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潇 《企业活力》2005,(11):52-53
<正>一、传统的技术商业化过程的分析人类每年的发明专利注册数以万计,然而真正转化为商机并在市场中得到认可的新技术和新发明却不怎么令研发人员感到欣喜。不少的新技术要么根本从未进入商业过程便已经消失或落伍,要么成为产品但紧接着被证明是失败的技术,使得研发投入变成极大的浪费和风险的代名词。归结失败的教训便是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存在问题,如市场定位和投放时机,或者是不能适时获得适当的资源支持。技术商业化是指成功地进行一系列前后衔接的工作,而每一项工作都能使研发的新技术实现商业价值且不断增值,最终实现新技术完全应用于生产而使商家获得超额利润。传统技术商业化的过程大体上可以视作一个五阶段的线形模型。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31):85-87
整零协同研发作为一种对汽车产品开发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微观的经济共生态。文章从共生视角,以整零协同研发的合作特征为依据,对其生态系统及共生模式进行解析,整零协同研发共生模式也基本遵循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的演化运行方式。最后,以变速器与整车匹配创新模式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是保障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共生理论对高校与社区的体育资源共享进行研究,提出通过构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生系统来促进两者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生系统的构建需要遵训共生规律,提高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关联度,创造良好的共生环境,选择合适的模式,并依托第三方组织搭建共生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前广西桑蚕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主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业运行模式不合理、桑蚕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循环政策引导乏力等瓶颈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产业共生链的运作机理,从重塑多元共生组织、创建链网共生模式、营造智力共生平台、优化共生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桑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构建途径,以促进广西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由"桑蚕大省"向"桑蚕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及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引起了世界各国民众和政府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循环经济的观念要求企业之间形成废弃物的输出输入关系,组织企业在共生层次上做到物质和能源循环,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使得资源利用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共生:发生条件、行为模式与基本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以往的城市共生现象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应当从研究城市个体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共生过渡到对城市个体与周围其它城市之间的共生现象的研究上去.首先,对城市共生发生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均衡条件进行解析;继而,简要阐述城市功能共生行为和战略共生行为;最后,从聚散效应、自组织效应和功能流内部化效应三个方面论述城市共生的重要性,以求更好地指导现代城市与周围其它城市实现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的发展将逐渐变革出新的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文章从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要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技术背景下要调整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会计教学体系,将传统会计思维模式转化为系统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打通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之间的桥梁,加速新技术与会计学科的交互共享,培养适合新的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8.
阮烨 《企业研究》2012,(18):19-20
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模式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与总结"下承包模式"与企业家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模式缺点的基础上,理论构建了以产业链节点为核心、产业链节点、产业链为基本的中小企业共生、中小企业与产业链节点共生以及产业链共生的集群式国际化成长模式。该模式:给出了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产业链节点之间、产业链关键节点之间的共生方式;指出了共生集群式成长模式是中小企业在占主导地位的、渐近式与跳跃式相结合的产业链节点、产业链以及共生产业集群的国际化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竟竟 《企业活力》2010,(10):13-15
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经济胞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类似于生物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深层次剖析三者之间的共生机理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企业、产业、集群、园区、集聚区、区域经济构成了具有等级体系的共生单元;区域经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则形成了圈层嵌套的逐级共生环境;而在商丘市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着点共生、间歇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0.
曾鹏 《城市问题》2007,(6):24-27
在生态学理论中,谈到生物的种间竞争时会引入"寄生"与"共生"两个概念.从种间竞争的角度看城市的成长也可以分为"寄生"和"共生"两种模式,"寄生"和"共生"现象在城市群中对不同类型和不同能级的城市都有借鉴意义,从"寄生"到"共生"再到超越是城市成长中的必然过程,是城市成长的必然的理性选择,也是城市自然"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能否正确制定新技术采纳决策对企业业务重建和保持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田野调查和一手数据,文章基于T公司的纵向案例考察了新技术采纳的前端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新技术所带来的利润预期是技术采纳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管理层重视并付出实施是新技术采纳的关键驱动因素.其次,在新技术采纳过程中要克服三个障碍:一是由过于迷恋原由技术而可能产生知识老化的观念障碍;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对新技术的认识障碍;三是由于组织僵化和决策失灵所带来的管理障碍.最后,文章从企业的本身结构探究管理障碍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要素1.外部动力要素。①技术发展推动。技术之所以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是由技术的特性决定的。任何技术知识都具有完成商业化过程的内在特性。一旦条件成熟,环境适宜,它的商业化过程即在必然。技术推动创新这一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由它产生的技术发明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现实表明,科技的突破与发展,确实使企业形成一定的创新动力,据统计,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有18%左右源于技术推动。  相似文献   

13.
众创空间已日益成为推进国家双创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全民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生态共生视角探讨众创空间内部创业主体的演化模式具有长远和丰富的理论意义。通过构建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两主体Lotka-Volterra动态演化模型,并运用数值仿真揭示当前国内众创空间内部主体间的主流共生模式以及构筑基准理论和模型,然后拓展该基准模型至引入成熟企业的三主体共生演化模型以打破主流两主体共生模式的局限,讨论成熟企业的入驻对众创空间共生主体、主体关系和演化模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初创企业、配套资源组织及成熟企业等共生单元在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内外部共生环境中通过达成不同共生模式以推动整个系统实现演化发展,演化的均衡结果由主体间的共生系数取值决定;(2)目前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共生环境下的两主体共生模式由于资源和规模限制其发展能力,导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共生,成熟企业的入驻在系统内部发挥着资源保障和发展引擎的作用;(3)三主体互惠共生是系统演化的最佳目标导向。最后,基于仿真结果提出国内众创空间构筑和系统升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巩玉红  周天星 《物流科技》2005,28(12):84-86
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前提,总结了企业信息组织模式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企业信息组织模式和中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数据仓库、信息集成原理以及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分别提出了基于人因信息融合的多源信息集成和基于vPN技术的EDI两种解决方案.详细阐述了B2B与B2C环境下企业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并以铁路集装箱物流为例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运用比创新更重要 发明家常常纳闷:"我的创新是非常了不起的重大发明,对现有的产品将起到颠覆作用,为什么这么好的技术就不能推广呢?""为什么这么好的新产品就没有市场呢?"很多企业也不禁疑问.其实,单纯的新技术并无现实价值可言,其经济价值只有通过商业化后才能体现出来,而且同一项技术由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市场运营模式,其收益将有很大区别.以下通过对施乐公司推广静电复印机的案例分析,了解企业推广创新产品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拥有了创新性技术并不能意味着企业经营的成功,因为从企业的创新性技术到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商业化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互补性资产的企业自主创新运营决策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补性资产的概念和分类,接着说明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种类,并在两者的基础上,分别站在新进入企业和既有的主导企业的角度,介绍了他们基于互补性资产的自主创新运营决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组织内部权力在资源、信息、竞争和发展因素的作用下在上层权力中心(HPC)和下层权力中心(LPC)之间分配的过程,即权力结构在帝王模式和作坊模式之间演变的过程,并给出四种总结性判断.  相似文献   

18.
产业生态链如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其中每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会成为其它企业的"营养物"或原材料,企业之间好像生物种群一样相互依存,形成共生关系.共生企业按照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利用、信息交流以及价值增值,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降低环境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本文以金川集团为例,根据八大产业生态链,分析其企业共生关系构建的动因、模式选择、问题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综合论坛 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共生"理念与生态城市 城市如何与自然共生是人类文明史持续追求五千年的梦想."共生"设计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共生城市"有三个协同集,即能源资源协同集、城市服务功能与产业协同集、气候自然与景观协同集,共生所产生的协同作用能够使能效和物效的提高,有可能超越物理学范畴.培育"共生城市"自演化成长机制包括:认识作为自组织体系的生态城市"共生"演化的基本规律,应用生态修复,让城市生态系统自我演化;持续优化,进行过程性的景观设计.总之,"共生理念"是生态城市规划编制的新基础知识;细节(微循环)决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成败;生态城市往往是"它组织"与"自组织"——基于"共生理念"的组织机制——相互耦合的结果;"共生城市"效能的提高应基于系统的自我演进,而不是规划定终身;"自我演进的共生效应"源于市民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现代智慧信息网络是各子系统协同整合的纽带.  相似文献   

20.
1.“十四五”期间的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关系与劳动力市场2.新技术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经济与社会效应评估3.人力资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式与典型案例4.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组织行为、领导力与劳动关系5.新组织形态与不确定情境下的工作、职业与雇佣管理6.应对和化解危机的组织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