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干旱脆弱性程度决定了干旱灾害的生成和强度,探讨农业干旱脆弱性到干旱灾害的演化机制对防旱抗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从概念上辨析干旱脆弱性和干旱灾害,接着介绍农业旱灾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从农业旱灾脆弱性到干旱灾害的演化机制,最后基于如何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干旱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科学、系统的观点全面分析了城市干旱的特征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城市干旱的定义。通过综合评估干旱对于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结合风险管理方法,针对城市干旱风险具体情况,为控制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为今后开展防旱减旱工作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影响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60年来的干旱资料统计,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总体上都有不断加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分析,建立防灾抗旱的社会保障措施和强化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减灾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点和敏感点,是我国解决绿化问题重点要注意的区域。本文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现状,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的重大意义,最后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南干旱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湖南省志和湖南统计年鉴的资料,将旱灾分为部分地区干旱年、大范围干旱年、全省性干早年和全省性大早年.用定量统计标准统计出旱灾年数,分析得出了湖南的干旱灾害特征和形成原因及其对湖南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从2014年年初开始,持续严重的干旱正在全国多地蔓延。特别是6月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多省区多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给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隐忧。北方多省区持续高温干旱8月初,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由于持续干旱和高温天气,土地干裂,草场大面积干枯;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草场大面积干旱,旱情持续加剧,水井水位下降。当地政府部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干旱,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出现干旱的频率和干旱程度随之也不断增加。如何采取得力措施抗旱保丰收,已成为我省玉米制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山区的含义,一般指以山地或丘陵地为主的地方。云南山地为94%,是一个山区省。对于云南这个庞大的山区,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干旱就是其中之一。一、山区干旱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自然灾害是经济生产的障碍,频繁的自然灾害必然带来经济生产的损失。在云南,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和干旱,泥石流存在于局部地区,干旱却遍及全省各地而成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滑动平均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基于西南四省市的灾害数据,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各省市受灾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02年洪涝灾害呈上升趋势,2002年后呈下降趋势,干旱灾害变化幅度不大;1980—1991年风雹灾害呈上升趋势,1991年后呈下降趋势,低温灾害在2005年后略呈上升趋势。(2)西南四省市中,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干旱灾害受灾程度:云南贵州重庆四川。(3)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重庆:低温干旱风雹洪涝;四川:低温风雹洪涝干旱;贵州:低温干旱洪涝风雹;云南:干旱风雹低温洪涝。低温是西南四省市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
干旱灾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大风险,严重影响农产品生产供给与粮食安全。通过构建农业干旱灾害与粮食安全之间的计量模型,利用西南五省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1997—2008年间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具有明显的影响。由此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下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的策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水资源的时空调配能力达到农业抵御干旱灾害风险;选育耐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干旱忍耐力;调整粮食生产布局,在高旱灾频率地区,减少高耗水作物生产等。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威胁宁南山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自然灾害。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将日趋严重,这必将导致干旱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与干旱程度的普遍加重。但是,干旱也有其规律性,迫切需要我们在总结抗旱减灾经验的基础上,找准突破点,不断改革抗旱救灾的基本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干旱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和上海市为研究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该区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反映长江中下游干旱脆弱性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第一产业比重、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资源量等经济因素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干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其对干旱脆弱性的贡献率达54.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贡献率次之,分别为21%和10.8%;进一步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根据脆弱性差异聚成三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森林覆盖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可有效提升农业抗旱整体能力,同时政府的农业抗旱政策也应当做到差异化、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特别数字     
《环境经济》2012,(5):67-67
干旱致云南400万人饮水困难直接损失达125亿截至目前,三年连旱使云南省15个州市近780万人受灾,近400万人饮用水困难,九大高原湖泊水量减少近3亿立方米。截至4月下旬,除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东南的边缘地区外,云南大部分地区均出现气象干旱。去年汛末至今,云南全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偏少五成,已有368条中小河流断流,500座小型水库干涸;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明显下降,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三年持续干旱给云南造成严重损失。云南省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  相似文献   

14.
调整产业结构是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祥 《经济地理》1994,14(4):85-88
我国西部广袤的干旱、半干旱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却极为脆弱,干旱、风沙、盐碱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为开发利用这一区域,人们都在探寻其治理环境的途径、措施,就此问题,笔者提出如下观点以供磋商。1 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治理的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问题 环境的演化有自然原因,更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原因。历史上林草荫郁的黄土高原,现在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18年第55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的构思创作和主要内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同样会发生洪涝灾害。山西省大同市全年大部分时间干旱缺水,在短促的夏季却极易发生瞬时集中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带来严重影响。为协调这样的极端气候问题,风景园林师通过径流体系的规划和弹性技术设施的加入,构建了一套弹性治水系统来调控和适应瞬时集中降雨并缓解干旱问题,以期实现当地的生产、生活、生态与自然过程的平衡交融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干旱地区约占土地面积的36%,占总耕地面积的429%,其余地区也常受季节性干旱或难以预测的不定期干旱。据统计,由干旱导致的减产可超过其他因素所造成减产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干旱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一种天气灾害,而农户对干旱的脆弱性影响灾害的受损程度,与农村贫困密切相关。文章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计算了干旱脆弱性各影响因子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影响因子中农业GDP所占比例对农村贫困影响最大,单位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次之,其他依次为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民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例、耕地灌溉率及财政支农支出。这一结论对增强抗灾能力,减轻农村贫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它在干旱的山地、石塘、水湿的河谷沼泽均能生长成林,但在干旱的南坡和干燥的沙地,或在通气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9.
海南建省以来,致力于建设同际级旅游岛和发展环岛游,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相对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一直缺乏足够的旅游吸引力,从而使环岛游在西部出现断链.西部地区位于五指山脉和长山山脉的雨影区,近海而干旱,大面积热带干旱景观是中国南方地区难得的稀缺自然景观.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内在需求以及可进入性的改善,使西部地区热带干旱景观的旅游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西部热带干旱景观的旅游是海南岛完善环岛游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西部地区旅游开发不能照搬东线模式,尤其要减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淮北平原是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干旱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的农业稳产增产。由于降水、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难以有效应对重特大气象干旱;而埋藏浅、就地可采、资源丰富的浅层地下水则是最好的应急水源。文章通过分析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资源特征,提出了浅层地下水库的理念,并着重强调了浅层地下水库的调节功能。根据农用地下水的开采现状,以及应对气象干旱的农业供水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