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魏巍 《山西农经》2020,(2):79-79,81
现阶段,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粗放型发展方式在逐渐转变的过程中,仍然会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从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出发,论述了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原因,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意义及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存在观念淡薄、制度不完善、执法与监督不力等问题,唯有加快农村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步伐,才能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推动农村社会有序发展,而这既需要增强农民、企业以及基层政府的生态法制观念,又需要争取更多环境资金支持,更需要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并构筑有效的环境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环境治理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明显改善,但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污染源复杂,治理难度较大。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供给缺失,治理主体单一,盲目发展经济等困境。进行农村环境治理要以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为准则,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强化部门监管,提升民众环保意识,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日益成为焦点。现阶段农村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农民治理意愿不强,不愿参加公共事务;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的载体,已失去应有之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滞后,无法与农民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此时,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强化农民治理意愿、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和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就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环境治理取得卓越成效,但由于成因的复杂性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乡村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为此,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委领导、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与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环境治理共同体,是创新乡村环境治理体系、探索有效治理路径、解决环境治理困境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打造“生态宜居”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多方齐心协力、协同共治,还需要与时俱进,久久为功。文章分析了影响乡村环境治理的因素,总结了当前我国乡村环境治理共同体构建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等诸多问题和城乡差距较大等现实制约。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措并举,金融支持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明确思路,明确重点领域,通过精准发力确保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其中农村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给农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简要概述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及意义,同时阐述了农村现有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全球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三本著作和人类环境大会、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三个会议具有划时代意义。从两种理论视角和两种文明维度,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认识差异及基本共识。对于中国而言,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繁荣生态文化、促进文明进步、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肩负着重要而特殊的任务与使命。指出了我国林业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存在很大差距,推进现代林业发展需要在思想观念、宏观战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环境质量的提升。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村经济与环境产生了较大的损害,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要想快速改善农村污染问题,提升农村污染防治效率,有必要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但是,针对我国农村污染的法律并不完善,不利于政府、环保部门以及污染主体等各类主体承担环境治理责任,需要基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要求,不断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法律规范,强化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与执法监督,提升农村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对农村经济发展构成了极大阻碍。农村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还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的一大前提。基于此,本文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通过阐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分析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宜居对保护农村自然资源、提升农民幸福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努力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打造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乡村,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繁荣昌盛。本文在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下,以岭子镇小王家村为例,试图研究在外部变量条件下,农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环境治理对象,即岭子镇小王家村的村民、村委和镇政府,如何在行动上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村民作为内生动力,其参与度又会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论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林业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林业的发展使人们对新环境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现代林业的首要话题。通过介绍生态文明理念下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对当前林业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法律规制面临政策体系不完备、责任制度难落实、农村企业监管薄弱、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当根植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制度、强化农村企业环境治理责任落实保障制度和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以响应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在精准扶贫战略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探究了生态文明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下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促进精准扶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一 《农村经济》2006,(9):91-9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有关农村、农业和乡镇企业的环境治理政策和法规体系却很不健全,因而表现出农村环境治理与城市相比相对落后。针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现状,本文提出了新时期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上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意义上,民生只是简单地基于物质需要的满足,民生关注的话题离不开吃和穿。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是最主要的民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需求逐渐成为了民生领域中的新需求。当前,长期受到忽视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构想。破解农村生态建设的困境,关键在于发展生态民生,不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民生和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治理工程推进缓慢,治理成效不尽如人意,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近年调研的结果显示,治理成效显著的地方,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实践中较好地坚持和贯彻了精细化理念。农村治污精细化理念是指,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环境治理与其他相关工作巧妙衔接起来。比如浙江台州路桥区下辖的金大田村等村庄就成功走出了一条综合治污的路子。该村原是一个工业固废拆解行业发展区和废旧塑料分拣区,土壤和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后来,在镇里的指导下,该村制定了一套将取缔拆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农村个体及组织缺乏主动开展环境治理的内在动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农村缺乏生态优先的理念,生态环境治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造成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本文基于此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共产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共财政支持。植树造林、环境就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意识培养等,应成为当前公共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切入点,为此需要保障投入、明确中央和地方在环境事权上的分工与合作,健全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体系建设,加强税收杠杆调节及资金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农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收入提升,但相应的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制约因素,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以期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