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我国现行经济增长模式的一般描述自1978年起,我国经济经历了自19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过程,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并被称之为"中国奇迹"。一般看来,这一"奇迹"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在这一增长过程中,GDP年均增速为9.8%;而而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增速更是在两位数以上。二是持续时间长。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持续了三十二年,其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赋予“中国模式”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是值得纪念和梳理的一年,因为世界不仅见证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强有力的复苏,也将见证中国经济艰难的转型,以"包容性增长"为主题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正使中国经济驶向改革的深水区,新一轮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红利的开启将释放出更大的增长势能。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两种极端认识。一是"下台阶论",即中国经济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将不再可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年均增幅,未来将退守到6%左右;即便如此也是全球的"一枝独秀"。二是"长期高速增长论",即中国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体,只要投资在未来仍然保持高增长(比如20-25%),则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低于8%,此种观点往往特别强调行政周期对投资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推动效应"模型和"拉动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具体测算.经实证分析,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远小于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拉动效应",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说明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严重失衡.因此,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应该适度放慢,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否则,社会保障支出将可能阻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观点四则     
《金融博览》2011,(8):38-39
1大卫·贝姆:辨明中国增长的未来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和经济专业实践教授、伯恩斯坦学术主任大卫·贝姆(David Beim)因其著名的《中国增长的未来》一文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可能无法持续。大卫·贝姆教授认为,三种情况下,高速增长会放缓。第一,当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第二,当货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明显,之前持续了三十多年依靠政府配置资源的做法已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将转向新常态。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应该来自四个方面:"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延伸;中国企业以走出去替代出口受阻,释放中资企业产能压力;培育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以淘汰落后产能,使胜出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变得更具国际竞争力;政府职能转变以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在营造全新增长动力的同时,中国经济也要加快解决阻碍中国市场消费行为的困扰,让增长成果能够为社会大众所分享,以此,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富士康事件所引发的加薪潮很可能成为中国低劳动回报时代行将结束的一个转折点。加薪可以视作对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价格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剪刀差"的正常回补。工资增长与劳动效率增长不同步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隐性诱因。中国经济要从失衡走向平衡,本质上就是要弥合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工资收  相似文献   

8.
"保八"也许就此悄然淡出中国宏观政策的舞台……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半年报"数据。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速定格于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对于7.6%这个数据,乐观者认为二季度7.5%的增长好于预期,而悲观者则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很大,中国经济仍然没有脱离硬着陆的风险等等。事实上,对于中国经济数据的解读,历来分歧很大,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经济持续放缓,多年的系统性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的情况下,一旦经济增长低于8%,引发的对中国经济看空的声音就  相似文献   

9.
一、 再平衡势在必行 近几年,在谈及中国现行经济模式时,最高领导层反复使用了"不协调、不稳定、不平衡、不可持续"等表述.这看似与中国的成功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评述和现实的差异?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系统性抑制了私人消费.这种资本密集型的增长模式并无益于消费和就业的改善,反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燕 《福建金融》2012,(1):33-35
我国的投资率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偏高,由此引发了对中国今后经济增长方式之争。本文认为必须结合国情,客观地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一是国别实证分析表明,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比较,中国目前的投资率偏离并不大,投资率下降常常与经济增长率回落相伴;二是中国现行统计制度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尚不完善,存在投资率被"高估"、消费率被"低估"的问题;三是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特点,投资率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生产函数在现代定量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引申出的生产函数法是目前国际官方机构进行潜在产出以及产出缺口估计的主流方法;另一方面,生产函数作为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核心,是研究一国经济增长动力以及预测经济增长中长期前景的重要工具。本文创新性地完全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构建了中国可变折旧率、可变要素弹性的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以及经济增长前景问题进行了审慎的研判。结果表明,代表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平均贡献率接近30%。据此预测,未来20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平均增速在7.0%一7.5%之间;但在悲观预期下,"十四五"后期的潜在经济增速将回落至6%以下。  相似文献   

12.
姜兆华 《银行家》2020,(3):37-39
自2019年12月份以来,一场始于湖北武汉、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搅乱了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和中美贸易争端叠加影响下,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给中国经济蒙上不确定性阴影,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究竟何去何从?本文试就此做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何毅 《会计师》2009,(3):77-78
<正>200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2009年的到来是给中国经济翻开崭新的一页,也是中国经济回暖关键的一年,因此,笔者就经济保增长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许多机构和人士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将步入复苏的正轨;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在内的"金砖四国"也将继续增长,世界经济似乎正在迈入一个平稳的未来。然而,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国际风险咨询机构欧亚集团却如此评说:最大的风险是世界将进入G-0的年代,没有一个国家或是一  相似文献   

15.
黎欢 《武汉金融》2014,(4):20-23
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在地方政府干预和银行自身改革两种力量的作用下,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迁的影响,相较以往文献对金融发展、地方政府干预两个关键指标的刻画做出显著改进。研究发现,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造成的"弱财政"背景下对地方银行信贷进行干预,会固化资本积累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型"转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过去30年里,中国已从一个不发达的国家变成全球经济火车头。然而经过30年的出口导向型增长,中国经济下一步会怎么样?近日,钱瞻专栏作家和总编辑霍华德R哥尔德采访了曾担任了两年美国驻华大使的洪博培。最近,中国官方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从10%下降到7.6%。对此,洪博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是不可避免的,多半因为其主要出口市场表现不佳,一个当然是欧洲,另一个则是美国,这实际上在短期内会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半年报"数据。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速定格于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18.
<正>今日中国,创新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将导致一国投融资体制的深刻变革,过去3年中国股市中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代表的"国退民进"已经证明了新常态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费升级、大众创业和中国信用的输出是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新"三驾马车"的驭手是制度变革。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左右,说明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崩盘",其实大可不必,新常态的经济增长外柔内刚,很健康。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常态"大逻辑,怎样认清大势?经济如何提质增效?改革将有哪些新动向?对于这些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也将开启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大幕。可以预见的是,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机构更加优化,发展前景更加可期。新常态下"不变"与"变"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为"新常态",但"新常态"并不等同于经济下行,而是一种"转型"。  相似文献   

20.
卢峰 《新金融》2015,(7):7-11
作为东亚与欧洲"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共同谋求发展的宏大规划,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广泛系统的合作内容。"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出做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短板"以培育全球经济新增长点的新思路,体现了开放国策、外交战略、结构调整、促进增长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现阶段生产能力在常规制造与建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开放宏观经济领域拥有充裕的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资源,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有机会向世人展示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可靠得力的合作发展伙伴,中国也将通过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而获得广泛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