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树燕  陈旭 《辽宁经济》2005,(1):104-104
近期,人们普遍意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实际运作当中,所有者和债权人为企业提供了各种资源,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和债权人均处于企业之外,无法对企业资源实施直接的管理.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经营者及企业管理当局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资产报酬率是评价企业管理业绩的重要指标刘颖瑜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业绩的最终反映。因此,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及管理者都十分关心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价,提出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使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讲,在产权转让中,发生变化的只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资产并不发生变化。只有企业分立或合并时才涉及企业资产的变化。因此,企业产权转让并不影响企业债权人的债权。但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一般都是国家独资或国家控股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最主要的债权人往往是国有银行。这是因为国有银行的经营远未市场化,国有银行负担了众多的政策目标与责任,其中之一就是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银行因此成为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支持者。然而,国有企业历经多次变革,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发展的长河中,企业管理依次表现出了生产中心模式、利润中心模式以及本世纪80年代后期在西方企业中盛行的财务中心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在将企业作为一个“受托责任”的法人实体的情况下,经营者是在完成投资者所赋予的“受托责任”而工作的。这样,投资者投入本金的维护、经营过程的风险控制以及通过实现利润来增长所有者权益,就构成了企业管理的目标,即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问题、技术质量问题、营销和利润问题都将不是管理的目标,不过是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项大泉 《北方经济》2007,(12):67-68
一、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改革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企业改革仅看成是改革企业,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经营者身上;而对于所有者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促使所有者承担好它的责任.则研究得不多。其实,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所有者,而不是经营者。  相似文献   

8.
试论家族制企业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深化,企业所有者个人的能力、知识和精力巳无法驾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引进具有专业化管理知识和技术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有利于科学地整合、优化企业拥有的资源,作出最优的投资和管理选择,进行专业化管理,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一间内清偿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强弱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审要指标,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与债权人、投资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对企业内部而言,通过测定自身的偿债能力,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从企业外部来看,债权人将根据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来确定贷款决策。  相似文献   

10.
论以债权人为主导的企业筛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来看 ,按照企业效益从低到高的变化 ,企业的控制权应当依次掌握在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手中。相应地 ,首先应得到保障的是债权人的利益 ,其次是股东的最低预期收益 ,最后是企业管理者的收益。债权人在企业收益不足以满足其预期收益时应当拥有企业控制权。企业收益不足以偿付债务本息时 ,判断企业清偿能力及如何恢复清偿能力 ,就应由债权人来决定。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以债权人为主导的企业筛选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筛选制度 ,是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必然渠道和金融不良资产清算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李东飞 《辽宁经济》2006,(1):100-100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使企业建立了政企分开、产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让经营者逐步获得了充分的自主权,而政府在退出对国有企业直接管理的同时,也放弃了以所有者身份对代理人进行产权监督的职能,形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经营者越位的独特现象。国家作为所有者有权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在国有企业中,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委托经营者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和管理革命时代,人力资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基于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强调物质和货币所有者与债权人的核心地位而忽视人力资源所有者利益的计量缺陷,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和管理革命时代,人力资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基于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强调物质和货币所有者与债权人的核心地位而忽视人力资源所有者利益的计量缺陷,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显性或隐性谈判的方式在企业的产权安排中获得了自身的地位,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主要来自于其具有的人力资本的特性,人力资本的这些性质综合影响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谈判实力的此消彼长决定了企业中的产权安排。  相似文献   

15.
杨宏 《特区经济》2005,(10):346-347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以资本受托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受托责任。投资者将资本投入企业,托付经营者进行管理和经营。根据科斯奠基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这里所说的生产要素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投资者将其财务资本的控制权部分转移给经营者,并要求经营者对其承担受托责任。经营者不仅要按股东定下的目标来完成其所托付的义务,而且还耍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管理和使用财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股东则视经营者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对其给予回报。但是,耍实现上述结果的重要前提是,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一致和信息完全对称。  相似文献   

16.
企业治理结构与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赵静杰  曾惠永 《科学决策》2008,(11):139-140
知识资本主要是因隐舍高密集度的科技知识资源而具有特殊功能,知识资本本身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关键就在于通过知识资本所有者与财物资本所有者一同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制度设计,以此来吸引高素质的知识资本所有者,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达到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既有利于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又有利于对于这一分配制度的控制,从而保护企业资本所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债权融资契约 企业是资本、劳动、管理和技术等不同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要素所有者相互合作能够创造出合作剩余,因此,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促进要素所有者之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以提高企业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姝 《天津经济》2007,(5):67-70,78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这种趋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个特征。企业所有者通过契约聘用经营者来履行某项职务,并把许多决策权交给经理人。企业所有者不直接参与经营,这样经理人的报酬确定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有效地利用报酬机制,并且有效地确定经理人员的报酬,使经理人发挥其最大的能力为企业取得利润,同时又能有效地节约成本就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赖英群 《魅力中国》2008,(2):107-108
我国民营企业大都采用的家族治理模式,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建立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等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其主要包括治理主体的创新与治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财务信息的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corporate governance的直译,其本质是配置责、权、利合同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各国企业制度的微观安排,狭义指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建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背离。广义则包括内外部监控系统,不仅仅涉及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还涉及到企业与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债权人等)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