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充分发挥农业种植的地质背景优势,调整和优化种植空间区划与布局,为区域农业地质背景调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茶叶种植大县湄潭县为例,利用RS技术提取全县茶叶种植分布信息,在GIS软件平台支持下叠加岩组图进行分析,定量确定湄潭县茶叶种植的地质背景情况。结合农业地质采样调查成果,开展茶叶种植地质背景适宜性区划。[结果]最适宜茶叶种植的地质背景是碎屑岩背景区,该背景区岩土元素含量丰富,茶叶品质高,占地6.022 814万hm~2,尚有5.868 492万hm~2的种植发展空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背景区次之,适宜茶叶种植,已种茶叶905.63hm~2,占该地层面积的10.10%;纯碳酸盐岩背景区茶叶种植较为适宜,该区占全县面积的61.04%,岩土元素含量相对匮乏。由此,编制了湄潭县茶叶种植地质背景适宜性区划图。[结论]基于RS与GIS的区域农业地质背景调查方式切实可行,研究结果能为湄潭县茶叶种植规划与生产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论矿物元素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切入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农业地质对比种植的基本方法,对贵州的优质大米、烤烟和茶叶种植与地质环境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优质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与矿物元素在农产品中的含量成正比,证明矿物营养元素与产品质量有密切关系。而矿物元素来自地质体,本文以矿物元素为纽带,把岩石-土壤-农作物-农产品结合成一个整体,论述矿物元素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略论农业地质在现代大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地质学是地质科学服务于现代大农业生产发展战略的新兴领域,也是应用地质学研究领域发展方向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已为我国的大农业生产作出了一系列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了多年来的实践探索,介绍了农业地质基本概念,国内外农业地质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并着重对农业地质环境背景,非传统新型矿物肥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地质灾害的研究在我国现代大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作了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地质是我国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要切实作好农业地质工作。文章分析了农业地质工作的特征、性质和定位,在详细总结国际、国内农业地质工作发展现状及趋势、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发展战略,即农业地质区域发展战略、特色农业地质发展战略、绿色农业地质发展战略和农业地学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资源的地质背景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在现代大农业中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本文试就“地质”作为农业资源的环境条件(背景)的重要性和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开发利用问题作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丰城市建站以来的气温、大雾、霜冻等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丰城市大雾、无霜期的变化规律与特征。研究可知,近年来丰城市气候变暖的趋势明显,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气候在迅速变暖,并在2015—2020年进入高峰。随着气候变暖,丰城市的大雾天气逐年变少,无霜期则明显变长,农作物光合作用得到增强,有利于丰城市棉花、油菜、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生长、种植面积扩大、品质提升和农业病虫害减少,以期为丰城市农业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撑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农业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研究其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为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发挥农业地质作用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公共产品理论,公益性地质调查分类理论。研究结果:农业地质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主要属纯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业,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开展地质、地下水、土壤、地球化学、地质环境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作用。研究结论:和谐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农业发展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土地整理等工作,对农业地质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需求,迫切需要加强农业地质产品调查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方便、快捷、公开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载体。近年来,省农牧厅按照国务院8号文件的总体要求,突出高原特色,种业发展,狠抓农业种子工程项目,促进了全省粮油实现"九连增"。从2011年开始,每年投入的农业种子工程项目资金1500万元,加上整合的其他资金,累计达8000万元以上,极大地改善了种子生产、经营条件,推动了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1农作物品种研发能力快速提升新品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果,近几年我省农作物研发能力快速提升,新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灾害性天气限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它不仅威胁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育,还降低了农作物的品质。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会泽县农业气象灾害特点,了解了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情况,提出了气象服务策略,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质文化维系着地质事业的发展及其特质内涵的提升,地质行业各单位在地质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深入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应明确四个原则:明确工作对象,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开展文化建设;贴近地质工作实际,体现地质工作特色;坚持文化普及与提高并行;坚持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建议:弘扬地质精神;建设地质文化阵地;推动地质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建立一系列保障地质文化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基于种养结合视角,考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等因素,选取农地氮盈余强度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测算了1997—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对农业环境技术无效率的来源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以此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气象服务是直接服务于农民和相关农业生产的服务之一,主要是提供气象数据分析、气象条件预测、环境预测和气象简报等内容。气象服务内容与农业生产活动有高度的相关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民发送预测、预警、预报及气象简报,以指导农业生产,帮助提升农作物产量。本文通过对农业气象服务现状的研究、发展思路的梳理及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了农业气象服务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帮助农业生产管理者提高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农业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身,聚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立体开发,呈现出"朝阳、无烟、低碳、复合"的形态。1.台湾科技农业台湾农业从生产到锖售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视科技引领,在科技创新、设施投入、技术改良、结构配套、品质提升等方面都走到了世界前列,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在高新技术方面,台湾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自动技术有农作物受灾预测及遥测、地理资讯系统、卫星定位技术等。在品种改良上,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对特色产品不断换代升级。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生产质量与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具有密切联系。近年来,人们的绿色环保观念逐步提升,在这一背景下,绿色食品大受欢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迅速发展。探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综合研究了目前我国最大地区之一的阜阳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指出与中原腹地相毗邻的阜阳地史悠久,早期的地质、地貌和土壤组合天然生成,十分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生产初露端倪。阜阳传统农业开发较早。农业区划经历了自西周以降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农业人口几度兴衰,清代末年达到三百万人左右。三国时期屯田有了相当发展,是魏晋统一全国重要的兵源和粮饷基地。对农业资源的开发起步早、利用广泛。在种植业、养殖业方面曾一度走在前列,在经济作物、传统土特产品、瓜果园艺生产上始终保持当地特色。本文还着重探讨了本地区古水利的发展以及频繁的水害给农业带来的影响。指出了传统农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发展的可能性和在此期间形成的自我束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发展是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发展基础,通过提升计算机信息网络科学技术,提升工业产品的生产、经营、消费和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推进我国农产品品质的提升,不断完善农产品信息化发展建设水平,为信息经营提供大量的数据。本文将针对农业信息化经济发展建设增长水平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指导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宋柏鸽 《山西农经》2023,(18):63-65
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可以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深入讨论了如何利用农业技术推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实现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农业产业、主体、科技、基础、服务、管理提升行动,加快农业发展理念从注重面积数量扩张向品质效益提升转变,增长方式从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向注重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和服务创新转变,农业功能从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是建设具有浙江特点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经济问题》2008,(12):F0003-F0003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启动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项目。调查面积达4.36万平方公里,覆盖了全省86.5%的农用地。调查设置了16个子项目,开展了农业地质背景、多目标地球化学、窝硒土壤、近岸浅海地质环境、农产品安全现状调查;依据调查资料,分别进行了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丰缺、富硒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已经从追求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追求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增长并重,尤其注重质量型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战略。特色农业的内涵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相契合,特色农业可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目标实现的载体和"引领者"。以特色农业引领肇庆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本文基于肇庆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分析,对特色农业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