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华 《农业经济》2015,(4):24-25
我国宏观经济的迅猛增长促使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攀升,进而带动以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体验式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阐述了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内涵及其意义;从原生态农耕旅游品牌文化价值挖掘问题、旅游品牌运营问题及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等角度揭示制约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障碍所在;给出拓展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创新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运营模式及开发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是当代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体验化的特性.基于这一特性,本文以体验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稻作文化的旅游开发为例,从体验主题构建、体验项目设计、体验氛围营造及文化本真性保护等方面,探讨了体验经济时代文化旅游的开发取向.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越来越注重游客的感知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尤其对于城市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研究游客对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的选择意愿,探索契合其需求的满足方式,有助于推进乡村旅游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旅游的迅猛发展,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对于保护、传承中国文化以及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全面了解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归纳潮州市乡村自然资源、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基本乡村旅游资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游客对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农耕文化的参与性及选择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目的等。[结果]潮州市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及梯田等类型,且绝大部分游客对目前潮州体验式乡村旅游持满意态度,34.1%的游客选择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是为了参与农业劳动的过程,27.7%的游客选择农耕文化旅游是为了体验劳动的快乐,但目前潮州特有的茶文化和畲族文化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结论]利用农耕文化所蕴藏的内涵,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有品位的身心体验,增强乡村旅游地的独特吸引力,同时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保证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7.
农耕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精髓,其发掘程度及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及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系统调研,对农耕文化的特征及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探讨了沂源县三岔乡乡村旅游中以农家乐、休闲娱乐和民俗表演为住的3种农耕文化的发展模式,同时指出在文化挖掘过程中存在的农耕文化产业链不完善、乡土特色缺乏及经营模式落后等问题,最后从挖掘农耕资源,打造农耕文化产品;拓展农耕观光体验,加快农耕旅游发展;加强农耕文化宣传,创建优势文化品牌;转变农耕文化发掘模式,创新农耕文化运营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沂源县三岔乡农耕文化的发掘与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9.
李勇根 《山西农经》2020,(2):51-51,53
就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朝鲜族的文化特色及文化价值进行研究,探析朝鲜族文化保护及长期发展策略,以加强对朝鲜族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朝鲜族文化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里,农耕文化与粮食文化是极重要的根基和源泉。它们有机结合、互生互荣。一、根深叶茂的农耕文化之树众所周知,世界农业的发源地有三大中心:一是西亚被称为"伞形"的地区,二是东亚由北向南的四个地带,三是中南美洲区。我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而且至今仍然占据世界农业大国的重要地位。(一)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自远古人猿揖别,我国就产生了农耕的萌芽,并随着历史的变迁,形成了最早的人类农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农村文化是什么?是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宗族文化、饮食文化、居家文化等等。从自然村貌到农家摆设,从传统节日到红白喜事,从农家菜谱到传统食品,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愈来愈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江西庐陵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传播久远,不仅深受国人的青睐,而且享誉世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开放和利用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斥了古今文人的作品,但我一直以小人之念去揣度君子的情怀。阮籍如果不身居高位拿着俸禄,能旷日狂放、纵情原野?即使是杜甫的茅屋,也是得到在位的友人资助才能建起。我也喜欢自然和田园,但是否这种留恋本身就是一种叶公好龙的行为?曾经体验过户外山中帐篷几被狂风吹倒,人在睡袋中蜷缩的恐惧;也在极简陋的农舍借宿,晚上听着梁上老鼠开运动会的热闹,居然还有运动员不慎跌落,  相似文献   

14.
七夕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七夕节妇孺皆知。它不但与牛郎织女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也是在中国农耕文化特有的土壤里茁壮成长起来的民间习俗。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文学作品,通过对与七夕节俗相关的牵牛织女的形象特征以及七夕风俗的主要内容:妇女呈瓜果乞巧、穿针乞巧、浮针乞巧、蛛网卜巧、庆贺牛生日、望云(天河)卜丰歉或谷价高低等习俗的分析、论述,挖掘其蕴含的农耕文化遗存,以期让读者更深地了解我国早期农业发展历史,更深地、全方位地了解我国经久不衰的七夕节俗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5.
16.
旅游业的兴起丰富了公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消费增长,也带来了扶贫脱贫的新思路与新契机。以乡村地区丰富而自然的风光为基础,以淳朴本真的乡土文化为根基,挖掘其中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可以助力经济发展,实现扶贫目标。如今,我国各地在推动旅游扶贫方面不断突破,勇于创新,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7.
铜仁作为西部山区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但经济发展落后、交通地理位置不佳、基础设施建设不全等因素决定其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则是主要的发展导向。本文从铜仁地区开展文化旅游现状入手,分析其优劣势,并对其开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上海农村经济》2011,(12):44-44
嘉定区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嘉定旅游。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如何通过旅游扶贫来全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些地区为了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工作,增加了资金投入,以全面加强现代化建设。而由于思想观念不同,导致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丧失,失去了原本的旅游价值,同时还加速了当地旅游经济的衰退。基于此,应着重探究如何在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同时,有效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旅游景点的观赏价值,借助特色景观全面加强乡村旅游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盐池文化包含与盐池有关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古至今都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在面临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及相应支持政策下,盐池文化的深度开发已经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RMP方法对当前盐池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调查研究,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角度分析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与保障措施,进而对地方经济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