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南宋石刻公园,坐落于东钱湖东畔黄梅山麓的深林绿岙之中。一座座石雕傲然矗立,神情肃穆,历经岁月洗刷,风雨侵蚀,青苔斑驳,尽显历史沧桑。南宋石刻公园的石雕代表了南宋石雕的顶级水准,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墓道石刻遗存。历史的机缘巧合造就了南宋石刻公园的石雕。南宋时期,中原地带手艺高超的石匠随着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刻是中国现有的28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重庆惟一一处荣膺此称号的胜迹。由于它代表了中国晚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和兴起于北魏、衰落于晚唐的北方石刻艺术一脉相承又有自己的超越,其鲜明的世俗化、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深刻地反映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窟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大足石刻与云冈、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早已蜚声海内外。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以“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佛、道、儒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其造型艺术和宗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等符合世界遗产的三项条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石刻是凝固在石头上的艺术,明艳于现在的历史,存在于漫漫时空的文化,它的价  相似文献   

3.
<正>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因取材于黄杨木而得名。因其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色泽黄亮,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颇具艺术特色,与浙江的青田石雕、东阳木雕合称为"浙江三雕",也因此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美术欣赏》一书中,张道霖提到:黄杨木雕,因用黄杨木作雕刻材料而得名。黄杨木质地坚细,色黄而温润,有象牙效果,易于雕刻小型人物陈设品,技法上有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及镶嵌等多种方法。产于浙江温州乐清,广州潮州等地。  相似文献   

4.
<正>相比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仅有百年历史的软木画显得还如此"年轻",但它却是将中国画和雕刻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作为有着60余年软木画创作历史的吴传福老人,已经是软木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三代传承人,并用自己的创新思维为这一优秀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祖国的绘画艺术发展增添了浓重  相似文献   

5.
缅甸的民间雕刻艺术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盛行于13世纪,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完美体现。缅甸的雕刻不仅品种繁多,而且雕饰精美,巧夺天工,常见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石雕、泥雕、漆雕等等,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在缅甸的雕刻艺术品中,木雕是最负盛名的,木雕的原材料大多选用黄洋木和柚木。雕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逐渐的改变着,最早的雕刻作品主要是人物、动物和花鸟等图案,此后便有了反映古代建筑、佛教寺庙、佛教故事、帝王及贵族们半世俗,半宗教生活等方面的题材的木雕作品。缅甸的雕刻师们具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体经济》2014,(8):78-79
<正>倪水泉,男,1946年出生,浙江绍兴人,绍兴县十佳民间艺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理事,省首批优秀民间艺术人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倪水泉自幼嗜爱石头,玩石头,心里总想着要学成这门石匠技艺。读初中时,他找来简陋的工具,开始雕制小石磨,卖给附近的农户,换来的钱补贴家用。初中毕业后,他拜师学艺,不久就成为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石匠师傅。由于他自幼爱好艺术,能画会写,与当时一些目不识丁的老石匠不同,他进步快,雕刻的石狮子、桥栏板、石柱等雕件格外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倪水泉成立了石雕工艺美术工作室,其石雕作品以人物见长,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如《三英战吕布》、《八仙过海》、《西游记》、《鲁迅》、《马寅初》等作品。《鲁镇牌坊》微缩型石雕,重4.3公斤,古色古香,线条优美。其作品屡获各类展览奖项。  相似文献   

7.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汉代民间艺术家们在石面上经过精心绘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雕刻技法创造出的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石刻画像,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汉代历史的一个缩影,是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宝贵的实物资料。 临沂是中国汉画像石分布较集中的一个地区,早在宋代赵明诚的《金石録》中,就有对平邑汉阙的记载,至清代光绪年间的《费县志》和民国初年的《临沂县  相似文献   

8.
镌刻在青海大地苍山上的古代摩崖石刻,赋予青海高原自然山水以生命和灵魂,也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与宗教信徒的千古逸兴和神圣职责。蕴涵着深刻的宗教人文理趣和深邃历史文化,兼具农业文化、山地文化和藏文化的地域特征,也使得民间石刻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创造性,表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9.
从全国的传统建筑雕刻遗存现状出发,指出了天津古建筑雕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地位,论述了天津传统建筑砖雕、木雕和石雕的基本概况。尤以杨柳青现今保存依旧完好的府邸建筑群一石家大院“尊美堂”为典例,探析了天津砖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当代陕西》2008,(10):61-61
位于西安市三学街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藏品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与石刻艺术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