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信用证欺诈行为的特点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鹏举 《新金融》2001,(3):26-27
信用证是银行在一定条件下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结算方式,因其有银行信誉的保证而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采取的支付手段。然而,基于信用证结算特点的专业性、局限性与灵活性、常会被不法商人利用,大肆进行欺诈活动,使银行、企业的信誉、资产蒙受损失,并直接危及社会的信用体系,影响经济活动的进行。因此,反信用证欺诈成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企业以假远期信用证进行对外结算有增加趋势,该文分析了假远期信用证给外汇监管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以“假远期信用证”融通资金,实际上是一种变相举借外债的行为。从企业办理“假远期信用证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看,企业通过“原材料—应付账款—其他货币资金—假远期信用证—短期借款”等会计科目相互对转,最终记入“短期借款”科目。从银行办理“假远期信用证”的业务流程看,企业通过“企业—国内银行—境外银行—供货商”等环节,巧妙地利用国内银行与境外银行之间的信誉,通过延期付汇并偿还本息的方式变相地申请到了境外银行的贷款。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国际业务远期信用证授信业务中,一直以来对到单货物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在贸易类融资中,对授信企业提货后资金回笼的日常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往往会造成信用证到期支付时,银行保证金不足,又没有到单货权可以处置,给银行的远期授信形成了事实风险。  相似文献   

5.
进口远期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因为信用证业务,有银行信誉作为担保,所以受到进出口商的青睐,信用证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结算方式之一。近年来,在进口开证业务中,远期信用证因付款期限较长而受到进口企业的追捧,开证数量逐年上升,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远期信用证的付款时间是在进口商提货后的某一个时间,开证行不可能要求进口商交存100%保证金后再放单,所以一旦对外承兑,既失去了对物权的控制,也失去了拒付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国税局能止付信用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止付信用证是我国银行界在信用证业务中不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但不恰当的信用证止付不仅起不到保护申请人的作用,反而会给我国银行的对外形象造成很大损害。最近,笔就遇到一起案例,国税局和外管局联手对银行已承竞的信用证进行止付,结果给银行造成了经济和信誉上的双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近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向土耳其出口企业发出了防范诈骗的警示通告,这一类诈骗案件,先以高额利润引诱出口受益人上钩,后由实力不强、信誉不佳的小银行开证,并多次修改信用证、加列软条款,待出口受益人不符点单据提交后提出拒付退单,从而坐收渔翁之利,诈骗阴谋最终得逞。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当前信用证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信用证业务监管的措施建议;侧重分析关于信用证业务的国内立法及司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把打击信用证违规作为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工行、农行系统的省、地(市)级分支行信用证对付汇业务的检查,摸清了银行信用证项下收付汇业务中执行外汇法规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完善监管手段、控制风险、规范外汇市场秩序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贴现、押汇业务是银行国际贸易结算中很平常的融资方式之一,而信用证最基本的作用之一和其发明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其方便的融资功能。开证银行利用其良好的信誉授权在异国的另一家银行(或任何银行)对自己开出的信用证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享有先行垫付资金叙做融资业务的权利。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绝大多数受益人拿到信用证后,都会利用信用证的融资功能,以达到其利用银行资金不断扩大贸易规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银行结算方式关系到企业商品交易的正常进行,以及企业的信誉和资金周转。因此,结算方式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自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以来,市场调节在整个商品流通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现行为银行托收承付结算越来越不能适应这种已经变化了的形势的需要。根据国外的经验,建议广泛推行银行信用证的结算方式。 我国银行目前也有信用证结算方式,但由于它要求购货方在申请开出信用证时,向开户银行交付全部开证金额的结算保证金,并且银行不付保证金存款利息。这种结算方式影响购货方正常的资金周转,所以企业购货不愿使用信用证方式结算。相反,销货方则往往可对不  相似文献   

12.
使用信用证结算可以为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对信用证的审核并不只是银行业务人员的责任.企业的从业人员要充分地掌握信用证业务的相关惯例和规则.确保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操作,否则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即通过相关的案例为企业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3.
傅艳  张聚英 《中国外汇》2009,(22):30-31
众所周知,信用证结算时效性非常强,殊不知开证行审单也是具有时间期限的。在全球经贸处于不景气之时,国外的开证行往往会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将审单期限等国际惯例及自身信誉搁置一旁,或无理拒付,或无故拖延付款时间。对于信用证业务的风险,出口商银行需重新估量,多加防范。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沉默保兑业务有关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军 《国际金融》2004,(1):59-61
在许多以跟单信用证为支付结算方式的国际贸易中,由于对开证行的信用不了解或担心进口商和开证行所处地区的国家风险(或称政治风险,例如有关当局实行外汇管制措施),出口商经常要求本国/本地区或位于司法体制相近国家的信誉良好的银行对出口商收到的信用证加具保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银行综合应用系统的逐步完善,其网点优势正逐渐演变成网络优势。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提升农行竞争力的同时,也给财会部门的自律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财会监管人员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县级行监管的质量和效果。监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个人信誉和能力信誉,监管人员的个人形象、监管理念和专业技能是体现监管人员两个信誉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法律适用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台冰 《上海金融》2005,(10):51-52
我国法院大量运用信用证止付裁定,要求银行拒付信用证下的款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商业信誉和银行信用.导致很多国外卖方不接受中国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因此,诸多国内外的学者和实务界人士都批评中国法院滥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盲目甚至滥发止付令。本文试图对该问题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法律渊源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法律症结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基于委托代理与博弈论原理,结合国际贸易过程态势阐述信用证软款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实务视角,从信用证制度缺陷、进口商不利市场态势、进口商性质与类型、出口商信誉问题、进口商与开证行共谋等方面分析了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唐斌  杨荣  唐贵才 《中国外资》2009,(24):33-33
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基于委托代理与博弈论原理,结合国际贸易过程态势阐述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实务视角,从信用证制度缺陷、进口 商不利市场态势、进口商性质与类型、出口商信誉问题、进口商与开证行共谋等方面分析了信用证软各款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遏制信用证欺诈保护银行自身利益的救济措施,信用证欺诈中的银行拒付权,已在许多国家的法律实践中得到了确立,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欺诈例外理论和默示条款理论,但基于银行在信用证制度中的地位和信誉,在实际业务中银行的这一权利应当谨慎地行使。同时,我国相关规范信用证欺诈中银行拒付权的规定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自动核销是建立在企业信誉基础上的一种总量监管模式。如果实行“逐笔核销,一一对应”的监管模式,则监管成本会居高不下。核销管理是外汇局投入人力和设备资源最多的一个管理领域,柜台门庭若市,窗口效应十分显。以2003年核销监管为例,年度发放出口收汇核销单1800多万张,核销业务1700多万笔,也就是说,逐笔监管1700多万笔贸易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