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     
中国杂交水稻已为世界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 在近日举行的湖南农业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介绍说,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每年推广杂交稻面积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杂交水稻贡献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5月1日,哥斯达黎加实验站工作人员在该国北部水稻研究基地收割杂交水稻。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在哥斯达黎加北部水稻研究基地已试种成功。预计产量每公顷将达8000公斤。4月29日,哥斯达黎加国家农牧研究所宣布,我国赠送的杂交水稻品种NP833在哥首度  相似文献   

4.
水稻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东北以及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水稻在我国的粮食结构和粮食生产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耕地的减少,如何保证水稻的产量以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生存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我国的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近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但是在农林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不能只停留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而是要不断创新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具有特色的一种水稻培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杂交水稻在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研制出来,并且在使用以及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发展。本文将对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历程以及我国杂交水稻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杂交水稻的推广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农村经济》2008,(12):48-48
在近日举行的湖南农业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介绍说,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每年推广杂交稻面积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 ,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预计在3年内 ,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 ,其产量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高出两到三成 ,中等生长期每公顷的产量可达到12000公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说 ,由于采取了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 ,中国在培育超级稻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例。摘自《河北日报》水稻育种正酝酿第三次突破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利用无融合生殖选育的一系法杂交稻  相似文献   

9.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定差异,同时优良性又有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交优势的第一代杂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稻。杂交水稻的优势很明显,它穗大粒多,抗逆性强,产量高。我国用十年时间就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子,现在全国每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有2.4亿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多万人口。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  相似文献   

11.
正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揣着他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带领科研团队开启了中国"粮食外交"的大门。数十年内,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目前,杂交水稻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被冠以"东方魔稻"。袁隆平带着杂交水稻与非洲结缘,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开始在我国推广,杂交水稻育、繁、推、销等运行模式与机制,对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规模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由此形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原有的杂交水稻种子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经济转型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遭遇多方  相似文献   

13.
观点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通过科技进步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中国人口2030年可能达到15亿,人均耕地只有1.1亩。为了让这么少的地养活未来的15亿人口,提高中国水稻产量的"2分地养一口人"工程正在推进,中国南方目前已经实现了2分地养一人的目标。与此同时,在湖南率先启动了"种三产四"工程,希望到2015年中国能通过该工程每亩地增产100公斤粮食。目前袁隆平已向中国农业部提出启动亩产1000公斤计划的建议,亩产1000公斤已不是梦。而实现这一目标,则说明中国有能力、有自信可以养活自己的十几亿人口,也说明中国的水稻育种水平已领先于世界。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系统选育、杂交选育、三系杂交自我配套三个发展阶段,对促进江苏省乃至我国南方稻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常规中粳为基础,三系杂交粳稻、三系杂交籼稻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发展格局。当前,针对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以及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不断升级,在整个水稻育种研究策略上,该所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三月四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去”政策措施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农业部、我国水稻主产区科研单位和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企业20多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30多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蔡立湘处长作了中心发言,大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成熟技术。如何使杂交水稻走向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心愿,也是当今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杂交水稻发展较好的是在东南亚国家,而最具发展潜力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出口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存在着政策措施不配套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代表们认为,要抓住世界粮食供应紧缺,许多国家在寻求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助的机遇,使杂交水稻尽快走向世界。 本期摘要刊登三位同志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村经济》2010,(2):15-15
近日,从杂交水稻节氮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讨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国成功掌握了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山东金正大集团研发的缓控释肥在我国南方稻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有着广阔的节氮增效应用前景。同一田块的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8.
颜龙安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先行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主要从事水稻矮化育种研究,育出了"萍矮58"等矮秆良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玉米优良品种及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玉米被称为全球第一大作物,是杂交良种应用最早最普及的作物,也是全球种业的重点和焦点。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主力军,玉米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玉米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还需进一步提高产量。高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他与袁隆平同行,同是水稻杂交领域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对他这样评价———周开达几十年如一日长期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杂交水稻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中有殊多建树,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专著四本。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杂交水稻领域的一位功绩卓著的杂交水稻科学家。首创: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过去的不育系都是由种间、亚种间、野生稻与栽培稻间杂交育成。来自远缘杂交的不育系均表现易保难恢的特点,给选配优势组合带来相当的困难。鉴于此周开达在六十年代后期即开始了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