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恢复力理论的“土地整治+生态”框架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将恢复力思维引入土地整治,构建"土地整治+生态"概念模型,设计土地整治中恢复力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土地整治理论创新开拓新方向和基础。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土地整治离不开恢复力思维,如系统性、动态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等。土地整治需要考虑系统的多尺度效应、阈值效应、适应性管理、可持续发展等;(2)恢复力的建设可作为土地整治的新目标,恢复力理论可作为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理论基础;(3)实现"土地整治+生态"模式,需要在土地整治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监管全过程开展理论与技术创新,融入恢复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结论:恢复力思维是新时代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核心理念之一,恢复力理论可为"土地整治+生态"模式提供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整治项目工程施工、控制造价、检查督查、竣工验收的依据,规划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果.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标准的演进 200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为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标准.这一时期的土地整治刚刚起步,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对规划设计的要求和质量不高,该规范基本能够满足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要求.随着土地整治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开展,该规范暴露出针对性不强、指导性偏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围绕绿色发展,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与德国联邦环境部共同开展了"中德低碳土地利用项目"研究工作。课题组于2016年5月赴德国、芬兰进行考察调研。这两国在低碳土地整治方面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为我国开展生态型土地整治、特别是"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供了借鉴。芬兰、德国土地整治的主要做法在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中,芬兰、德国的土地整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西藏土地整治项目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与把握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特征,结合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可以为西藏地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利用现有文献资料,探究了西藏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及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脆弱性,并提出了基于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土地整治规划内容与方案。结果表明该研究对于西藏这类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现实意义,应积极探索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效结合的规划设计方式,扩充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资源承载趋紧、生态环境约束大和粮食安全等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需求,全域整治成为土地整治内涵功能变化新的特征,也是指导土地整治实践的重要思想和亟待深化探索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全域土地整治概念出发,运用文献整理及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域土地整治突出全地域空间和综合部署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反规划"理念对全域土地整治的指导借鉴作用和关注重点,提出了"反规划"理念下全域整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流程。研究指出,全域土地整治应采用逆向规划方法,通过对全域土地系统与景观生态过程的整体诊断,优先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然后确定土地整治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内容,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该文所阐释的通过反规划途径来营造健康土地环境目的的全域土地整治思路,可为深化土地整治探索,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向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工程涉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尤其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劳动和资本的配置安排。土地整治工作对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土地整治工程涉及土地、劳动、资本等三大基本生产要素的调整、优化与投入,对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供给侧改革重点,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差别化行业调控政策,实现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规模化经营、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优化以及劳动力资源在供给侧领域的优化与调整。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举措包括:加强土地资源及区域经济调查与评价、科学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与实施、开展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进步,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影响产生了决定性的支持作用,同时深入研究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土地整治规划理念,明确了多规融合的具体体现与土地整治思路,提出了土地整治策略,探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与规划地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我国更多地区的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供合理科学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主要是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整治和分配城乡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土地整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整治多由政府控制、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农民权益受损等,特别是强迁强搬,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要不断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合理分配权益,促进城乡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工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形地貌在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对不同的地貌类型进行土地整治时,土地整治有明显的差异性。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方向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种植业,积极发展林、牧、副、渔等产业,整治以治水为主,完善排灌渠系,加固沿河圩堤,加强湖区防护林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治理水旱灾害,减轻土壤污染。该文在总结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与之相适合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南昌县蒋巷镇五丰村等两个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应用鄱阳湖滨湖平原区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分析成果,对项目区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0.
邓华 《中国土地》2012,(10):45-46
土地整治项目是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对农村三荒四边、低洼地、低产田及长期困扰农民的村庄布局脏、乱、散等问题能够彻底整治.但好的项目如何实施好,达到预期目标,却是一个需要综合安排、认真操作的过程.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阶层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强度高,为了达到规划设计合理、资金运用规范之目的,首先要政府搭台制定规划设计方案,相关土地、水利、设计规划院等部门参与,共同协作,使规划设计方案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监管是土地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针对当前土地整治监管过程中出现的监管基础薄弱、缺乏依据、制度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建立了"四位一体"土地整治监管体系,从强化监管组织建设,创新监管模式、构建全社会参与监管新机制、监管技术手段的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我国土地整治监管的对策及建议,为提升我国土地整治监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阐释土地整治生态转型内涵,梳理土地整治实践较为超前的浙江省典型整治模式及生态转型困境,通过构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理论框架并提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优化路径,助推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生态转型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挖掘各要素蕴含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强乡村地域生态和文化功能,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融合,实现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土地整治向以生态环境改善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为导向的土地整治进行转型。(2)根据运作方式、整治对象和重点的不同,浙江省土地整治模式可分为4类:“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引领”模式、“土地整治+传统古村保护”模式和“土地整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浙江省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实践困境包括:土地整治工程措施改变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条件、土地整治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治+”模式的复杂性影响整治效果。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应充分发挥作为管控土地利用转型重要手段的作用,通过重塑生态价值导向明确土地整治转型方向、分区开展生态工程因地制宜优化生态功能、健全绿色基础设施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优化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标准化改革的背景下,2016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被上海市质监局立项成为"土地整治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实施单位。2017年6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为上海市地方标准(以下简称《规范》)。上海逐步构建起了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了《规范》是上海土地整治工程的引领性标准,是后续立项的规划设计、工程验收、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再利用、村庄整治等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旨在对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关于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基于该战略的土地整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与管理、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提供参考。[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总结归纳法,对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研究集中于整治策略与路径选择;产业发展角度的相关研究则集中于土地整治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与模式;与生态建设相关的土地整治研究偏重于对土地整治的生态评价,包括生态效益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结论]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整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有待深入研究;应进一步加深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相关研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机制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国土整治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视野、战略路径和理性范式等方面不够完善。战略路径和理论基础直接决定土地整治的发展,分析和研究了土地整治基础理论,以指导和促进土地整治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是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农发行转型创新、开辟业务“蓝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行支农职能、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责使命所系。本文结合分析农发行河南省信阳市分行2019年以来探索形成的“息县土地整治奖补模式”(以下简称“息县模式”),就如何更好地支持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从实施全过程入手探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的成因机制并发现控制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效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规划、施工、验收4个阶段,目前项目实施中存在规划设计变更大、施工周期超期、工程质量不优、验收进度慢和后期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以从项目实施过程对已有问题进行控制,并从项目立项审查要点、规划设计审查体系、从业单位评级制度与准入机制、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监管平台、经费使用与管理体系和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高效实施的对策。研究结论: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亟待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支撑体系以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陕西省土地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有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对陕西省土地整治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健全完善了基础设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了直接促进作用;而精准扶贫能够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资金扶持,对其有补充促进作用,帮助土地整治明确发展方向,对土地整治产生了间接的促进效应。最后,结合当前发展战略及陕西省各个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整治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共同发展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农业健康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飞跃的有效途径,而适应性的土地整治模式是促进其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对陕北、关中、陕南三大衣业区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区域农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适应性要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模式与保障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探索以土地综合整治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形成了如"多功能导向型"农用地整治、"城市化推进型"农村居民点整治、"乡村更新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渐进性"工业用地整治、"景观生态导向型"土地综合整治等典型模式。笔者拟从整治目标、整治内容、资金来源、运作方式、配套政策等方面对这几种土地整治模式的特点进行总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