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指出:“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意思是说,以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静待哗、按兵不动是历代兵家惯用的谋略。如今,它已被中外众多企业应用于经营实践之中,形成商战中“以静制动,不变制胜”的经营谋略,这一谋略的要领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与他人争一时之高低,而是镇定自若,在他人不断变换手法时,自己以“不变”保持经营特色和产品的个性,从而赢得市场和消费者,获取经营上的成功。 在西方国家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喝过德国啤酒,就不算喝过啤酒”,说明德国的啤酒颇有名气,而  相似文献   

2.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既没虎狼之速,也没熊豹之力,而得以“食其肉而寝其皮,”何也?就在于能借万物之力而生存、发展和壮大。自己搞经营也要善于“借”,“借船出海”、“借鸡下蛋”,借用别人优势以弥补自己之不足。借得好,借得巧,可以借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冕是指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礼帽。借新闻传播媒介之冕,提高产品声誉和身价的经营谋略,称为“借冕播誉”。“借冕播誉”的实现,离不开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新闻宣传媒介。这些媒介传递信息快,影响面大,是引导民意的主要力量。因此,经营者常把这些媒介称之为“无冕之王”而纳入到“借冕”的范围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挂靠”的现象,“挂靠”即所谓“企业挂靠经营”。就建筑业而言,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以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允许他人使用自己名义的企业为被挂靠企业,使用被挂靠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或自然人则为挂靠人。在“挂靠”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以建筑公司的名义进行各类经营活动,包括以所挂靠单位的名义进行投标、发票开具及工程款结算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孟子·尽心上》中指出:“引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说,善于射箭的人,拉满了弓,不射出去,却摆出跃跃欲射的样子,叫学射的人体会。后来“引而不发”被引伸为一种引导别人不知不觉按自己的策划行事或深藏不露、持重待机的谋略。把它应用到企业经营中而形成的“引而不发,待机制胜”谋略,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事先采取某种措施吸引顾客、吊起交易对方胃口,但不马上满足顾客或交易对方被激发的某种需求,而是点到为止,使其自觉或不自觉的自主行事,恰恰走入自己设置的轨道,然后再采取果断行动,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达到拓展市场、战胜对手的目的。在中外企业经营的历史上,有不少企业曾成功地运用过这一谋略,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1.“智借荆州”占领地。诸葛亮还未出山,就认识到拥有领地的重要性。赤壁大战后,他巧设计策,让张飞乘乱袭取了荆州。而刘备因为没有自己的地盘,只好向诸葛亮“借”取荆州。之后,刘备以此为根据地,乘机取得了西川与汉中等地,终于发展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可见,巧借他人地盘来开辟自己领地,进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中指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意思是说,认为防备万分周密的,就容易产生麻痹轻敌思想;平常看惯了的,往往不会怀疑。在军事上,善战者常以此来隐蔽战略意图,麻痹敌方,达到攻其不备的目的。把它引伸到企业经营而形成的“瞒天过海,隐真制胜”谋略,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利用人们“熟视无睹,常见不疑”这种观察社会现象的习惯定势,通过那些公开的、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隐蔽”和“弱化”自己的真实经营意图,果断的作出经营决策,从而拓展市场,争取主动,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指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思是说,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攻破敌人军队,下策是攻打城池。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特殊经济“战争”,与军事战争一样,你死我活。企业要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异军突起,创造奇迹,使其经营蒸蒸日上或柳暗花明,就必须用智去取胜对手。“上兵伐谋,以智制胜”作为企业经营谋略,其要旨在于:企业面对你死我活  相似文献   

9.
王茂樵 《经营者》2003,(2):23-23
<正> 卡内基有句名言:“我的成功不在于我有什么特殊,而是在于我懂得运用一批能力比我更高的人,所以我成功。”管理之道的真正使命,在于懂得借助他人的能量,完成公司委托的盈利目标。高层主管借中层主管的脑力与市场掌握系数,中层主管借基层主管的脑力与体力,基层主管借现场工作人员体力与营销方案,现场员工借本身来发挥机械力与潜力。上自高层主管发挥脑力,下至现场工作人员创造出的机械力与潜力,共同形  相似文献   

10.
甘建辉 《秘书工作》2011,(12):49-49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敌戒》中写道:“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孟庄子厌恶臧孙纥,可孟庄子死后臧孙纥却非常悲戚。他认为盂庄子如同为自己治病的药石,如今这药石没有了,自己离死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相似文献   

11.
刘世超 《特区财会》2001,(11):23-25
我国企业盲目举债的现象比较多,所谓的“借梯登高”举债经营之策略,此中除了有居心叵测之类外,主要是企业经营者片面夸大了此种策略的作用,导致负债率高企、企业资金运转困难。这种现象既是体制、经济环境、经营水平等因素造成,也是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不足,财务风险没有及时全面的揭示,忽视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外国企业运用中国兵法谋略经营之道邹凤岭我国是古老文明之邦,数千年来创造出诸多辉煌。在这之中,兵法谋略已广传世界各地,并被国外企业界奉为至宝,不少已成功地运用到商品经营之中,对于指导市场竞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一、“欲西示东”与“出奇制胜”在中国七运会期...  相似文献   

13.
王老吉通过“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将自己明确定位为饮料,并借“预防上火”之势,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4.
<正> 现代企业竞争犹如旋转的魔方,变幻无穷,充满奥秘。面对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生死悠关的经营风险,需要企业作出机智的反应,采取有效的对策。“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而,怎样探求企业存亡之“道”呢?还是古代兵家孙子说得好:“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商场如战场,企业要掌握竞争制胜之道,必须树立经营谋略观。谋略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我国古代兵家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业者,大多是无所不用其“借”的人。古代兵战中的诸葛亮有草船借箭、借东风、借荆州等著名之“借”,堪称是一位善于借用天时、地利、人和取胜的顶尖高手。现代商战中,精明的企业家们更是善于借用各种有利的外部条件来发展自己。一般企业在创业初期或是新产品刚刚问世时,由于在人力、财力和知名度等方面都无力与知名度很高、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争锋,要想立住脚,常常是巧借别家名牌之势,暗积自家名牌之力,以便最终达到提高知名度、塑造好形象、赢得顾客青睐、产品畅销市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搞中外合资企业,借外方资金、、技术、市场、上企业水平,已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乡镇企业,在与外方合资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借梯上楼?中日合资苏州龙华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金元同志就这个问题介绍了他们的“三着棋”。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是古老文明之邦.数千年来创造出诸多辉煌.在这之中,兵法谋略已广传世界各地,并被国外企业界奉为至宝,不少已成功地运用到商品经营之中,对于指导市场竞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从国外企业运用中国兵法谋略搞好商品经营中受到启迪,更加注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竞争中取胜.“欲西示东”与“出奇制胜”在中国召开七运会期间,“马家军”及王军霞超世界女子万米纪录的消息公布后,美国的4家公司迅速来电联系,希望成为中国田径队的赞助商.日本东海公司则行动更快,在破世界纪录的次日即派专人来京,面  相似文献   

18.
策划是谋略的结晶、成功的先导。俗话说:“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策划已成为企业竞争不可或缺的手段,备受广大企业家的重视。本文撷取世界知名企业成功的经典实例,供国内企业经营者借鉴。“人机大战”的新闻策划,使IBM股票价格再创新高。英国作家吉卜林在《暴风雨中的歌》中有一句名言:“一场比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里,薛宝钗说过这样一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大意就是,借助其他方面的力量,就能一下子达成自己的目标。的确,不管企业也好,个人也罢,如果借到了“好风”,上“青云”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而这也正是借势营销From EMKT.com.cn的本意。  相似文献   

20.
《百战奇略·攻战》中指出:“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意思是说凡与敌方作战,一旦了解到敌人有被打败的可能,就要适时地发动进攻,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在当今激烈的市场商战中,“知彼可破,攻战制胜”谋略已被众多企业广泛运用于经营实践之中。摩根财团料敌知彼大发其财。1894年11月开始,美国财政部的库存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市面上掀起抢购黄金风潮。形势相当严峻,美国总统求救于摩根财团的老板摩根和另一家大银行老板贝尔蒙。摩根深知此股抢购黄金潮与各地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而罢工所引起的产业危机有关,而且政府已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于是,他同贝尔蒙一起拟定了一个计划,由他们两家银行组建一个辛迪加,承办黄金公债,一则可以解财政部之危,二则可以换取高额利润。当然此条件十分苛刻,美国国会没有通过这个建议,总统也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