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毓哲 《老区建设》2008,(18):24-26
第十七次党代会政治报告上第一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扩大循环经济规模,有效控制污染排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一个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清新、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社会和谐、处处都盛开文明之花的美好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在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文明“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刘玲玲  何山 《改革与战略》2012,28(6):111-113
贵州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文明,完成跨越式发展,响应党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实现"弯道超越",成为迫切的工作任务。贵州省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开发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清洁能源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参与碳交易,通过减少碳排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碧空原野,青山绿水,花香鸟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每个人的梦想,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6.
卢小亨 《发展》2008,(3):59-60
一、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一是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着力构建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对甘肃民勤县来讲,现有的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承载目前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特别是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这一现状必须改变,要改变必须形成共识,在全县上下构建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核心价值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网络和传媒,设计行之有效的载体,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生态伦理、流域水情和生态县情为重点,大宣传、大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镇、村社、家庭、单位创建活动,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打赢绿洲保卫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翠玲 《发展》2010,(5):15-16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是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执政规律的客观选择,是中国传统文化营养中生态智慧思想的吸收和继承,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反思后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毛乌素沙漠南缘,陕、甘、宁、蒙四省(区) 交界处。全县下辖25个乡镇,3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8万人。定边以古长城和307国道为界,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属盐碱风沙滩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解放初,境内自然条件极差,风沙、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劣,林草覆盖率仅  相似文献   

9.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今,人类面临着自然生态和工业文明发展严重失衡的危局,这就意味着人类生存安全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自然生态、工业文明和人类发展的和谐共生?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不仅是全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我们应当从发展战略高度、管理制度、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经济与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淄博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严峻考验,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扎实推动新的转型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1.
走向生态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苑 《开发研究》1996,(4):18-19
走向生态文明何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还在奋力走向现代化的途中,但从总体上说,现代工业文明所引发所包含的种种危机使...  相似文献   

12.
王建宏  张龙生 《发展》2010,(4):17-18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总结历史、顺应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过去我们片面追求GDP至上,结果造成自然破坏、生态恶化、人被物化现象显著。现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要把重点和全面结合起来,在发展过程中,要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二是要把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重视物的尺度,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来衡量经济增长方式和我们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无疑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2014,(6):1-1
生态文明引发的发展方式革命,其核心在于倡导人们放弃对量f孙直求,转而寻求质的提升。伴随着全球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理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无疑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2月,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珠海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6年来,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珠海市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正朝着建设高素质人才聚集、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位人居环境、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实力加魅力的展示区这一新的目标迈进。2007年,珠海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占珠海全市的2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3.6%;高新技术企业产值622亿元,占全市的676%;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后期以来,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的和解,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发展。纵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观念至关重要,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在对生态经济的理论研究中,除了必须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广义的科学探讨外,还必须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从观念到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生态文明的基本形态,生态经济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胡雪梅 《魅力中国》2013,(20):269-269
摘要:大连长海县长山群岛是中国在黄海最大的群岛。坐落于辽东半岛的东南方向,横跨黄海北部海域。海岛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尤其自从2009年政府的对外开放政策,为长海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利器,积极推进长山群岛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实现荧丽长海的目标愿景,“两建”(要建成“国际旅游胜地和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战略。是建设美丽长海的最佳抉择。当前,海岛的发展仍面临多种挑战,包括交通设施不完成,淡水资源分布不均,旅游产业发展不成熟。知名度不高等,因此,响应18大号召,建设海岛生态文明刘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精神与制度成果的总和.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目标、方针政策进行了详尽阐述,体现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发展生态经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新疆需要进一步把循环经济型模式纳入新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生态文明发展角度做好PRED(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确保新疆到2020年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