。有些学者主张的供求决定论和效用决定论是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翻版。否定我国存在资本主义剥削,其实质是否定我国以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消除马克思价值论的矛盾”论没有发展马克思价值论 :它纯属虚构 ,它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不能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犯了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陷入庸俗价值论的错误。避免上述错误 ,要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价值论断即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它与劳动价值论并不相通,甚至与单一的生产费用论和单一的效用论也不能相通,而与后来发展成为主流观点的市场供求价值论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史上,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从来都是并行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然而,在两者的关系中,价值理论是分配理论的基础,分配理论最终要依赖于价值理论的发展。因此,要解决企业剩余收入分配量的比例关系问题,必须从价值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 价值理论是经济史和现代经济学中争执不休的问题。传统的价值理论大体上可分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与均衡价值论三类。由于它们各自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因而经济学家们试图探讨新的价值理论,以克服传统价值理论的缺陷。在各类价值理论中,要素价值论、均衡价值论和广义价值论被许多学者运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