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究湖州地区太阳辐射情况,利用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辐射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大气成分观测资料。[方法]文章分析了湖州地区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并检验了太阳辐射与部分气象要素极值的相关性。[结果]太阳辐射日变化基本呈抛物线型。6月因湖州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阴雨寡照,并不是一年中辐射最大的月份,一年中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之后逐渐下降。按季节统计,夏季辐射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比冬季略高。除了2015年以外,近几年辐射总量平稳中稍有下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辐射年际变化,并不能就此认为该地区的辐射处于下降趋势中。辐射强度与总云量、低云量、最小相对湿度为负相关,与日最高温度、日最高地温呈正相关。晴天时,太阳辐射强度与颗粒物浓度PM10、PM2. 5、PM1三者相关性基本一致,均为春、秋和冬季呈负相关,夏季呈正相关,两者的关系应该按季节具体分析。[结论]影响湖州地区辐射的因子有很多,部分气象因子相关性较好,颗粒物浓度不能简单看成全年太阳辐射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讷河国家气象观测站近35a(1981-2015年)的地面观测资料(温度、降水、积温、日照、无霜期)进行整理,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查找出近35a讷河市光、热、水气候资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讷河市热量资源(气温和积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温每10年上升0.445℃,≥10℃积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无霜期延长;水资源(降水量)波动存在一个3-5年的变化周期;光资源(日照时数)季变化按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递减,年代变化线性趋势略呈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揭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典型地区不同特征气温的变化规律。[方法]基于1960~2015年间的观测数据,综合线性回归、距平、小波和重标极差分形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讨淮河流域气温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周期特征。[结果](1)年平均气温、春、秋、冬季气温总体都呈上升趋势,但夏季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不同气温都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2)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而气温年较差为波动减小趋势。(3)年气温、春秋冬季气温存在较显著的2年、3~5年左右短周期,而夏季气温无明显周期规律。(4)未来气温变化趋势上,年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不同季节气温仍将呈升高趋势,而气温年较差仍继续呈减小趋势。[结论]1960年以来淮河流域不同特征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显示了气候变暖的区域影响效应,但气候变暖对气温偏低季节的影响更偏大,且未来流域气温仍将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4.
一看水温用药。水温是影响化学物质反应速度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情况下 ,温度低 ,药效弱 ;温度高 ,药效强。温度相差 1℃ ,其反应速度约相差一倍。一年四季中 ,鱼池的水温差距很大 ,如果治疗鱼病时 ,不管水温高低 ,采用同样的用药量 ,那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用硫酸铜治疗口丝虫病 ,夏季只需 0 .5ppm浓度 ,而冬季则需 1 .4ppm浓度。如果将冬季用药浓度用于夏季 ,将会产生药害事故。又如用 1 0ppm浓度漂白粉浸洗鱼种 ,在水温 1 0℃~ 1 5℃时 ,浸洗 2 0~ 30分钟。在水温 1 5℃~ 2 0℃时 ,浸洗只需 1 5~ 2 0分钟。这种浸洗时间…  相似文献   

5.
用统计学和HYSPLIT模型对2016—2020年武汉市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0年武汉市大气中NO2、PM10、PM2.5、SO2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CO和O3的浓度先降低后上升。PM2.5与SO2、NO2和CO之间相关性系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O>NO2>SO2。其中,O3与温度,NO2与风速,SO2与相对湿度,PM2.5与温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大气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春秋季>冬季。温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最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1995-2008年我国省际居民消费水平的总体差异不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差距均在2.5倍以内,绝大部分则在2倍以内,差距不太大,消费水平较接近。1995-2008年,恩格尔系数显示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2000年后,总体上已解决了温饱、小康问题,进入了富裕阶层,当前,省域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类型可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虽然富裕型的省域数最多,但省域间的生活水平还是存在明显差距。最后回归分析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生活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作用关系呈明显的直线线性方程形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延津县1957~2015年逐月降水量观测资料,对延津县降水量的年代际、年、季、月分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延津县年代际、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呈升高趋势,其他季节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下降最明显;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全年58.6%的降水量出现在6~8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  相似文献   

8.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季阴晴不定、夏季湿热、秋高气爽、冬季干寒。年平均气温15.5℃,1月均温2-3℃,最低温-6℃;7月均温27-28℃,最高温达39℃。  相似文献   

9.
玉米家族     
玉米是我国发展最快单产增加了3倍多的作物,总产增长近5倍.目前,我国对玉米的市场需求仍呈继续增加的趋势.玉米约70%用作饲料,10%用作工业原料,在畜牧业的配合饲料中,60%的部分是玉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城乡绿化对改善地区生态气候,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山西省城乡绿化规划带来的生态效益,为今后城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熵值法,在评定山西省11个地级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等5个指标的基础上,综合分析2014—2016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城乡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结果]2015年山西省城乡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相比2014年和2016年较为明显。在各地级市中,大同市城乡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且各项指标评分均较高。大部分地区PM2.5、PM10、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浓度超出了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环境质量令人堪忧。[结论]山西省各地级市在城乡规划中应加大对绿化的投入,选择对空气具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监管等,综合提高城乡绿化的生态效益,促进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春节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各市实行严格管控,空气质量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利用2018年和2020年春节时段30天数据,构建增幅指数,对比分析了全国范围内PM_(2.5)时空格局、城市管控前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年春节期间,PM_(2.5)曲线特征相似,均呈尖帽形,初一02:00前后出现峰值,其他时间变化平稳,初一的PM_(2.5)浓度远高于基础浓度。(2)在疫情(2020)和非疫情(2018)年份,ST1段的PM_(2.5)浓度比ST1段分别降低26.97%、7.05%。对应的,受污染城市占比减少12.70%、2.52%,初一日增幅指数为81.2%、51.71%。空间上,疫情年份的污染格局相对稳定,而非疫情年份的污染格局变化较大。综合结果反映出城市严控可促进空气质量好转。(3)影响因素上,封城后空气质量改善与一次颗粒物排放和交通大量减少密切相关,除夕夜PM_(2.5)骤增则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带来的大量颗粒物和SO2排放有关。人口数量越多、第二产业增加值越高的城市,封城后PM_(2.5)的降幅越显著,初一增幅指数越低,表明封城后人口集聚和工业排污不再是影响PM_(2.5)的主要因素。对于特定时期的大气污染治理来说,城市合理管控能使空气质量好转,在传承传统节日、节庆等的文化和习俗时需要更规范的城市管理政策和环保的节庆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2.
面对WTO中国农产品外贸优势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引言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相一致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迅速发展。 1 980年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 1 0 5 .9亿美元 ,1 998年已达到 2 6 2亿美元 ,增长 1 .5培 ,年均增长率为5 .1 %;其中进口由 6 2 .2亿美元增至 1 1 8.8亿美元 ,增长 0 .91倍 ,年均增长率为 3.6 %;出口由 43.7亿美元增至 1 43.2亿美元 ,增长 2 .3倍 ,年均增长率为 6 .8%。尽管改革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有较大程度的发展 ,但相对于 80年代而言 ,90年代以来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 1 980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 2 7.8%,…  相似文献   

13.
窦利峰  王建玉 《农家之友》2009,(15):I0007-I0007
近年来,蚜虫对苹果树的危害呈加重趋势。为了探索0.3%复方苦参碱水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近两年,我们在5-7月连续3次用0.3%复方苦参碱水剂进行防治蚜虫田I司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的复方苦参碱水剂8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3个处理效果均较理想,药后21天.各处理平均防效仍在95%以上。而且该药剂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基于全球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公开的0.125°分辨率格点数据: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EI)、着衣指数(ICL)以及综合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近3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9~201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风速基本保持不变。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宜旅游的时间为4月、5月和10月,1月气候舒适度较差。空间上,气候舒适度整体呈纬度地带性分布,湖北省西部由于受地形的影响,舒适度较其他地区具有明显滞后性,夏季较适宜进行户外旅游。冬季全区不宜开展旅游活动。研究主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异规律,为旅游开发与营销及游客出行时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发展受到重视。未来,人口、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利用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4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照时数资料,计算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基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并利用ArcGIS10.2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大部分地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10月至次年4月感觉为寒冷,5月和9月感觉为冷,6月、7月和8月感觉为舒适。(2)辽宁省各地区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在一年中的数值均先增大,最大值出现在7月,之后减少,即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在7月最为舒适。(3)辽宁省1960年-2014年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即人体感觉舒适性有所提高。(4)空间上,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辽宁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候舒适性整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研究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对人口分布、旅游规划有重要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呈抛物线型,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末,为326.00 g/m2;生物量累积生长量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最大积累量334.75 g/m2;生物量生长量、生物量绝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长率季节动态都呈"Z"型,其最大值出现在7月末,分别为238.39 g/m2,7.95g/d,0.1825g/g.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元谋是云南金沙江流域区典型的干热河谷盆地,气候干湿分明、热量充足、光日照丰富,是云南重要的冬春蔬菜种植、出口,热带水果引、试种植和国内知名蔬菜、粮食作物冬季繁制种及科学研究基地。为客观评价元谋县干热气候及变化特征。[方法]选取云南125个县市的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做气象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和元谋县近54年来的气温、降水做气候倾向、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周期分析。[结果](1)元谋是云南省的高热量、强光日照区、最干燥区和光热资源高效利用区,热量因子主成分得分在滇中河谷盆地及以北最高,光日照因子主成分得分居云南省最高,干湿因子主成分得分为云南省最低。(2)年降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0. 64mm/年,突变发生在1963和2010年,2001年后年降水量减少趋势变化明显,变化周期依次为26年、16年、2—4年。(3)长夏季平均气温有-0. 009℃/年的较明显趋势变化,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变化周期依次为25年、17年、4—6年;最冷时段平均最低气温有-0. 036℃/年的明显趋势变化,突变发生在1971年之前,变化周期依次为19年、4—6年; 11—2月(冷时段)时段平均气温变化周期依次为8年、3年; 1991~2010年间,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较前30年增加0. 3d/年、低于4℃的日数增加了0. 4d/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8℃的日数减少了3d/年,日平均气温在25~30℃之间的日数减少了2. 5d/年;各统计时段气温在2009年由明显下降转为明显上升。[结论]元谋县空气干燥,光热资源在云南滇中河谷及以北地区最丰富;年降水量、冷时段气温、最低气温和长夏时段气温均呈下降或微降趋势变化,年际间有明显的突变点和变化周期,其中16—19年和4—6年的变化周期均在年降水量和各个统计时段气温的周期变化中均呈现,极端高温日数减少、低温日数增加;受2009—2013年云南持续干旱气候影响,各个统计时段气温均呈现反相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找出近40年来菏泽气温变化的特点及规律,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分析了菏泽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方法]利用菏泽地面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7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高温低温日数资料,采用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法、六阶多项式线性拟合法、变异系数法、显著性检验、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的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近40年来菏泽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6℃/10年;(2)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显著,线性速率为0.54℃/10年,秋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小;(3)最高气温以0.13℃/10年的线性速率增加,最低气温以0.587℃/10年线性趋势升高,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低于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和突变性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变化的特征;(4)高温日数(≥35℃)以1.09d/10年线性趋势增加,低温日数以0.81d/10年线性速率减少;(5)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在1993年、1979年、1982年发生了突变。[结论]近40年来菏泽的年、季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农民科技培训》2005,(8):46-46
我们知道,春秋季气候温和,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虽然一年四季,每3个月定为1季,单从日数上看,不存在季节长短的问题。但在我国比较通行的是用每候(5天为1候)平均气温10℃为冷与暖的分界温度,22℃为暖与热的分界温度。10℃以下定为冬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22℃以上为夏季,根据这个标准划分季节,各地的四季长短就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响应全球气候变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21世纪以来是否与全球及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发生了变暖趋势减缓或停滞?[方法]为了问答该问题,基于黑吉辽3省71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东北地区近30年来年际、年代际的年均温和生长季温度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冬季温度的数值变化。[结果](1)东北地区30年来年均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3省的变化具有同步性;(2)年均温在1991~2000年的增温区域面积扩大显著,尤其是年均温范围为2~4℃的区域向4~6℃变化,但在2001~2010年,年均温的增加趋势减缓、增温区域较少;(3)生长季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1~2000年与1981~1990年相比升温幅度达到1.4~1.5℃,2001~2010年与1991~2000年相比达到2.3~2.4℃;(4)生长季温度增温区域有明显北移趋势,变化最大的是生长季温度范围为14~16℃的区域向16~18℃变化;(5)2000年后暖冬年份减少,3省冬季温度的增温幅度减小。[结论]2000年以来东北生长季(夏、秋季)温度仍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但"暖冬"现象减弱,导致年均温增幅的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