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问题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峥 《上海企业》2003,(12):55-56
管理层融资收购(简称MBO),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它产权交易手段收购本公司,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目前,MBO已成为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新型并购手段。美国MBO占资产重组的比例由70年代末期的5%增长到目前的18%。  相似文献   

2.
方明  陈弘 《财会月刊》2003,(4):45-47
一、管理层收购的含义及特点 1.管理层收购的含义.管理层收购(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该公司的股份,获得经营和财务控制权,以达到重组该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实践证明,国外的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MBO,即Management-buy-outs,翻译成中文是"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由于能够将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对管理层起到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
吕红 《会计之友》2009,(13):99-101
本文以我国1998—2002年间实施MBO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表明:实施MBO加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引起了高额分红倾向、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加大了公司的整体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1998-2002年间实施MBO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表明:实施MBO加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引起了高额分红倾向、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加大了公司的整体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沪深2001~2006年已实施管理层收购且至少有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收购主体、收购客体、收购定价、融资渠道和实施MBO的绩效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主体和客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企业MBO的政策主导性很强;以壳公司为收购主体;管理层控股份额一般在30%以内;主要收购非流通股;收购定价与每股净资产高度正相关;实施MBO前后企业绩效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祉姝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78-78,81
管理层收购有助于加快我国企业改革的步伐,完善我国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相对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些许不足,文章便从分析管理层收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完善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崔华林  刘晖 《财会月刊》2012,(32):17-20
本文以我国2001~2007年32家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管理层收购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实施管理层收购后上市公司的总体绩效有所提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显著扩大,但上市公司规模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规模效益,总体上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在降低。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自引进我国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众多的非议,而争议的焦点便是MBO的定价问题。本文主要就我国MBO资产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金融体系尚不健全,企业融资限制较多,金融中介的规模、数量和形式都较少.这一现状导致管理层收购融资渠道非常狭窄。融资方式、融资工具、融资的合法性和还款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极不利于企业筹集管理层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融资问题构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发展的“瓶颈”.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导致管理层收购不能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才 《企业经济》2004,(10):172-173
我国有关法律确立了上市公司协议收购制度,,但是,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上协议收购事件的大量发生,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制度的不足之处日益出现,因而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13.
赵颖 《企业导报》2010,(2):61-62
管理层收购(MBO)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欧美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得到应用。其运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规范和完善的地方,其中收购的定价公允性问题是最具争议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特点和效用,探讨了我国适用MBO的上市公司的特征和进行MBO的动因,最后提出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MBO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公司治理、会计、审计等不同层面分析我国财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根源,并提出相应对策。强化公司治理;完善会计准则;发挥对会计造假的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制度的联动效应;提高诚信水平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 1.问题 国内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突出的问题为:①“一股独大”。由于国有股股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我国MBO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现状,并指出了当前我国MBO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公司MBO前后企业经营绩效,考察MBO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并根据我国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的股权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MBO)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通过管理层收购达到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0家,更多的上市公司正跃跃欲试.但是,MBO收购主体的合法性、收购定价、融资等问题层出不穷,2003年3月,财政部发文:"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尽管如此,MBO没有真正退出舞台,又摇身变为曲线MBO.综观MBO在我国的发展,从刚刚引进时的众星捧月到2003年初的紧急叫停,充分暴露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经济体制、国企改革的脱节.实践中MBO存在的最大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收购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二是收购价格的公允性.本文拟对收购过程中的融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理念被引入我国是在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而且一度被认为是解决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灵丹妙药。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管理层收购在探索过程中也产生了极大的争议。问题集中表现在内部人控制引发估价偏低、收购程序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管理层收购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发展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Buy-outs)又称经理层收购,起源于美国70年代的金融创新,是杠杆收购(LBO,gpLeverangedBuy-outs)的一种,即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以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MBO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集团公司实现对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剥离、防御敌意收购、经营者的创业尝试、公营部门的私有化等方面。它有利于企业调整资产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的经营积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MBO)自1980年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Wri.ght)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以来,至今已发展了20余年.实践证明,国外的管理层收购在促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完善企业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