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论文研究在零售商异质情况下零售价格维持(Resale Price Maintenance)的福利效应。我们考虑一家生产商通过竞争的零售商在两个社区出售其产品。一个社区内的零售商们有着相同的边际销售成本,但不同社区的零售商有不同的边际成本。通过控制零售价格,生产商可以直接制订最优的价格,从而允许零售商从消费者得到更多的收益。零售价格维持鼓励高成本的零售商提供更多的销售,这使得总的销售成本增加。因此,品牌内部的竞争程度降低不仅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表示相对讲价能力大小的参数,详细分析了供应链中的讲价能力结构对供应链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产销各方的利润及双方总利润影响。指出: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都随零售商讲价能力的提高而降低,零售商利润和双方总利润都随零售商讲价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而生产商的利润则随着生产商讲价能力的提高先增加,而后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3.
王志伟  蒋传海  冷帅 《财经研究》2015,(10):122-131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生产商建立网上直营渠道和实体渠道进行竞争,产生了渠道冲突.文章在单一实体渠道零售商具有价格领导权的基础上,研究了渠道冲突的产生以及生产商如何使用纵向约束契约来实现渠道冲突的协调.在单一实体销售渠道下,如果零售商具有价格领导权,那么不仅分离定价会产生"双重加价"问题,而且生产商会处于极大的劣势.生产商建立网上直营渠道会和实体渠道产生冲突,但是由于双渠道的存在会增加产品销售量,激励零售商在实体渠道努力销售产品,因此生产商仍有激励保留实体渠道.同时,生产商能够使用纵向约束来实现协调,但是由于纵向约束协议备受反垄断机构的关注,因此企业应该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有关价格控制权从生产商主导到零售商主导的格局变化问题,分析了为什么现在是零售商处于销售的主导地位。通过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的博弈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及进一步分析了在零售商具有定价控制权时供应链应该如何协调,即具体给出了什么条件下能够实现双赢。最后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了可能会发生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彭庆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192-195
研究在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商和两个竞争的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成本中断对收益分享合同的影响,并把只考虑成本中断的情况扩展到更为复杂的成本和需求同时中断。通过分析建立的模型发现:在成本中断、需求和成本同时中断两种情况下,都仅有唯一一个最优分享比例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零售商获得的收益分享比例随偏差成本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偏差需求的增大而减少。最后应用算例验证了上述结果,并得出一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分销渠道的纵向控制问题。随着强势零售商的出现,零售商控制渠道取代了生产商控制渠道。本文基于产业链纵向关系理论,利用连续古诺模型的分析方法,对零售商控制和生产商控制的福利效果进行了比较。结论是,在零售市场存在有效竞争的前提下,零售商买方势力作为生产商垄断的抗衡者,将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7.
买方抗衡势力假说是产业组织理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引入构成对制造商品牌的竞争,对谈判各方实力和收益的作用不可忽视,严重影响着买方抗衡势力的竞争效应和福利效应。为此,本文借助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刻画零售商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的竞争,重新检验买方抗衡势力假说是否成立。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买方抗衡势力增强的确会降低制造商品牌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改善消费者福利。但零售商买方抗衡势力会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零售价格,并且外资零售商的买方抗衡势力会恶化本国福利。对此,笔者建议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构应密切关注零售商的买方抗衡势力与自有品牌策略,发现和查处可能滥用相对优势地位限制竞争和损害福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一、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的利弊及其规制之必要性所谓纵向限制竞争行为(以下简称纵向限制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环节或层次而有交易关系的企业,如制造商与销售商、批发商与零售商,通过合同或其他形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现实当中比较常见的纵向限制行为主要有维持转售价格、搭售、独家销售协议、选择性交易、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等,它的根本特征是:行为当事人处于不同的经营层次,如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协议,通常采用协议的形式,其直接目的是便利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对市场竞争的影响较为复杂。与横向限制行为最大…  相似文献   

9.
刘芬 《时代经贸》2007,(8Z):106-107
本文依据我国零售业的实际情况,研究“通道费”对市场各方利益的影响。文中将我国零售商市场简化为外国大型零售商和国内大型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两者依据自身的市场力量对生产商收取不同的通道费。这种策略加强了市场力量较大的零售商的价格优势,使其获得了更高的市场利润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同时挤压了市场力量较弱的零售商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上游制造商也因为通道费的收取而使自身的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关注不同收入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和非工资性收入占比同时提高的现象。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间的边际消费倾向无统计差异。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更多用于居住等生活必需支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用于提高众多子类消费。此外,以上结果在城乡间和地区间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回购合同的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一种通过回购合同实现供应链协调的供应链中,生产商提供一种产品给具有随机需求的一个零售商:生产商为鼓励零售商多订货而对零售商剩余商品规定一个回购价格进行回购。这种协调策略可以视为Stackelberg博弈。本文在阐述了解决该博弈问题的方法后,进行了数值实验,分析了采用这种协调策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等人提出的一种产业组织理论,它与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该理论认为,规模经济使完全竞争不可能存在,但是,只要允许自由进入,即使一个产业部门只有少数几个生产者,也足以使价格接近边际成本。在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中,上述的理论分析深入了一步,即区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如果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很高,新生产者的自由进入虽然可以使价格下降,但不会接近边际成本,进入者也要付出成本;如果该产业是自由垄断行业,自由进入使价格降至边际成本,就会发生亏损;该理论只适用于进入壁垒较低的产业,这样,自由进入就会形成收益递减,从而使价格接近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成本分解与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新贸易理论"为研究贸易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成为研究贸易增长方式的新维度。文章运用2001-2011年中国与3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HS-6位数细分产品贸易数据,在对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进行特征性事实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细分贸易成本的各种构成要素,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成本各组成部分对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增长仍然主要归功于集约边际的拉动作用,与扩展边际相比,集约边际更具有"绝对主导、小幅震荡、稳步增加"的特征;不同贸易成本构成因素对二元边际的影响不同。总体上看,"距离在消亡"的同时,与一国实体经济相关的成本因素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更大,而扩展边际则更多地受到外部冲击以及文化、法律等软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谢贞发 《财经研究》2004,30(12):15-27
不同产业拥有不同的成本结构,而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市场竞争结构.文章的研究表明,在双寡头竞争中,由于成本函数(一次型和二次型假设)不同、市场竞争结构不同,用应的社会产出、价格、利润、社会福利都会有所不同.同时,当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有企业的边际成本,即存在效率差异时,在不同的成本函数假设下,社会福利与效率差异的变动关系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0-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房价、平均消费倾向和商品零售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不同经济区域内,房价上涨对各类商品零售价格的确存在不同的影响;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倾向的改变在不同的经济区域有显著差异;整体来说,平均消费倾向与生活类商品零售价格显著负相关。房价的持续上涨会抵销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的效应,购房压力使得居民消费能力难以跟上商品零售价格增长速度。文章从定量分析中得出政策含义,认为需要通过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外部性对银行业有效竞争的影响显著。在存在外部性的条件下,同样的资本和要素难以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同样的报酬,以利润函数作为切入点,分析某一银行的投入和产出之比发生的变化。金融产品的成本组成包含外部边际成本,选取税收负担、营业费用作为外部边际成本关键因素,分析外部性对银行业有效竞争的影响程度,由此提出优化银行业竞争外部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合作和共生: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瑞庭 《当代财经》2003,(10):80-83
随着零售商业态创新、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收购兼并等,市场力量越来越向零售商倾斜。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制造商必须拟订目标明确的营销战略,实行与零售商合作战略,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销售渠道策略等方面与零售商共同找到默契和协调,而零售商财应用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和回应这种合作,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形成合作和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总量折扣是各零售商最常用的折扣策略之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具有促进竞争和抑制竞争两方面的效应。本文通过对主导零售商总量折扣竞争效应的分析,指出在何种情况下,主导零售商的这种折扣行为是反竞争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主导零售商总量折扣策略的政府规制取向。  相似文献   

19.
生产链上下游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机制对低碳产品定价及碳减排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三种不同合作机制下的低碳产品定价及碳减排问题:第一种合作机制即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当两条生产链都选择这种合作机制时,能带来较高的碳减排率和较低的零售价格,这对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和环境都是有利的。第二种合作机制即两条生产链的制造商之间、零售商之间分别合作,这会带来较低的碳减排率和较高的零售价格,对两个制造商有利,而对零售商和消费者不利。分析前两种合作机制的利与弊提出第三种合作机制,即零售商和制造商共享利润下的有利于碳减排的策略。最后,结合案例讨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和零售商收入共享比在一定范围内时,第三种合作机制可以给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更高的利润。由此为企业选择最佳的合作机制及合理的碳减排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雯 《时代经贸》2007,(8Z):94-95
零售企业新一轮整合后,创建和发展自有品牌成为零售商维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但自有品牌在国内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主要从发展自有品牌的必要性、我国零售自有品牌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零售商在开发自有品牌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