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货泉、大泉五十都是新莽货币的常见品.近日,从新出土的新莽钱币窖藏普品中偶得五枚异品钱.钱体锈蚀较重,褐绿色土花锈,间杂有蓝红,锈色美丽,古色古香,逗人喜爱.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岐山县益店镇西街居民在自家门道开挖排水道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不大的地窖,距地面不足1.2米深,内藏有50多公斤清代钱币.钱币放置整齐,锈成了"钱塔塔".钱虽满身硬绿锈,但钱文却也清楚.  相似文献   

3.
前几日,朋友拿来一枚晋阳一釿,首及两足各有一个穿孔,据称该钱出自神木,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些尖足布,但早已遗散四处,不知去向.由于陕北地气干燥,该钱结锈极薄,黑底泛绿,红斑土锈.在高倍放大镜下观看,地张平展,结晶状绿锈晶莹圆润,与片片红斑和白色透亮的石质沉积物,交相辉映,层次分明.晋阳一釿四个字,在有限的空间上疏落有致,字迹清晰流畅.而最为奇特的就是该币在布首和两足,分别有三个穿孔,孔周围明显的隆起圈及一脉相承、坚硬的锈斑,是原铸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收藏一枚崇宁通宝铜钱.此钱生坑红斑绿锈,脱锈部位地张为黑色.地张平整,无流铜,无错范,穿口光洁,字口深峻,无粘连,外郭、穿郭面背均似有清过根的迹象,像刀切的一样精整,宁字"心"字远点,与崇宁通宝铁钱同式.根据以上特征,是钱应为铁母.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春节期间,襄阳市一泉友回家过年,在襄阳区双沟镇农村收到一批刚出土不久的洪武通宝小平钱.铜钱装在一陶碗内,共有105枚,全部为洪武通宝小平钱.这批钱个个生坑缘锈,而且锈色一致确系同坑出土,除少数几枚锈蚀较重外,大部分文字清晰.经笔者逐枚对照,并以透明薄纸拓印后相互印照对比,发现其版式可达30余种,现选拓29枚附后.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在清理本地出土的一批六朝钱币时,发现了一枚奇特的"五铢"钱.该钱直径22.8、穿径8.2、厚1.1毫米,重2.7克(如图).青铜质,铸工一般,面穿四角有四处明显的不规则柱状凸起;钱币外轮留有铸造飞边,锈色深蓝间有绿锈,应出自于密封较好的窖藏.初时认为它系民间私铸的仿西汉四决五铢钱,并未重视.  相似文献   

7.
今年四月,广西水福县罗锦乡农民种葡萄时挖出三十多斤古钱.据了解,宋钱占其中绝大多数,还有一些蒙文大元通宝.大中通宝桂十和洪武通宝桂十共出土了数枚,洪武桂一一枚,最珍贵的是一枚大中桂五.这批钱包浆锈色极佳,皆为生坑绿锈.笔者收集到其中大中、洪武桂十钱一对(图一、二),并曾见过同坑出土的另一枚洪武桂十(图三).  相似文献   

8.
以WSD-N耐候钢为基板,采用周期轮浸试验方法,对研制的锈层稳定化表面处理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锈层稳定化处理剂中,促进剂起主要作用,其含量在0~216 g范围内越高越好;Fe3O4和Fe2O3起次要作用。经锈层稳定化表面处理的试样,基体发生的腐蚀可看成是耐候钢致密锈层下的稳定腐蚀,与祼样相比腐蚀率可降低50%。  相似文献   

9.
近期,泉友从广州带回一批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计2000多枚,该钱附着一层灰白色薄锈,版式繁杂,钱文漫漶,大小参差不一,流通磨损严重.据说是出之一坑.  相似文献   

10.
笔者收藏了千余枚安康月河出土的窖藏宋代钱币.这批钱币生坑绿锈,古色斑斓.其中发现折二"建炎通宝"(图1)中有一枚异宝篆书钱(图2).通过钱文比较,深觉有趣.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21日,笔者在张家川县龙山镇购得10枚小型货布(图1)和2枚常见品,均铁斑绿锈.据出售者讲,为西沟一带同坑出土,具体出土地点不详.现将分析研究结果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钱币研究》2011年第1期《从乾隆通宝鎏金钱说起》一文展示的10枚鎏金钱,与真正的鎏金钱相比有天壤之别。从锈色包浆上看,没有一点“土”气痕迹残留,说明都是水坑钱,且出于酸性水质的江河之中。系经长期自然浸泡冲刷(现今也有人为用化学水浸泡的)后形成的铜质锈色反差现象,促使钱体表面发生腐蚀,逐渐泛出深黄、浅黄、褚红及银白等斑块锈色,也有的同一枚钱上泛出几种不同锈色的斑块。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某天,笔者于西安市长安区香积寺村附近,一次得到莽钱"小泉直一"20枚.此批钱生坑绿锈,斑斓可爱,铸造精良.尤令人惊奇的是,钱文"小"字两边的左、右笔画皆为曲折直角或接近直角.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初,有人从南疆农村带回来30多枚各式古钱,其中有6枚开元钱,这6枚钱与常见的开元钱不同,差异较大、主要稍厚、周边不圆、钱唇未打磨、铸造较粗率.6枚钱面背几乎都有轻重不一的错范,钱面字廓还较深,地张很平整.6枚钱背外廓上都有被人括开锈层的地方,露铜处均是红铜,铜质暗红.图3钱与其它与5枚显然不像同一时期铸造的,铜色也稍有差异,锈色也不相同.6枚钱中有2枚钱因长期锈蚀而外廓有小块破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锦锈潇湘——永州,是一块悠久而美丽的土地,她钟灵毓秀,物华天宝;锦锈潇湘——永州,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一临沂泉友最近在农村购买了20余公斤出土宋钱,从中挑出一枚真书折二靖康通宝钱,是钱生坑锈品相极好,未流通(见图),钱重7.3克,径33,厚1.8,穿7.6毫米.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末湖北潜江市某工地在挖土填基建房时,出土了近百斤窖藏钱.我得到部份(出土详情无从得知).这批钱整体锈结成串、成砣,难以分离(可能在埋藏时用附加物质作过防锈蚀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8月中旬,焉耆老城四十里城子出土了一批开元钱,得知情况后,托焉耆朋友找了近二百枚,先前告之均是红铜质开元,但接手后发现青铜质占大多数.这批钱锈蚀较重,少部分铜质已被氧化得和锈融为一体,或铜质发黑分辨不出是什么铜质了.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1月在韩城市选得一枚日本钱,面文"宽永通宝",背穿右有一"文"字,首画点作"√"状,颇异,为一异品钱.径17.7,穿5.3,厚0.07毫米;重1.05克(图).质为黄铜,略带绿黑色锈.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假日,清理多年积累,意外地发现一枚"开国通宝"小平钱.径25,穿径5.5,厚1.3mm,重3.9克;"开国通宝"四字为篆书;正面呈阔缘细郭,背面为阔缘广郭;通体表现为红斑绿锈.开国通宝,旧谱无载,近两年全国发现数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