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吕薇 《经济纵横》2013,(2):29-36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快速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人口红利下降,经济增速进入缓行期,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从资源消耗型向要素集约利用型转变,从依靠扩大投资和规模扩张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升级转变,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要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方圆 《广东经济》2010,(10):1-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中央提出的“三个转变”,即要努力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更是新时期我们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改革方向。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怎样才能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破题前行,是我们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综观我国已经走过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发展成就,未来"十三五"将开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由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依靠消费等内需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此,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积极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进一步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创新经济的发展,提升发展的内在品质与动力;加强协调发展的能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间及下世纪初,新疆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与此同时,环境与资源形势相当严峻。必须依靠政府,依靠科技,依靠市场,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走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田卫民  殷萍 《时代经贸》2007,(1Z):25-26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重要突破,它从人类发展历史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入手,从经济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系统理论。本文对循环经济理论的价值理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依靠层次发展使循环经济的价值理念得以实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动态性、渐进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来完成的,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能完全依靠企业自发完成,尤其需要注意发挥政府在其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等,促进社会微观主体自发地转变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有效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资源型城市一般是依靠传统的大型资源型企业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资源的粗放式开采加工,这种以要素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挑战.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如何促进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则是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循环经济的战略构建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技术经济:传统的线性模式(见图1)、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见图2)。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依靠的是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生态代价,其“资源—产品—废物”的过程导致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系统背离的加速。  相似文献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处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式阶段,在矿业冶金、化工、电力、农林、服务业等领域仍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逐步建立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有序推进、复合演进的产业发展战略框架,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切实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马凯 《当代经济》2007,(12S):4-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2.
前些年,永康市依靠拼资源、拼劳力、拼消耗使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长此以往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投资、消费和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依靠对资源的消耗,不符合我国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依靠的是外力,受出口市场需求的影响,易受制于人,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以上两个因素都不足以成为提升经济实力的抓手。消费需求被认为是真正能够促使经济可持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浙江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很多,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化,浙江经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随着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浙江己进入一个发展的转型期,发展方式将从主要依靠资金投入和资源消耗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和劳动者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5.
国防建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的推动,依靠国防系统结构的升级,依靠国防系统效率的提高,依靠军事能力的最优均衡增长。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通过资源配置来实现。投入优势资源发展军事核心能力,以推动技术进步;集中投入军费资源,带动国防系统的升级;重组存量资源,提高国防系统效率;调整军费流量配置,实现军事能力的最优均衡增长。资源配置是国防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依靠政府政策,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地方债务平台为核心的城市经济运作模式,成为刺激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一轮改革将给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地方融资体系带来巨大变革和挑战,地方投融资平台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从依靠土地资源融资的"小平台",转化为依靠市场融资的"大平台",提高自身资本运作能力,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川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75-177
开发虎门港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的重大战略决策。沙田、麻涌港区是虎门港口的核心港区,港口资源是东莞沿海片区经济发展的最大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虎门港的开发建设给东莞沿海片区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发展港口经济,促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东莞沿海片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浅论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红  张洁 《经济论坛》2007,(15):92-93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趋势就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逐步摆脱自然资源约束,依靠人类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实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日本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了日本“第三、第二、第一”的产业格局,提高了日本经济增长质量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但是,同时也加剧了日本的结构性失业。而中国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引导下,也逐渐的发生了改变。同时十七大报告提出,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但是产业结构调整该如何稳步前进,如何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