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政府职能转变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相对集中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要进展,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政府职能仍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在经济领域。政府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还比较多;在社会领域,有些该由政府管的事却没有管到位,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统筹协调型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成为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及其化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权、同质、全能是传统政府体制的三大特征。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职能变化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这样,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陷入困难境地: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替代市场与培育市场的矛盾;条块之间的矛盾。必须寻找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支持;准确地定位地方政府职能;科学合理地划分职责权限;正确处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化解难点,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3.
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是现阶段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该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构建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琦 《理论观察》2011,(5):42-43
西方政府随着社会统治组织方式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四次职能转变,政府职能不断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并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而我国自建国以来,政府职能变迁大都围绕机构改革展开。我国共进行了七次政府机构改革,结果是不断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政府职能始终没有出现质的转变,究其原因,长期的路径依赖使得政府职能难以走出既定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政府行政机构的大部制改革已拉开序幕,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其核心内容,而政府职能的转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政府职能的转移更加谨慎稳妥,几个重要问题需得到关注:政府内部职能的转移,应以百姓受益为落脚点;中央政府职能向地方政府转移,应对地方进行有效激励;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应以社会组织建设完善为前提;政府职能向市场和企业转移,要避免"双缺位"。文章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的相关性基础上,探讨了在历次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进行机构改革的对策:把立法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政府机构改革要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微妙且具有极端重要性,它一方面具有"扶持之手"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带着"掠夺之手"的印记。该文从政府双重角色的分析入手,构建了一个以"辖区竞争、组织竞争、选举竞争"为代表的政府职能动态转变的框架模型,进而提出该模型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基层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对"十二五"时期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分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政府职能转变①是政府实现从经济发展型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型的转变。我国地方政府,过多地强调政府的经济发展职能,忽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在目前的制度空间内,会导致公权的滥用或弱化。为顺畅政府的行政行为,须有更多制度供应②,使政府从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归位。  相似文献   

9.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地方政府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从日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的现状看,应把改革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发展等方面作为建设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部制"改革的内涵、动因、条件为切入点,阐述了政府职能转变是"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大部制"改革下,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基本思路和保障措施,为深化"大部制"改革成效,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赵浪 《乡镇经济》2014,(3):29-32
财政分权体制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先后经历了由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到财政包干制再到分税制的演化过程,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在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自利性行为的内涵及特征,并分析了其具体影响的表现形式。通过研究得出克服政府自利性的三大路径的结论:一是构建约束政府自利性的制度安排,二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三是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王建友 《乡镇经济》2010,1(2):114-119
在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层的背景下,杭州创新出协调多元利益的"社会复合主体"。该主体融合了市场、政府的功能,供给社会所需的准公共产品,并发挥了独特作用。针对"社会复合主体"存在的稳定性、独立性及定位等问题,需要对社会复合主体承接和替代政府公共职能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边界进行探索,寻求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政府内生性改革并使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协调发展而平衡的地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增建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5):109-11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是一种强调由当地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发展模式,它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参与,其关键是通过内部整合力量、社区动员、当地旅游资源和社会团体潜能开发、乡村特有文化保护、政府职能转变等,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完成社区组织建立和组织创新、构建内外各利益群体协调平台、增强个人和组织的权力、重构符合时代发展的乡村文化、建立利益相关者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创新政府参与形式等等,最终形成由当地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综合发展能力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容不是单一的,既包括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又包括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包括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是经济转型的引领和主导力量,多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已使政府职能发生了一些转变,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阻碍。文章介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分析了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主要原因,揭示了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林秀梅  关帅 《南方经济》2020,39(11):99-115
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打破资源和环境的诅咒,是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必要条件。现有对环境规制如何影响经济结构转型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间经济增长竞争引致的环境规制互动行为,进而导致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基于政府竞争视角,借助两区制空间Durbin模型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策略互动行为进行检验,随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与传导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标尺竞争机制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存在相互模仿行为,即邻近地区降低环境规制强度,本地区亦会相应降低环境规制强度,彰显出环境规制的非完全执行特征;环境规制未能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互动行为不利于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的均衡化发展;环境规制有效推动本地产业高度化进程,且地区间环境规制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产业高度化发展;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策略互动行为削弱了要素配置效率,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环境规制激发创新补偿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因此,引导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良性竞争,有效发挥环境规制对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作用,有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在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可以通过优化政府导向职能、监管和服务职能,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7.
高健 《开放导报》2006,(1):91-93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以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为主,地方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但是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却又为了自身和集团利益片面强调垄断和管制,导致了“行为悖论”。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较为复杂,可以用重叠利益行动结构进行解释.地方政府多样化的行为表现,源自于其行为的利益归属区间的不同.在房地产调控领域,由于地方政府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和本地区具体情况,按照重叠利益结构原理,对调控措施进行了巧妙的选择,结果保证了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但未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在公众无实质性制衡权力的情况下,改变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主要推手是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9.
董上海 《乡镇经济》2008,24(11):16-19
乡镇作为我国的基层政府,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许多职能虚化,从长期来看,乡镇政府可以取消;短期而言,我国农村地广人多,乡镇政府暂应保留以保持地方稳定,但其职能应进行转变。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强化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加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弱化行政管理职能,淡化基层政府的行政色彩。  相似文献   

20.
伊文嘉 《特区经济》2013,(1):197-198
当前我国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形成,绩效考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做法,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考评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对于加速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