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政华 《中国外资》2012,(16):205-206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就以世界瞩目的速度飞跃发展。在中国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国内的各种企业历经严峻考验,"三来一补"企业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三来一补"企业的含义、特征及其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的论述,提出了"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滕琳 《新理财》2013,(Z1):92-94,8
20年前,郭士纳入主IBM,用9年时间向世人演绎了"大象跳舞"的神话。如今,传统企业如何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务实而灵活的现代企业,依旧是众多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不同的是,对中国企业而言,未来十年,追求"大"将不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伟大"则会逐渐演变成中国企业经营所追求的主旋律。从大到伟大,中国企业需要把经营思路从规模化扩张转向探寻可持续发展的盈利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并购欧美实体企业提供了一个"时间之窗".然而,相对于成熟的欧美企业,中国企业在信息搜集、法律解读、商业运营等方面的差距,注定并购路途并不总是鲜花和笑脸,故而,企业需要小心谨慎,警惕各种可能出现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自"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风险成为全球跨国经营企业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将恐怖主义视为一种新型的政治风险,概括了中东恐怖主义产生的背景、特征及其危害,总结了中国企业在中东跨国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中东恐怖主义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后就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恐怖主义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王剑 《投资北京》2011,(12):54-55
创新型企业所具有的高成长、轻资产等特征,需要银行开辟新的金融创新中国经济转型需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创造的载体主要是企业,需要一批创新成长性企业的发展作为支撑。当前,数量占比不到中国企业总数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国家贡献了约66%的专利发明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最活跃群体和关键力量。然而,在多数创新型成长企业将银行间接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每年都在递增,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国内企业借力人民币升值,更有动力走出国门购买"相对便宜"的外国企业.另外,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欧美企业原本疲惫的身心到了急需"医治"的地步,这也为国内企业"出海抄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井华 《国际融资》2013,(5):26-26
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特别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发表看法。"中国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企业需要‘走出去’,要和其它国家的企业共同合作,从而使我们整个世界的价值链的分布、产业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他说世界各地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是欢迎的。我这五年跑了100多个国家,和很多外国的部长甚至总理、总统有过接触,他们是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投资的。对中国企业走向国外,现在有一些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8.
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是湖南省承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现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制造强省建设新突破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对湖南省重要意义基础上,探讨了湖南省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职能和企业发展两方面提出了加快湖南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企业掀起了上市狂潮,融资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均刷新2007年的纪录,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IPO元年"。中国企业用集体的力量诠释着"中国时代"的到来。2010年,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053.54亿美元,是2009年上市数量的2.7倍,融资金额也增加92.8%。其中,境内资本市场共吸引347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额720.59亿  相似文献   

10.
出清"僵尸"企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本文以企业绩效为切入点,运用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分析地区"僵尸"水平对正常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僵尸"水平显著地抑制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绩效,并且在企业异质性分析中发现,相比私有企业,对国有企业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此外,市场竞争能够有效缓解地区"僵尸"水平对企业绩效的抑制作用。同时,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僵尸"水平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由于"僵尸"企业的存在,正常企业减少了研发投入和投资规模,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使得企业绩效下降。文章建议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分类处置"僵尸"企业,肃清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12,(8):19
随着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纷纷"走出去",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贸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已进入高发期。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企业正处于关键时期,即从一个风险相对偏低的环境,步入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关注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必须将企业的商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商业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唯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卓越。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时,不能不考虑如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将全球化思维贯彻于企业发展战略中;如何建立与全球化战略相匹配的企业内控体系;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的商业利益和企业对当地环境、社会责任有机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正确把握商机,如何利用专业机构的经验规避  相似文献   

12.
杨速炎 《中国外资》2007,(11):12-13
在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中,不少中国企业成为欧洲企业的新东家。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对接后的中国企业,该如何正确认识其背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李琳 《国际融资》2007,79(5):52-54
拥有400年历史的声名显赫的著名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到那里上市.在近几年中国企业掀起的海外上市热潮中,多数企业都将上市目的地选在了美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而除伦敦交易所吸纳了少量中国企业外,欧洲的资本市场包括著名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似乎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冷落",如今这种这种状况已实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房红  姚敏 《会计师》2011,(6):43-44
<正>一、引言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企业管理对经济发展又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中外学者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讨。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借鉴西方科学管理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变得十分迫切。我国诸多学者致力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学术界普遍认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思想",而现代意义上的人本思想过多借鉴了西方管理理念,与我国企业管理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吻合。鉴于此,曾仕强教授在《中国式管理》中提出了更加贴合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的"安人思想"。"安人思想"从根本上讲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提倡企业应重视人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考虑我国企业的传统文化特点,并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特色,对"安人"的具体思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解读。本文基于对《中国式管理》一书的个人理解,结合所了解的企业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我国企业重视安人思想的原因和思路,以期对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王卓 《中国外资》2013,(14):201-20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大量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流向中国,有力的加快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这股对外开放的浪潮中,我国企业的外事部门积极发挥作用,利用国际友好企业资源、发挥特色外事渠道优势,努力当好招商引资的"马前卒",利用外事资源为本企业项目服务,主动出击寻找国际商机;当好招商引资的"红娘",努力为外资企业与本企业合作牵线搭桥。本文浅议了外事资源在促进企业招商引资方面的背景、形式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当然,全球并购活动也未能幸免,数量和规模均大幅缩水,使原本活跃的国际并购市场骤然降温。但就在全球企业并购进入低谷的同时,中国企业却似乎看到了巨大的机遇,纷纷选择"走出去",掀起了"海外并购浪潮"。本文就针对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并购,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军 《金卡工程》2008,12(1):71-72
目前,大多数中国安防企业在市场操作手段上仍停留在"宣传产品"的初级阶段,只有少数的企业在尝试"塑造企业形象"或"建立品牌".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安防已初步形成一个产业,但却还谈不上完全成熟.目前,大多数中国安防企业在市场操作手段上仍停留在"宣传产品"的初级阶段,只有少数的企业在尝试"塑造企业形象"或"建立品牌".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所有的企业都面临如何准确定位的问题。几年前,不少中国企业在发展战略上选择了大而全的多元化模式,多种产品同时并存,消耗企业大量的资源,这样的模式可持续吗?有没有更加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思路和理论?我们一直试图寻找国内外文选和案例,以供我国企业高管和市场营销人员阅读与借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当代"定位"大师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等美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壮大成熟,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成了我国经济向高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引进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对企业"走出去"关注的相对较少,而这正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鉴于越来越紧密的中欧经贸关系,本文对中国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开展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陶然  王静 《中国外资》2011,(14):25-2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壮大成熟,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成了我国经济向高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引进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对企业"走出去"关注的相对较少,而这正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鉴于越来越紧密的中欧经贸关系,本文对中国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开展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