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遗产不但承载着人类从事农业活动的智慧和记忆,维系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更有助于保障整个人类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湖南省乡村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出发,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指导,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寻乡村规划的影响因素,以期对湖南省乡村阶段性规划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DEMATE方法对湖南省乡村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并利用熵权法对湖南省乡村规划影响因素系统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城镇化率对乡村规划的影响度最大,其在所有因素中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均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农业财政支出、规模农业经营。(2)结合中心度与原因度的分析对湖南省乡村规划重要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其中,城镇化率、农业财政支出、规模农业经营、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节水灌溉面积共5个因素为湖南省乡村规划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1)经济因素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乡村规划的主导因素,以休闲农业产值、规模农业经营和农业财政支出构成乡村规划实施的关键因素,提升经济效益对湖南省乡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从结果因素来看,贫困发生率、休闲农业产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受农业生产方式、城乡资源分配和产业融合的影响较大,充分掌握重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巩固湖南省乡村规划结果因素效益的关键。(3)人口因素和社会因素是湖南省乡村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加快推进湖南省科技兴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开放强农建设成为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乡村规划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12,(2):119-129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该领域研究中来,"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始终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核心问题,国内学者纷纷基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长提出了不同见解,但始终未能形成共识。本文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发展演进的系统梳理,和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保护对象扩展过程的考察,澄清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这个问题;并从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两方面探讨了"怎样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GIS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文化遗产对资源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发掘与动态保护过程中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决策服务的支持。该文运用文献研究与资源整理的方法,概要地综述了GIS技术在农业研究中和历史/文化地理领域里的应用,其中GIS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资源管理和区划为主的宏观应用、以估产和灾害管理为主的中观应用和在精确农业中3S结合的微观应用;GIS在历史/文化地理领域应用按其功能划分为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3类。结合目前GIS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明确了GIS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空间信息测算与资源评估、复杂信息空间分析、可视化与专题图绘制,以及遗产地保护规划辅助功能等5个方面。最后通过分析GIS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制约、技术门槛、资金限制等因素,对GIS广泛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探讨。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数量化、信息化重要研究方法的GIS,在未来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必然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与民间观念。从整体特色上看,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具有丰厚的地域历史内涵与地域文化特色,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反映了江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化关联性,是江苏文化具有多重文化交汇、多元共生的重要见证。从保护对策上,应该在尊重与了解的基础上,重视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的全面传承与发展;重视文化重构,强化其文化内生力;文化产业介入与公共文化建设双管齐下,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 1.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或更为宽泛的“农业遗产”的概念),我国著名农业历史学家石声汉先生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来自于现代农业的农药、化肥、机械等以外的有关农业的所有要素;狭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指已经逐渐淡出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要素。  相似文献   

7.
黄颖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13,(1):96-106
历史农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整体性活态保护的有效形式近半个世纪来发展迅速。本文追溯了历史农场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分析了历史农场概念的演变,从时间、空间、物质和非物质四个维度构建了美国历史农场模式,探讨了历史农场的功能和价值及推动历史农场发展的种种因素。认为美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管理体制、科学规划以及社会大众文化保护意识培养方面有不少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依托《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研究》项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遗产地旅游资源(4.229 2)>遗产地自然环境(4.096 1)>遗产地发展现状(3.960 0)>遗产保护状况(3.704 1),说明该村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还存在基础条件薄弱、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结合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提出改善遗产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人才引进、探索乡村振兴新形势下保护与传承的创新等对策建议,为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坐落于首都北京西北150公里处的宣化古城,历来就有"葡萄城"的美誉。每年中秋前后,满城葡萄飘香,串串晶莹剔透的牛奶葡萄吸引着八方来客。据《宣化葡萄史话》记载,宣化葡萄最早引进栽培时间为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如今,在宣化古城的观后村里,有一株近600岁的古葡萄藤,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见证着宣化葡萄发展的历程。宣化传统葡萄园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漏斗架栽培方式。漏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分析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发展的稻虾种养模式存在的生态问题,旨在为稻虾种养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文章借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内涵,从生物多样性、土壤、水体、空气、病虫草、轮作制度、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稻虾种养系统中生态要素的丢失问题;对照农业文化遗产的五大核心价值,从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系统推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方面分析了稻虾种养系统生态性丢失的原因。结果 当前稻虾种养系统暴露出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浪费、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土壤污染加剧、病虫草害加重、生态景观破坏、作物轮作制度改变等多重问题,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都造成负面影响,这与系统参与者对自然生态的认识与保护不足、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效应密切相关。结论 稻虾种养系统的参与者需认清和尊重自然生态及农业生产系统的演变规律,挖掘和提炼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地发展稻虾种养,把稻田养虾的关键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减少对原始生态的破坏,才能为农业生产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多维度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15,(2):123-130
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是一种综合价值,是由一系列分类明确、彼此关联的价值构成的遗产价值系统。不同的价值主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从不同的维度,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本文分别从共时性维度和历时性维度来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静态构成和动态构成,深化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这些认知和理解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23~25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3.
山西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是传统枣粮间作的复合经营模式,受古代朴素系统思想影响而产生,蕴含众多朴素的系统思维元素,又为现代系统观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技术基础与实践经验,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近日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政府、学术界和遗产保护地等多方面的能动性,构建新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和探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方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近日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业聚落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村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江苏最具代表性的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连云港西连岛村的个案,通过对居民感知与态度的调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连岛村居民的遗产保护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习俗、遗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对西连岛村总体保护状况的感知"一般",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开发及居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驱动;作为多数遗产地的普遍做法,居民对西连岛村的旅游开发普遍持"赞成"态度;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居民对参与保护西连岛村有较强烈的意愿。建议从提高公众遗产保护意识、协调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合理的社区居民参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机制、实行有限政府主导下的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等方面,促进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拥有古老的农耕文明,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朴实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众多杰出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保护问题。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及管理机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文化遗产的特性,使二者相互促进发展,以构建农业文化遗产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卢勇  任思博 《中国农史》2022,(2):136-148
当前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成本高、主体性缺位、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元宇宙的出现带动了新型数字化社会生活空间的成型与升级,其所产生的通证经济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中核心要素的保护传承、各主体体验感的增强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领域有着无限潜力。本文通过界定与解读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内涵,试图探寻一条保护与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新路,并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与制度层面对其实施推进、战略布局等展开分析讨论。研究发现:在未来,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可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获益”的模式构建农遗元宇宙,促进三方共同发展。但是,在具体实际应用中,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推行也要注意技术载体实现、人才队伍建设、虚拟冲击防控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21日,农业部公布了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及茶文化系统等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遗产。茶源于中国,茉莉源于西方,茉莉花茶是两千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