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自2008金融危机之后,国内需求不足,为了经济发展,刺激内部需求,消费金融开始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形成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传统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三种消费金融类型,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不同主体面临消费场景的建设基础参差不齐、场景暴雷现象频繁发生、跨场景联动效应、风险控制及合规建设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类问题,本文从完善监管、金融科技、场景拓展、错位发展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5—2017年CHFS面板数据,基于边际消费倾向视角,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潜力三个维度,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整体呈倒“U”型分布并在中高收入水平处出现拐点,大部分农户仍处于拐点左侧,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提升农户边际消费倾向。内生性讨论显示,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主要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实现,具有持续性与平稳性。从消费结构来看,数字金融增加了农户发展型消费需求,然而中低层次消费需求仍是农户最倾向的消费类型。基于此,本文建议通过数字信息与服务建设、促进农户增收、缩紧收入差距、完善农村服务业发展等渠道,提振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农户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本文就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困境以及突破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坏账、提前消费风险、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资金运转受挫等问题。因此,完善法制体系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个人征信体系、有效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以及发展农村市场等路径,可以有效突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困境。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消费的潜力大、空间大,激发农村消费的更大活力,更好满足农村消费新需求,形成农村消费新动能,为我国扩大消费和经济增长增添更多动力。一是要以健全流通网络为着力点,进一步丰富农村市场供给,点燃人们"愿消费"的热情。要从农村消费者更多样、更个性化的需求出发,进一步推进农村流通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而互联网金融则为网络使用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这极大地拉动人们的消费需求,为深化经济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培育乡村新消费的现状、困境和成因,构建了“农合联为农服务—乡村新消费供给—乡村新消费需求”的农合联促进乡村新消费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新消费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新常态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平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开始追求更加健康绿色的消费,这就使得高端农产品逐渐步入人们的消费视野。本文在消费需求的大背景下,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和安全需求、情感和品牌需求、沟通需求以及精神和体验需求四个方面分析了高端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在消费需求背景下高端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的问题,从强化消费认知、发掘文化底蕴、拓宽销售渠道以及、建立多层次沟通机制以及深入开展体验营销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转型期"新苏南模式"下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与政府等主体实际所能供给的文化消费的调查,探究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的问题,以此说明其中错位不均衡性的原因,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消费公平作为社会最基本公平,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构建更富弹性的消费市场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消费公平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加快数字金融发展、加速区域间协调发展政策建议,助力消费公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理念不断升级,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升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涌现为居民消费提供了便捷,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主要风险和监管现状、博弈模型的主体和前提假设、博弈模型的构建三方面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进行监管理论分析,最后结合均衡影响因素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境外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中国金融消费者与境外金融机构联系日趋紧密,但是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与问题时有发生,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比较突出。中国金融消费者有必要及时了解境外金融消费的特点和潜在风险,提高金融消费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在消费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经济情况的低迷,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冲击。本文主要探讨数字金融的发展是否为影响农村旅游消费的重要因子,以数字金融、GDP和农村人均旅游消费为研究变量,运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农村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有限且对于农村旅游消费的贡献度小于收入。并对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消费与收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脱贫的背景下,考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多重影响,研究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及行为有助于加快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提振经济信心、维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指导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出发,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农村实地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而得出推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对策与建议,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构方程模型森林康养消费需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问卷,结合实地调研与在线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现阶段中国居民森林康养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普及程度较浅,深度的森林康养内容认知与发展进展很浅薄;森林康养消费需求会促使居民的消费行为,而态度、知觉控制会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态度、规范与知觉控制之间影响显著。因此,应设计多层次森林康养产品,鼓励森林康养养老,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居民参与森林康养的客观能力,奠定消费战略的基础;研究康养理论,推行康养理念,设计康养服务产品;政企协力推进,构建政-企-森-居-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以便促进森林康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需求长期不足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长期不足始终困扰着我们,因此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促进整个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回顾与前瞻性分析及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收入、社会保障体系、金融体系、消费政策、消费场所、消费观念、消费品供给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对于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金融将带来户均消费提高24.50%,2016年折合消费为8694.81元。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家庭非农就业水平和金融可得性引致消费增长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中低收入农户、参与互联网理财和网络借贷农户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的消费增长效应高于同期传统信用卡使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新时期扩大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以驱动农户消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5~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包括发展的规模及效率)以及收入水平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的规模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没有显著的影响,金融发展效率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居民文化消费的城乡差异来看,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大以及效率提升都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且金融发展效率的缩减效应更明显,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提升效应更大,而收入差距则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此外,社会保障水平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价格弹性要低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遇到瓶颈,消费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为不足,这势必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将普惠金融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便利地获得金融资源,进而刺激消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显著的缩小;本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减小受到相邻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作用有待加强,比较而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与扩大农民消费需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目前,农民的消费需求受到阻碍的关键因素是农村的消费环境不如人意,表现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本文就此提出了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中26626个家庭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的发展明显促进了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和文化消费占比的提高,促进消费升级,在通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仍然成立。第二,家庭的经济状况、风险态度以及人口规模对促进文化消费的支出起到积极作用,户主年龄则与文化消费支出呈负相关。第三,数字金融促进居民文化消费增长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提升支付便利性、缓解流动性约束和降低不确定性实现。本文的研究推动了对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