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华坚  曹慧敏  潘雪晴  刘蕾 《水利经济》2022,40(6):33-38, 61
基于资源约束理论,构建包含水量和水质两个维度的水资源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阻尼模型分析2001—2019年西北五省区水资源量质综合水平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水量和水质的情况下,样本期内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综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与水资源数量单一约束相比,水资源量质综合水平对西北五省区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明显增大;从时间层面看,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约束的阻尼系数波动变化特征显著;从空间层面看,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约束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约束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给西北地区经济与金融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文章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西北五省(区)经济金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效应,但由于各省区域的差异,其互动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差异:(1)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系统效率是西北五省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但不是其短期原因。(2)经济增长既是西北五省金融发展规模扩大的长期原因,也是其扩大的短期原因;经济增长是西北五省金融系统效率提高的长期原因,但不是其提高的短期原因。最后,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提出了促进西北五省(区)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探究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对促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西北五省区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6~2018年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时空演绎规律。结果显示:2006~2018年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综合指数呈较快上升趋势,经济增速显著,各省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趋势也较为一致;生态环境指数在近年来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良好;2006~2018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整体发展较为显著,协调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阶段,两者耦合关系不断向好向优发展,但五省区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文章根据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规律,提出了西北五省区要加强"丝绸之路旅游"规划、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西北五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境内区外资金(RIT)、泰尔指数组间差距为变量,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定量研究西北五省2000-2014年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北五省通过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显著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当考虑人力资本变量时,发现该区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着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差距存在"U"形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其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对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将带来更大的机遇。文章首先从产业融合理论出发,对产业融合的功能与效应进行了诠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河南休闲农业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2014年河南旅游业发展数据的分析,指出河南目前包括休闲农业旅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河南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独具优势,河南休闲农业旅游业开发亟待加强。并对河南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河南农业与旅游业具备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两者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选择结果。基于上述产业融合理念,提出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西北五省水资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消耗量和消耗结构两个方面考虑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利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结合Romer阻尼分析模型,从三次产业角度测算西北五省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大小;并运用结构偏差系数对西北五省水资源消耗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测算。从水资源消耗量的测算看,西北五省三次产业的资本和技术的产出弹性均大于劳动和水资源的产出弹性,反映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且第二产业存在水资源增长阻尼的地区最多,其发展对水资源依赖较大;从水资源消耗结构看,各地区水资源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配置基本达到最优效率的状态,但在第一和第二产业以及第一和第三产业之间配置不均,水资源消耗结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地区水资源消耗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现象严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各地区需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量;改善用水结构,促进水资源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产业融合理论是研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流理论之一,指不同产业或同第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类型。目前,对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各涉农区的实践介绍和经验总结方面。但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以产业融合理论来整体分析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还较为少见。一、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脱钩理论及脱钩分析模型,探讨了西北五省区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二者之间脱钩关系的时间和空间演变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2003-2012年期间,西北五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的无周期性变化特征,与实现强脱钩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空间上,2005年碳排放与经济脱钩空间格局较为分散,而2009年、2012年脱钩空间呈现集聚的态势。脱钩程度区域差异显著,甘肃在2005年、2009脱钩状态最佳,而其余省份脱钩态势未发生明显的改善。引入中间变量(能源消费总量),得出西北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脱钩与以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相对落后的减排技术发展有关。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国外市场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繁荣"一带一路"的必然要求。文章选取2001-2015年西北五省所接待的13个客源国的旅游者人数,借助地理集中度指数、年际变化强度指数和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分析了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国外市场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动状况,并进行市场的等级划分,借助ArcGIS10.2软件对相关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地理集中度指数两极分化明显;13个客源国的年际强度指数总体偏高;五省的三级市场划分存在重叠现象。最后从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定位目标市场和拓宽客源市场三个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基本矛盾是高储蓄率下的产能持续增长与内需的相对不足的背景下,绿色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呼伦贝尔经济区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为背景,结合呼伦贝尔传统产业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明确了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定位了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目标最后,阐述了绿色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布局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产业兴旺作为首要建设任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镇化与产业间协调发展,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态势,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新型经济和培育新的业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在小城镇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在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等方面尚有不足。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和产业融合理论的视角下,深度挖掘和分析推进黑龙江垦区城镇化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黑龙江垦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产城融合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我们都知道,西北五省地广人稀.请您介绍一下西北五省区未利用地资源的总体概况. 段怡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土地面积达3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近二分之一是未利用地,面积共计约22.6亿亩.未利用地主要包括戈壁、荒漠、荒山、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地是一笔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城市化指标下的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以往的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城市化而忽略经济城市化的效应,西北五省区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存在显著差异。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在1978年-2008年间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水平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因此,西北地区应该在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西北五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多级指标综合指数分析方法,建立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数学模型对西北五省1978~2007年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西北五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政府支持,特别需要重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乡村振兴对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具有重大意义,是大湾区内部协调发展的需要。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通过梳理大湾区内各市产业发展现状,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生态圈发展提供更符合市场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源诅咒"与"资源福音"的争议在西部地区一直存在。西部油气资源富集的四川、陕西、新疆、青海、甘肃五省,其油气资源产业集群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是本文探究的核心命题。基于对西部五省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的客观分析,选用区位熵对西部油气资源产业集群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将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为资源外部性效应、技术外溢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同时,基于2003—2018年西部五省油气资源产业的产业集群度和地区GDP数据,对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产业集聚度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同时,政府干预、物质资本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等系数显著为正,与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相符。但由于现阶段油气资源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趋于饱和状态,即使提高人力资源的供给对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目前并不显著。推动油气资源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加强油气资源产业国际合作将是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这一融合是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黑龙江垦区已经对"互联网+农业"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与互联网便利化、智能化、物联化等特征相结合,必将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深远影响,为垦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新路径和方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力。本文对垦区"互联网+农业"的成效进行了梳理,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山西"农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休闲农业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文从休闲旅游产业着手,主要运用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产业融合理论,引进模块化理论,基于模块化理论对农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模块化下的农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按照模块整合的"长板整合"原理构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型;同时,以山西太谷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融合模型探索太谷县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逐步深入以及绿色生态经济理论的持续完善,乡村文旅产业成为践行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长期以来,赣州市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度较高,在创新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提出以乡村特色农耕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在实现乡村文旅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区域生态产业结构体系。文章以赣州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研究内容,详细论述了绿色经济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村创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产业全新发展环境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了农业科研力量与先进技术、绿色粮食生产和营销的全面融合,为绿色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绿色粮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绿色粮食产业发展的意义,并从完善产业理念、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销模式等角度,探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绿色粮食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