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是解放农村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有力手段,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分析昌邑市龙池镇的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取得的效果、土地流转动因、土地流转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土地流转的建议,可以为土地流转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富明 《特区经济》2009,(6):149-150
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新的土地流转模式,重大突破在于实现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解决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产权不明、流转规模有限、无法兼顾稳定与公平、分散与产业化经营的矛盾,满足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求。但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怡 《宁波经济》2015,(4):19-23
经过多年探索,宁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呈现出由土地的分散、集中向土地的流转转变,由土地的种植收益向土地的流转收益转变,由承包土地的资产性收益向流转土地的资本性收益转变等特点。进一步推进宁波农村土地流转要从实际出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加快建设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举措。土地流转可以以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供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地区农民不再以土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来源。随着外出打工、经商农民的增加,土地流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流转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问题。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侵犯承包户利益、掠夺式土地经营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本积聚带来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和结构优化,消灭小规模土地经营劣势,迫切需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符合本地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最近,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课题组针对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和模式适用问题,对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市的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的机制和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减少土地抛荒,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出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杭州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着重总结了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和近期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加快网络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后,如何经营是关键,只有把流转的土地合理利用,才能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土地流转后,根据其流转模式的不同,经营方式也各不相同。从合作社与流转土地的紧密关系出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中的反租倒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延廷 《特区经济》2010,(4):174-175
反租倒包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中脱颖而出。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民自发的转让、转包、出租等土地流转形式几乎不能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反租倒包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在强调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始终允许和鼓励承包期内土地使用权自愿、依法、有偿流转,但明确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前提是土地的承包关系必须稳定,农户是决定是否转让经营的主体。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有所加快,但农民自发流转一直相对还较慢。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冲动,担当了积极推动土地大规模流转经营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推动农村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分析重庆市铜梁县东城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从东城具体实际出发提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促进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要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专业化;充分利用农村内在动力,促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土地经营责任制度改革,促使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确保土地顺利流转;引导农户大胆进行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和办法,是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黑河市为例,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作用、形式和对策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土地合理流转的前提条件。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土地流转的中心任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则是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米脂县孟岔村运用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连片经营上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昌图县农民合作社通过社企联合、合作联社以及村社合一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土地流转受让主体,对于实现农村经营主体改革创新、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应建立相关的保障措施、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监督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保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具备了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和成熟的现实条件,但也存在着土地流转主体被虚化、流转的外部环境不完善及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中介组织、构建流转平台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对新疆棉区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植棉意义重大。本文对新疆棉区适度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的必要性以及规模化经营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适度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是新疆棉区实现棉农增收、种植结构优化及棉区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与现实选择;规模化植棉对提高棉农劳动生产率、专用农机具的有效利用率及棉花基地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十分重要。因此,建议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正处于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土地流转制度的转型期。小岗村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第一村,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能,发展村域经济,造福农民。同时,小岗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棘手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农业发展危机,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农地制度改革。自1945年自耕农制度确立以来,日本先后经历了土地权利移动规制、促进土地所有权转移、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依靠"农业经营体"推进规模经营和加快农地集约利用5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农地制度改革,日本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并创新设立了一系列农业政策。这些改革措施对于促进中国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章官 《开放潮》2002,(9):41-43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期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没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或者说没有土地使用权结构性的调整,就没有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制”有方,但“活田”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土地流转不适应、缺规模、引导不得力等现象。今后怎样使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权的流转有新突破呢?“瓶颈”必须突破 土地使用权流转,就需要突破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瓶颈”,建立新的土地经营机制,也就是说要进行土地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