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量信息丰富游客的旅游选择、精准信息助力游客的旅游行为,乡村旅游行为中的信息技术痕迹越发显著,这些都为人们借助网络传播引导和引导游客的乡村旅游行为提供了有力抓手。网络的两面性使旅游网络传播对乡村旅游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基于内容生产提升乡村旅游的网络影响力、基于游客行为增强网络传播力、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促进乡村旅游的建设与传播等,在持续优化和改善旅游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改善游客的乡村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2.
李瑞峰 《山西农经》2023,(1):162-164+192
随着我国信息传播与共享高效发展,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俨然成为新趋势。新媒体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在拓宽宣传方式、创新产业发展渠道、增强信息发布时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村技术型人才缺口大、新媒体信息甄别筛选难度大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新媒体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邢佳 《农业经济》2018,(4):140-142
社交媒体在现代旅游营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游客获得出游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还能够帮助旅游企业塑造品牌形象。通过对社交媒体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合社交媒体与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特征,构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模型,依据社交媒体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宣传中的作用,提出了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最新数据显示,农村网民规模达3.09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5.9%,数字乡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乡村人口的现代信息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出现了一批善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乡村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数字精英。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不仅仅成为了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情感与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虽然社交网大受人们欢迎,并且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社交网络生活的传播现状进行了解,驾驭社交网络媒体。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趋势,对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将社交网络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网络市场已然具有相当规模和容量。以关系营销为核心的社交网络营销在多种社交软件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和传播。而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最火暴的应用,在网络营销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微博催生的新的营销方式,是为微博营销。本文对运用微博营销进行的品牌推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传播及其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中国乡村传播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将传播学中体现在中国乡村传播活动中的经典模式进行梳理归纳,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中国乡村传播模式,即以农民为传播主体、与各种外部信息传播组织互动、多种信息传播媒介相结合、为解决农民问题、满足农民所需、促进乡村发展的乡村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品牌化是壮大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推手。农产品市场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在对农产品进行甄选判断时易受口碑影响。"铁观音事件"网络传播于2017年达到巅峰,本文借助扬雅BAV品牌资产评估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和比较了负面网络传播高峰期前后安溪铁观音品牌资产的价值。结果表明,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使得安溪铁观音的品牌资产价值降低,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品牌价值差异、相关性、尊重和认知四个维度,据此本文提出应对负面网络传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倡从传播的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而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乡村文化传播关注的是农村社群中意义的共享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国家、乡村精英和农民被视为参与农村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行动者。总的来说,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同时,农村文化传播中存在关系网络、过程和语境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之外,农村文化处于一种混杂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促进乡村文化治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案例地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结构。研究发现,当地旅游管理机构内向中心性最高,在决策网络中影响力最大,而当地乡村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内向中心性最低,对决策影响微乎其微;就网络密度而言,利益相关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全网联系,而且当地旅游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等高中心性的利益相关者自我中心网络密度较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联系稀少。此外,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大量结构洞,这将极大地限制了信息传播、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因此,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中亟需加强有关边缘利益相关者的中心性,提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密度,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桥连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在农业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进而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应对农业危机中信息传递的方式及途径,提出了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农业应急管理信息传播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叶健 《山西农经》2022,(7):96-98
新媒体是乡村信息传播的优质平台。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可以带动新媒体信息行为进入乡村,改善乡村信息生态系统。本研究以台州市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研究了大学生的新媒体信息行为,探讨了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并对大学生推动乡村信息生态建设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刻不容缓。而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信息有效传播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惠农政策的出台,加快了农业信息化进程,而随着新型社交媒体的普及,微信、微博等被大众普遍应用,为农业信息的有效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文章主要以微信为例,首先分析了微信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其次研究了当前在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使用微信所出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此促进微信对农业信息的有效传播,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山西农经》2023,(23):25-27+33
推进新媒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运用数字传播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阐明了新媒体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机理。新媒体传播对于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创新性价值和建设性意义,未来需要加快村民数字素养培育,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共建;坚持农民信息需求导向,促进内容创作实现“在地实践”;整合乡村多重文化资源,增强新媒体传播品牌效应,以此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治传播学主要研究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及其影响,可以为我们深入剖析当前网络社会条件下政治传播的方式特点及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提供很好的分析工具。文章从当前中国网络社会特点入手,分析在网络社会初期政治传播的特点,进而分析此种政治传播特点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作用,最终从网上政治传播的角度提出预防和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63、传播服务信息:营销的本质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在一个信息化社会里,信息的泛滥必然导致人们的注意力显得极其有限和漠然,企业如不刻意强化信息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最终导致企业的自我封闭而窒息。银行在做好内部信息传导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和手段,向社会和客户传播各类服务信息,增强公众对银行服务形象的认知度,既可促进银行产品的营销,也有利于银行品牌形象的树立。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人际传播、大众媒体传播、网络传播、实物传播。传播的手段有广告传播、新闻传播、文化传播。传播的层次是:…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不仅是一个搜集信息的方式,更是一种网络社会现象。通过“人肉搜索”一方面能使信息内容更丰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因道德缺失而产生的网络暴力事件,从而滋生一系列的伦理、法律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如今,互联网作为信息索取与信息交换的场所,给越来越多需要获取信息的人们带来了便利。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教授曾在小世界理论中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这正是信息化时代社交网络形成的理论基础,于是“人肉搜索”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区作为基本的社会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提升归属感最为重要的通道。社交网络是建立维持与他人联系的重要方式,直接决定了农民工社区融入状况。本文基于沈阳市530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系统探究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结果认为:社交网络及其中的互动频率、关系强度、互惠交换均对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信息化异常发达的今天,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以及人们的穿戴设备,大大拓展了网络及应用的范围,或者说已经没有了范围,这是一个数据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就是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传统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慧源泉,而生态文明理念也给乡村振兴的内容与途径提供了理想模板。乡村产业的生态性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有机循环、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和低碳的生活方式。从生态视角看乡村宜居环境,包括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乡村内部环境以及基于此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文化生态体系是乡村文化的总和,包含农业文化、民间信仰、道德系统、风俗习惯、娱乐方式、地方戏剧、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内容,也包括蕴含在物质文化基础上的精神内容。乡村形成了特定的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