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城市化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业界尚未达成共识。将中国分为东部、西部、中部3个区域,探索二氧化碳排放和城市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对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有一定影响,而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中,没有发现这二者之间有显著因果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决策者应建立低碳消费的激励机制,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江西省11个设区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二氧化碳排放量地区的差异性,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江西省11个设区市聚类为高、低二氧化碳排放两个地区。研究表明,无论是在高二氧化碳排放地区,还是在低二氧化碳排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参与度和进口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都不显著,出口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理论为基础,选取黑龙江省1996~2010年环境和经济数据,构建水环境与经济发展库兹涅茨模型,分析黑龙江省水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曲线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0年间黑龙江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呈“倒N”型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资金的投入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使黑龙江省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4.
李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2)
本文利用我国能源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量进行则算,并将其划分为二氧化碳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区域.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发达省区总排放量大、排放强度低、人均排放量高,而西部地区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产业结构、GDP、人口、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度以及能源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典型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做出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减排工作中应重视省区之间的差异,将各省区功能定位、减排成本、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减排评价指标,建立技术与资金合作的联合减排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物流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流发展的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差异性与统一性,基于影响二者发展的因素,在兼顾差异性与统一性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分析,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国大陆31个省市地区,时间范围为2015-2020年,对三个变量(物流规模、经济状况和物流劳动供给)的面板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及回归分析,探究物流规模与经济状况的关系,并针对回归结果提出物流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各地区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N"型效应,预示着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加以应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此外,因单纯为了引资,对环保要求的门槛过低,外商直接投资加重了环境污染;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低;相对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规模越大,环境污染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文章主要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寻求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选取2006—2015年全国31个省(省份、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农药、化肥、塑料薄膜流失量作为农业污染排放的主要指标,建立简约式模型考察农业环境的库茨涅茨曲线特征。[结果](1)农业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在我国基本得到支持。化肥流失量、农药流失量、塑料薄膜残留量与农业总产值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 型曲线关系,除了山东、河南部分年份达到了农药、塑料薄膜污染方程的拐点之外,其余所有省份农业总产值均低于拐点值。(2)在方程中加入控制变量不影响模型的显著性,只是改变了转折点的出现。(3)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但却增加了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农业机械化拥有量系数不显著,农业技术进步环境效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结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整体污染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要想真正达到农业产出增长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目的,必须同时从农业污染和农业要素投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统计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水利基础设施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增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并不能给江苏省经济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大力推进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的水利基础设施可以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水利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持久收入理论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了持久收入理论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安徽、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和海南等省份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为零,而其他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暂时收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是过度敏感的,导致持久收入理论失灵。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其三者之间关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面板数据,从收入分配的角度,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收入分配程度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作用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即存在单门槛效应,且城乡收入不平等差距的缩小将有利于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大力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从农场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农地配置状态关系的假说出发,提出了一条在自由农地市场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激励性、诱导性及至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调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村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2009年下半年,陕西省农业厅组织3个调查组,对10个县36个乡镇496个村庄6751个农户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目前的村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户家庭经营的简单相加,即"加法式"发展,总量小、发展慢。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依法规范,将成为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新主体,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复种指数衡量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综合全国1670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东、中、西部考察县域层面的社会经济变量对于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的作用,研究不同区域城市化进程城市土地扩张对于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并分别从东、中、西部地区层面描述了1989—2005年剩余和新增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对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空间格局变化的关系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天津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投资结构角度来看,流通与加工制造两大类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高;从融资结构角度来看,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流通与加工制造类重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构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金体系,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通过自筹资金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口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在我国,居民需求不足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旺直接弱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由此引发人们探讨我国近年来人口的少子化、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评估了农村地区少子化、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子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农村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农村地区的收入、社会保障等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着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7—2014年南京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南京市用水效率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南京市在2007—2014年期间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首先对用水效率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然后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4年南京市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大幅度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波动中逐渐优化,2007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阶段,2008年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2009—2014年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只有提高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并举,才能保持耦合协调度的增长趋势。最后针对用水效率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用水效率方面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质污染治理,经济发展方面则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我国30省(市、区)2003—2012年面板数据,分析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与雾霾之间的关系。首先,以PM10浓度指标进行聚类,把30省(市、区)划分为高、中、轻三大污染地区。其次,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是一阶单整I(1);Pedroni和Kao协整检验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FMOLS回归发现,全国总体环境规制强度与PM10浓度呈反方向变动,能源消费结构与PM10浓度呈同方向变动;高污染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对PM10浓度产生正的影响,中、轻污染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对PM10浓度产生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使用法律、经济手段加强环境规制,降低煤炭消耗比例、发展清洁能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