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华网消息国家认监委日前下发通知,将组织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重点检查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尤其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相关认证。认监委还将重点查处获证企业、产品不能持续符合认证标准要求.买证、卖证、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认证机构未依法有效实施跟踪调查、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2.
认证行业亟待“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园 《开放潮》2005,(1):36-37
3000元买个ISO认证证书;产品认证和检测成了“走过场”;认证咨询与审核一条龙……目前,名目众多的认证机构良莠不齐,令各企业商家无所适从。随着认证市场的急剧扩容,认证行业所暴露出来的“诚信”危机问题亟待社会关注。而扭转这一局面正是监管机构的工作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招标》2017,(36):49-49
为治理城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鼓励企业自发执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武汉市环保局出台要求,政府采购印刷服务优先选择取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新近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纳入监管范围。  相似文献   

4.
双酚A奶瓶“双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案和禁令出台将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原材料成本和BPA检测认证成本。不过,相对于企业出口做PP材料奶瓶,内销做PC材料奶瓶,国内企业在奶瓶生产上或隐或现地执行了"双重标准",生产企业在逐利同时,仍缺少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5.
李乐 《理论观察》2007,(1):144-146
新的金融环境下,传统的监管理论遭遇挑战,其有效性受到置疑。监管有效性理论立足新问题,着重从资本监管、市场纪律和激励相容三个方面予以改进,试图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鉴于我国银行监管缺乏效率的现状,监管有效性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险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全面开放保险业的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保险监管亟待完善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但是监管不是万能的,过度监管会造成对保险市场的创伤,甚至偏离了监管的根本目的;无效监管不仅浪费监管资源,损害监管者的权威,还会导致被监管者对监管无用的预期,进而在市场上实施更大胆的违规。因此,保险监管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集中在如何提高保险监管的有效性即如何实施有效保险监管这个问题上。文章指出了保险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影响我国保险监管实施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认为提高我国保险业监管有效性的主要措施是构建有效的保险业监管体系、改进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完善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立保险信用评级制度。  相似文献   

7.
2012年1月1日,昆明市“数字旅游”平台正式启动。“数字旅游”平台由昆明市旅游局与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合作建设,具有六大功能模块,即门户网站建设以及企业、人员资质认证查询功能;全行业B2B、G2B的信息交互功能;团队动态监管功能;移动执法功能;统计信息决策支持功能和旅游企业网络推广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12,(4):16-17
2012年1月1日,昆明市“数字旅游”平台正式启动。“数字旅游”平台由昆明市旅游局与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合作建设,具有六大功能模块,即门户网站建设以及企业、人员资质认证查询功能;全行业B2B、G2B的信息交互功能;团队动态监管功能;移动执法功能;统计信息决策支持功能和旅游企业网络推广功能。  相似文献   

9.
焦点     
《上海国资》2008,(5):10-11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首破50万亿元 4月5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报》。年报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宏观经济环境与银行业发展”、“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实施审慎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增强监管执行力”、“市场约束”、“履行社会责任”和“展望”。这是银监会增强监管透明度、提高监管有效性、增加自我约束和监督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早弘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105-108
文章以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为背景,从博弈论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中的公众、企业与政府的行为动机。通过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企业是否违规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监督并举报的参与成本以及公众所受的损害有关,公众对企业监督并举报的策略选择依赖于企业所获得额外利润和政府惩罚力度,政府接受公众举报并展开调查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的策略选择是一致的,但不完全信息下政府的策略选择还与公众的选择概率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在不同行为动机下的战略选择,要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必要引入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但是要实现其监管的有效性。还需要政府提供必要措施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口企业尚未强烈感受到来自国外的低碳产品需求压力、碳足迹认证和碳标签压力,其低碳生产实践程度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珠江三角洲低碳生产项目。文章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出口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企业低碳生产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政府的环保要求和监管压力、员工的安全诉求以及低碳经济效益,主要措施就是改进生产技术、实现节能降耗,主要困难在于低碳生产技术能力有限、低碳设备投资成本太高。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邮政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尽快建立快递市场准入和退出、快递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快递从业人员资质认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快递企业从业资格认证、快递市场监管报告等五项制度。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快递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同时针对快递市场出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顿,强化服务质量监管,督促企业解决邮件延误、丢失赔偿难等社会关注的服务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而食品安全监管也是一个被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博弈理论,建立了第三方举报存在下的食品生产企业与政府的两方博弈模型,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在对外资银行监管方面有很强的可比性,既有很多相似处,监管内容又存在较大差异.比较研究的启示是:设立专门的外资银行监管机构,修订、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规,重视对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的监管,完善对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监管,增强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的认证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认证如:产品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I4000认证、ISOI8000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实施认证的行业也由原来的机械、电子、食品、化工、塑料、橡胶、汽车、建筑等行业扩展到金融、保险、医疗、餐饮、批发、零售、教育等行业,获得通过认证的企业数量也迅速增长,据国家认可委的认证年报报道: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累计共有25588家企业获得25657张带有国家认可标志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获得产品认证的企业共计14298家,颁发证书64985张,其中,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数目由1998年的4318家,1999年7447家,2000年增至11853家,每年以大幅度递增.  相似文献   

16.
前沿政策     
《天津经济》2014,(12):75-75
海关将以信用状况为基础管理登记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后,海关注册登记企业的管理类别不再分为AA、A、B、C、D等五个类别,而是以企业信用状况为基础,分为认证企业、一般信用企业和失信企业。其中.认证企业又分为高级认证企业和一般认证企业。  相似文献   

17.
王东 《科学决策》2012,(6):54-64
保险市场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完全现象,不仅仅体现在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也体现在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这个问题对保险监管的有效性具有很大影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监管机构的行为不一定严格遵循监管原则,从而会进一步造成监管效率的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证明,加强对保险监管机构的外部约束是一个可行的策略,通过对监管机构建立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提高保险监管的有效性,这对我国保险监管的改革和创新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北辰  聂卓  席天扬 《南方经济》2021,40(6):87-100
对于经济活动监管的效能取决于监管者能否获得充分的信息。文章研究中央政府的环保督察如何影响企业的负面信息披露。借鉴公司金融领域经典文献,文章利用股价数据构造了上市公司的负面信息披露指标。利用双重差分分析,研究发现受到环保督察影响省份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未受督察影响的公司显著减少了信息披露,而公司财务指标则不受环保督察的显著影响。与地方政府具有政治联系的公司在督察期间更加显著地减少了信息披露。上述结果表明,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市场监管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是决定监管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实际控股股东和内部控制人想继续控制上市公司的资金、资源,通过不公允的关联交易掏空公司财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虽然证监局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上市公司还是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加大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力度,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的运行,采取对财务、人、资产、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企业内控要求保证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保证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你们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了吗?”如今,无论与外商还是国内企业打交道,你都会时常听到这句话。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质量体系认证”成了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如何认识质量体系认证和如何获取质量体系认证的问题上,一些企业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了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 一、把通过ISO质量保证标准认证,描述为通过国际质量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