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问题,而是一个由应用型本科院校主导,并与相关的学校内部要素、学校外部要素诸如旅游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其他高校和政府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联合协作、协同创新的过程。本文在解析协同创新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华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人才培养三大模式:校内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国际合作协同创新总结了学校近五年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路径,期望适应珠三角地区旅游经济服务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企业知识创新研究的理论探索,提出知识创新研究的概念模型,以及知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模型、协同模型,认为知识创新以组织创新为基础,组织创新以知识创新为主导,企业的知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和协同通过组织学习机制协调和实现。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是集群的协同创新。论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促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因素,发现了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在组织网络构建、协同创新成果分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集群开放程度、政府协调引导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加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水平,促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大智移云物区”时代的到来给商科专业带来了挑战,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新商科人才成为必然。会计专业是新商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才培养是发展新商科的根本,因此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新商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商科理念为背景,研究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和契机,重构了会计人才培养思路,从参与式培养、委托式培养和共生式培养角度构建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最后,通过修订以“商科+技术+思维+思政”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和能力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多维协同平台,建设网格立体化竞赛平台及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发展必然趋势,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给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之后探讨了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和关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及“三农”工作等重要论述指示精神,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新业态的新型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辽宁省农科院积极探索“1+2+X”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模式,开创覆盖全省的农业开放协同创新服务新局面,为辽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培养懂理论、重实践、有创意、可落地的应用型人才,是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运用三螺旋理论并将其合理演化和衍生,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构想的高效之选。基于期望理论构建产学研互动及协同机制、基于“3+1+2”能力三螺旋的专业方向设置、“T”字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及“有为有位”探索矩阵式教育教学模式等,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域内农林类院校为研究主体,运用两阶段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其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区域内农林类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在知识研发及知识转化阶段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中农林类院校知识转化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远低于知识研发阶段,东部地区创新效率在两阶段中呈现较高值,西部地区较为薄弱,其中投入与产出规模比例协调度低、科研资源利用不足、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平衡均是影响创新效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的市场越来越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亟需创新,以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协同育人"理念因将课程设置改学科导向型为专业导向型而备受关注。本文试论"协同育人"理念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文旅部的组建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文旅融合重大决策部署下,业界内对文旅融合的各种产业规划和实践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在教育教学研究层面,如何为文旅融合实践领域输送适应的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文旅融合为背景,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案例,以文旅融合专业群协同培养为理念,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的“双融合”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借鉴,也为文旅融合下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框架,为系统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一核六系”为主体的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建立国土空间系统科学理论(“一核”),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国土空间综合监测与评估、优化开发、关键区带协同与融合、动态诊断与预警、整治修复与功能提升以及智能优化与管控技术体系(“六系”)。研究结论:(1)与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的实践需求和发展趋势相比,当前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供给相对不足,前瞻性战略科技研发明显滞后,科技短板还比较突出,亟需建立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科技创新体系;(2)“一核六系”国土空间治理科技创新体系基于内在的科学逻辑,有望形成整体性科技创新合力,共同为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科技支撑;(3)“一核六系”国土空间治理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由分散到集成,再到融合的协同创新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主体共同努力,要从重大研究计划、学科、平台、团队、国际合作等方面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2.
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的培养同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以培育具有“企业家潜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复合人才为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进行详细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3.
谭蔚霞 《山西农经》2020,(4):131-131,133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众多行业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必须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丰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方略与措施。论述了“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旨在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计算技术拓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索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粮食类职业教育主动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借助区域内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平台,充分发挥区域内各自的资源优势,相互合作,协同培养,从而提升区域内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支区域内高水平粮食人才队伍,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提供人才支撑,协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粮食高技能人才培养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统筹考虑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突出知识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平衡,使培养要求成为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课程体系成为培养要求的有力支撑,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创新集群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与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融合,产学研多主体集聚协同发展。常熟农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已形成“一核三带多园融合”的空间格局。“一核”指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核心区的农业科技高地,初步建成优质水稻繁育、设施园艺研究、特色水产育苗3个创新区以及国家级“二花脸”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基地。“三带”指南部9万亩高效水产示范带、东部8万亩高效蔬菜园艺带和西部北部优质粮油产业带。“多园”是指依托“三带”在各镇(场)板块建成的14个各具特色的县(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包括沙家浜渔业科技园、虞山镇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支塘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科院“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小组指出 ,不能把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中的“知识”狭窄地理解为“科技知识” ,还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从这一视角出发 ,他们提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是一项以知识为基础的制度创新工程”的观点。毫无疑问 ,强调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对我们这个后发国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 ,单纯强调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 ,有可能使我们的“国家创新体系”方案设计带有重指标增长、轻制度建设的偏向。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充分考虑如下三条基础法则 :( 1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越…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创新链视角,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并构建模型,对其进行创新系统实证分析,提出制度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要素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转型逻辑,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属于在地化的空间管制创新模式,是在新的价值理念与治理需求引导下的空间治理转型实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治理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系统性、激励性与高效能管制,其治理逻辑是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小闭环嵌入到国土空间治理大闭环之中,实现自然资源部内部治理“小协同”与以自然资源部为核心的多部门治理“大协同”联动。(3)可从构建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系统治理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制规则、规范与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理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权力协同机制以及利益调节机制等方面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来研究要加强理论综合支撑顶层设计、关注区域差异鼓励地方创新以及尊重主体利益提高管制效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的分析,借鉴B-Z反应模型,建立了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三维Logistic协同演化模型,分“危机-应对”和“风险常态化”两种管理模式设计仿真情景,揭示在防备、响应与恢复3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和政府跨组织协同度支撑下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的动态演进机制,并对鄂尔多斯市进行了案例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危机-应对”管理模式下,由于忽视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的建设,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即使是增强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水平,也很难提高城市干旱风险响应能力水平。无论是组织弱协同还是组织强协同条件下,干旱恢复能力都会有所增长,协同水平越强,干旱恢复水平越高。但是在干旱防备能力和响应能力均较低的情况下,干旱灾害造成的城市损失均较大,干旱恢复水平越高,意味着付出的干旱恢复成本越高,这正是“危机-应对”管理模式被动性、滞后性所造成的后果。在“风险常态化”管理模式下,在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水平都很强的情况下,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会更加有力地推进城市干旱防备能力、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同时快速增长;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会更加促进3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3个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发展,对于城市应对干旱更加有效率。在城市有限资源约束下,3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作用,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在更加平衡子系统之间的发展的同时,会限制具有发展最优势的防备能力达到弱协同下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