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一种促进型立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和根本遵循,是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行为规范和有力法治保障.深入领会其突出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立法特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结合学习宣传《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历史和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体制建设的深入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但当前法治乡村建设推进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即村民的主体意识缺位、乡村法律的运行机制不畅、法律服务的供需失衡和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欠佳等。需要从提升村民主体的法治意识、完善法律运行的有效机制、增加法律服务的多元供给和创新法治宣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寻找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5.
6.
曹振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4,(2):72-84
剖析法治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解决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提升农民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证研究发现: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法律规则供给不足、行政执法能力偏弱、公共法律服务实效偏离预期、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性不足等困境。为此,要健全法治乡村多元协同建设机制、推进涉农领域高质量立法、加强涉农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多元供给机制以及改进乡村普法宣传方式方法等,发挥法治对乡村振兴的指引、确认和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8.
9.
10.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需要科学、合理、适切的政策体系保驾护航。文章通过构建"政策工具—目标评价"二维框架对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维度的基本工具偏好从环境型到供给型再到需求型加速递减,"公共资金投入"和"财政措施"等次级工具偏少;目标评价维度的基本工具偏好分布均衡、结构协调,但次级工具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分析表明,乡村治理的目标意涵呈现出清晰图景,政策情绪分布比例协调。未来乡村治理的政策制定应遵循四条原则:推进政策工具分布有机平衡,实现次级结构统筹优化;提升政策工具与治理目标契合度,注重补齐政策短板;完善细节设计,提高可操作性;持续推进政策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迈向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构想,是对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城乡关系变迁和乡村价值重现的时代回应和历史要求。乡村振兴的根基和底蕴在于乡村治理,后者也会制约着产权制度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特别是在治理结构、民众参与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仍存进一步拓展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14.
15.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执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6.
17.
18.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月8日,中纪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财会[2010]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