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7月1日正式组建的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由第四设计部、三江航天集团、南京晨光集团、17所、河南航天总公司、824厂、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在职职工2万多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946人。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主要承担固体战略、战术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及低轨小型运载工具的研制生产任务,先后研制定型水下发射固体战略导弹、陆基机动发射固体战略导弹和战术地地导弹等系列武器装备,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积极贯彻中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发挥军工技术、设备优势,大力开发民用产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管理论文开篇语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研究院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建院以来,共取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770项,其中特等奖3项,已...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航天二院)作为中国航天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精神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经过50年的发展,在国防高科技武器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二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迎来了创立55周年的喜庆日子。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之一,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理念,弘扬航天三大精神,默默奉献、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导弹武器装备的成功之路,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加速,研究院承担的国家航天重点任务大幅增加,实现了由研制为主到研制生产并重、单一型号到多型号并举的转变。与此同时,研究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投身国民经济战场并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航天工业管理》2007,(7):F0002-F0002,I000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7月1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我国专业从事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等研制生产的主体与技术抓总单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作为国有大型高科技军工企业、共和国航天事业的"长子",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研究院要更好地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历史使命,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就必须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航天工业管理》2006,(10):14-14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是我国专业从事固体运载战略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等研制生产的主体与技术抓总单位。建院4年多来,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地位为目标,坚持走开放协同,联合图强之路,着力实施“项目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努力打造开放式学习型研究院,2005年总收入较2004年增长25%。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被誉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事业的摇篮,在固体运载火箭、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研制领域具有  相似文献   

9.
《航天工业管理》2011,(11):39-39
2011年10月21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承建的惯性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科工四院)由第四总体设计部、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成,是我国专业从事固体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等研制生产的主体与技术抓总单位.  相似文献   

11.
《航天工业管理》2011,(7):39-39
2011年7月8日,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成立空间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并举行了揭牌仪式。防御技术研究院将把发展空间技术作为研究院实施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和推进二次创业的重要平台,切实做好能力建设和条件保障工作,以满足拓展空间技术领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航天工业管理》2007,(4):F0003-F0003
如果把我国飞航导弹研制基地——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比作一支振翅飞高的海鹰。那么,飞航动力站则无疑是海鹰体内进发无穷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生产,动力先行”,作为承担肴飞航技术研究院及其所在地云岗地区水、暖、电三大动力供应以及污水处理等职能的保障部门,飞航动力站为飞航技术研究院的发展与建设作出了独特而又重要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及所属单位抓总研制的某型号实现快速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2002年7月运载技术研究院组建以来,在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现代航天固体运载技术研究院”的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聚精会神搞研制,  相似文献   

14.
《航天工业管理》2007,(5):50-50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43所)成立于1970年5月,是我国重要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喷管及其它非金属部件的开发、研制、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领域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复合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在各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和其它特种材料制品的研制、生产、检测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与设备实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水研究院经过重组整合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同时组建航天通用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化运作平台,与新的动力技水研究院一体化运营,统筹航天科工集团固体动力技水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其主导产品、型号武器有着4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形成了独特的型号文化,成为中国航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近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分别到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贵州航天管理局等单位和型号试验现场实地检查科研生产任务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30年岁月流转,30年物换星移,在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作为我国国防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各级政府的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下,在原国防科工委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同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相似文献   

19.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正当我们以无比豪迈的心情喜迎国庆56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的全体职工又兴高采烈地迎来了建所40周年。1965年10月18日,为了国防发展的需要,国家决定在中国科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固体组件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专业研究所。为此,来自中科院6个研究所的科技精英,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神圣使命汇聚到北京中关村,组建了“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七七一所前身)。从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微电子和空间专用微型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正当我们以无比豪迈的心情喜迎国庆56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的全体职工又兴高采烈地迎来了建所40周年。1965年10月18日,为了国防发展的需要,国家决定在中国科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固体组件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专业研究所。为此,来自中科院6个研究所的科技精英,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神圣使命汇聚到北京中关村,组建了“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七七一所前身)。从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微电子和空间专用微型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航天工业管理》2012,(1):32-36
2011年12月28日和30日,由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整合重组应运而生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成立暨挂牌仪式在北京和武汉两地隆重举行。新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