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新《商标法》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侵权行为出发,通过分析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概念、性质、国外在禁止商标反向假冒之立法实践以及我国商标立法规定的缺失上,希望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完善我国关于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朱伯玉 《商业研究》2001,(10):170-173
标反向假冒,是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只有通过分析商标的功能与价值,揭示商标内含的知识产权因素,才能使商标侵权性得以明晰。国外在禁止商标反向假冒之立法实践上,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两大法律模板的运用演变成三种模式。我国有关立法,缺失禁止商标反向假冒之明确规定,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完善我国有关立法。  相似文献   

3.
反向假冒是商标侵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反向假冒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近一段时期,涉嫌构成反向假冒行为的案件在许多地方时有发生,由于商标法规定较为笼统,许多新问题新现象亟待探讨。一、将他人商品外包装使用为自己商品内包装行为是否属于反向假冒新近发生的一起商标案件,其基本案情是这样的:某膨化食品生产企业甲在市场上发现,另一家膨化食品生产企业乙生产的膨化食品的包装从外面看起来与甲的包装不管是颜色还是商标差别都较大,但轻轻松松地剥开其外包装,就会发…  相似文献   

4.
在2001年10月通过的新《商标法》明确把商标反向假冒认定为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这一条款的制定不仅为依法制裁反向假冒侵权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商标专用权提供了视角,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动力与契机。  相似文献   

5.
一、商标违法、侵权、假冒行为与假冒商标罪的区别与联系 依法查处商标侵权案件,首先要做到定性准确。涉及商标违法行为、商标侵权行为、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与假冒商标犯罪是不同的法律概念,其性质和处理都是不同的。但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四者的法律界定较含混,而商标管理实践又需要作出明确的界定,以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6.
如何区分商标印制与一般意义上的印刷、制作 ,是正确判断非法印制商标案件的关键问题。首先看一看实施商标印制监管的目的。八十年代开始 ,我国商品生产与流通日趋繁荣 ,但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也随之大量出现。与侵权假冒商品密不可分的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包装及包装装潢印刷、制作 ,成为制作侵权假冒商品的首要环节。从源头打击和制止为生产加工侵权假冒商标的商品印刷、制作侵权假冒商标的商标标识及带有商标的标签、说明书、包装物等行为 ,成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效、有力的行政管理措施。为切实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规范商标印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反向假冒的概念出发,对其性质进行分析,认为反向假冒既是侵权行为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出在新《商标法》对于反向假冒的规定不够完备的情况下,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反向假冒行为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8.
谢雄伟 《商场现代化》2007,(24):273-274
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相同的商标是指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商标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使用是指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产品说明书、商品交易文书、或者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等行为。注册服务商标也应纳入刑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9.
新商标法确认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为侵权行为,弥补了原商标立法上的一个重要缺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的接轨,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喻军 《商场现代化》2005,(23):72-73
文章从反向假冒的概念出发,对其性质进行分析,认为反向假冒既是侵权行为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出在新<商标法>对于反向假冒的规定不够完备的情况下,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反向假冒行为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杜跃东 《商场现代化》2005,(24):195-196
新商标法确认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为侵权行为,弥补了原商标立法上的一个重要缺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的接轨,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工商机关以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为重点,大力加强对驰名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切断商标侵权假冒商品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商标淡化"行为既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现阶段我们应重新检视我国商标淡化立法,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立法,规制商标淡化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杜跃东 《商场现代化》2005,(8X):195-196
新商标法确认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为侵权行为,弥补了原商标立法上的一个重要缺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的接轨,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不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但它不仅有害于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而且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名牌战略”危害尤深。  相似文献   

16.
初始兴趣混淆强调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行为产生之初,由于侵权人的行为误导,对商品来源产生了混淆,即使在购买实际发生时,这一误认已经得到纠正,商标权人依然可以主张构成商标侵权。在网络商标侵权纠纷中,这一原则有扩大适用的趋势,破坏了商标法保护的法益平衡,阻碍了自由竞争。我国应引入初始兴趣混淆原则,在商标立法中明确混淆的定义,完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对该规则的适用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完成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部署的有关商标注册与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商标法律制度,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商标注册工作要以提高效率、强化质量为宗旨,完善注册程序,规范注册行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商标注册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商标管理工作,要以保护商标专用权为核心,依法查处商标违法活动;大力整治制售假冒商标商品。非法印制、买卖商标标识的违法行为;要拓宽商标监管领域,落实大案要案监控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商标监管水平。一、商…  相似文献   

18.
商品零售的目的是为了消费,零售商品的质量安全决定着消费的安全,但现实中零售商品存在着众多的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人身安全.商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调整商品质量安全的法律规制存在着原则性规定较多、操作性较差、缺乏对监管部门的监管等问题,因此必须对零售商品质量安全法律规制进行完善,使现有法律规制系统化,以科学性、统一性、透明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为原则,明确相关概念,完善相关标准,确定监管职责等.  相似文献   

19.
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权人许可,违反法律规定从事各种使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38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未经注册商标权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行为。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4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  相似文献   

20.
周胜照 《商场现代化》2008,(10):258-259
本文在分析了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含义和构成要件的基础上,对三种常见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定性归类,并结合现行法分析了对该行为调整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