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龚正 《港口经济》2004,(2):10-13
一、保税区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保税区既结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对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一点首先要予以肯定。1990年,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随后在沿海地区相继设立了  相似文献   

2.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平衡改革红利和把握改革风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探索新的贸易管理制度,促进贸易和投资全球化,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新经验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拟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对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邹兵  来岚 《科技和产业》2021,21(10):121-126
上海自由贸易区通过先行先试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增长极.根据双重差分法等方法,进行上海自贸区经济绩效测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企业数量、进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自贸区建设具有稳健性经济增长效应,并在统计上显著体现.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以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由贸易区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于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巨大的辐射和示范效应。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加强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整合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发展外向型企业,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严防金融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政府也要转变整体管理思路,重新界定自身职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服务贸易的发展慢慢走向了成熟.我国加入WTO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通过积极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推动其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其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推动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出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特区",被赋予"经济升级"和"推动改革"两方面的功能。就"经济升级"功能而言,上海自由贸易区具有一系列独特优势,预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就"推进改革"功能而言,对目前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改革实践尚不能过于乐观,而且即使区内改革成功,由于其改革措施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改革经验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扫描     
《环球财经》2013,(8):14-15
7月3日 上海启动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自由贸易区改革正式启动。上海自贸区将是我国第一家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它将在带来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据称,在上海方面探出可复制的经验后,深圳、天津、厦门等城市将有望跟进,入围下一批自贸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与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优惠原产地规则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征,对中国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的主要特征。采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了优惠原产地规则对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额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中国重叠式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云 《改革与战略》2009,25(2):79-8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配合存在一定偏差。文章利用动态均衡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并以上海经济为例分析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均衡所形成良性的发展通道,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修正后的C-D函数,对我国1990-2011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进行测算,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2004年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速度有了很大提升。另外,农机动力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正相关作用,且效果显著;农机作业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虽具有正相关,但是作用较小,因此需要进一步促进农机配置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黄晓颖 《特区经济》2014,(6):141-144
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各领域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展的动力将被不断地释放出来,资本市场必须抓住机会,通过资金的更高效运转,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平稳发展,为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压力测试区,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5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贸易便利化领域的改革实现较大突破和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主要介绍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改革的相关措施以及实施成效,包括上海、福建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实施成效,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贸易监管模式的创新,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在港澳台通关一体化合作的进展以期对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经验的复制推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潘泰萍 《特区经济》2011,(12):140-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以及随之进行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从整体劳动力市场的"过度稳定"逐步演变为劳动力市场的"边缘灵活化"。"边缘灵活化"的发展态势使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变革遭遇困境,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形成了制约。  相似文献   

14.
谢超 《特区经济》2010,(12):75-76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经济贸易以及国家外汇储备量显著提升。那么外汇储备量高是否必然就是好事呢?其实也不尽然,外汇储备量大也可能带来很多弊端。外汇储备量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偶联在一起相互影响。那么外汇储备究竟如何影响我国经济,而我国又应该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呢?本文就将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占斌 《乡镇经济》2010,1(1):18-23
收入分配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改革发展大局,社会认同度很高,反响也比较强烈,已经成为新的发展阶段最具政治意义的经济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需要改革分配制度。“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我们要实施强国富民的战略,改革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郭印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72-174
20世纪以来,产业集群始终是推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许多国家都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其中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蓬勃兴起,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成为促进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要力量。学习和借鉴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艳 《乡镇经济》2014,(6):59-65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也是安徽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以对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的剖析为起点,总结人地关系要素与城镇化的关系,结合安徽城镇化建设中人地关系的调研情况,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协调人地关系的要素准备,提出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基本路径,为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卢永红 《特区经济》2010,(12):184-185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成为了经济的"沦陷区"。本文简单介绍了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中部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存在一定数量的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并且随着土地供求矛盾的加剧进一步扩大。北部湾经济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有着保护土地产权、满足土地需求的必要性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完善"保权让利"模式的流转制度,能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缓解土地矛盾、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鲜明,农村和城市之间由于基础设施、发展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发展水平悬殊,农村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难题。文章利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分析发现,我国二元经济向一元转化中存在工业化发展缓慢、人口流转体制障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农业发展落后等障碍。"新四化"目标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应通过破解户籍制度瓶颈,加快土地流转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化,减轻农村土地承载压力;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解决我国农村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