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域,对各合作成员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良好运行。需要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认识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并找出建构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创制一套科学、适用的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斌 《上海改革》2004,(8):61-64
本文以近几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地方政府间的一系列合作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所达成的绩效、面临的问题和制度困境,指出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建构及有效运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完善的区域合作规则。  相似文献   

3.
寻找区域合作伙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但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一个实现互赢共生的平台。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尴尬,既有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排他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安徽在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中有认识、政策和实践等战略上的误区。要实现安徽从“融入长三角”到“服务长三角”的嬗变就必须进行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4.
陈艳 《宁波经济》2006,(1):18-19
"长三角"地区是全球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主要城市在经济上联系密切。在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长三角都市圈各城市更是以此为契机,掀起了区域合作的热潮,进一步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概念和思路,旅游业则成为各城市优先合作发展的产  相似文献   

5.
欧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及其对厦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的区域合作是世界上最典型也最成功的案例。欧盟的区域合作和厦门区域经济合作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在学习总结欧盟区域合作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对厦门与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杨爱平  陈瑞莲 《珠江经济》2007,188(4):62-68
政治动员体制和行政合作机制是泛珠三角区域公共管理制度赖以生存的根基,但区域合作的法制化工作甚为薄弱影响到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基础,阻碍区域合作由“浅表一体化”向“深度一体化”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7.
最近,主政广东的汪洋提出了粤港澳合作的新设想,要用世界眼光打造出比肩纽约、东京大都会圈的世界级经济区,这是广东在取经长三角之后的又一重大动向。从发展重点上,这意味着广东在区域合作方面将从大区域的泛珠合作转向小区域的粤港澳合作。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金融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高速增长的区域经济催生出更为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并由此产生着对跨地区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必须加强金融合作,使金融资源冲破行政分割的壁垒,在区域内部自由流动配置,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长三角金融合作发展的机制分析与进程设计以及相关政策建议的研究在当前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赵彦年 《浙江经济》2012,(17):26-27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生产总值达到114910亿元,约占全国的24.37%。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三省一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用体系。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催生了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合作与发展。区域信用合作成效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长三角三省一市党委政府以及信用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合议、合作、合力"、"互信、互助、互动","信用长三角"建设逐步实现由务虚到务实的嬗变,从意识接轨、观念接轨到机制接轨、信息接轨、市场接轨,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区域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群作为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形态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重大战略地位。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好地引领长江经济带发  相似文献   

11.
崔龙 《乡镇经济》2011,2(2):32-35
文章通过对当前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制度困境的分析,从长三角政府间合作和联动发展必需完善和创立三大机制入手,提出设立区域管理的综合性机构——区域协调管理委员会,和非政府智库团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两种力量来合力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程永林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47-151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合作各方提供了有效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的平台,在面临国内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的挤压与竞争的战略形势下,相对于长三角地区稳妥渐进的诱致型与中央政府强力推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整合模式而言,泛珠三角区域的整合与发展有沦为短期行为的风险。为有效摆脱地区利益冲突与合作困境,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整合的内在动力机制是谋求通过内部融通与制度安排以及利益协调来实现区域的整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有利条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剑峰 《特区经济》2006,(12):198-200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健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有较好的运行基础,在政府的强力推进和引导下,通过黄金周、双休日等的休假制度牵引和区域内合作的深化,形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系统优势。国家旅游局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确立了“2006中国乡村游”全国旅游宣传主题,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宣传口号,更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是识别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利用全局思想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发现,长三角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发现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短板。未来可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突破口入手,着力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5.
刘霞 《特区经济》2011,(1):48-50
区域公共品的充分供给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地区在区域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并指出区域公共品多级供给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行政管辖权和公共治理权的适当分离,以及第三部门的存在,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行政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先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0):154-156
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是指在长三角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人才、产品等能够自由流动,以及工业、金融、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包括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要求政府调整职能,尊重企业的选择,放开企业在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流动,因此共同市场建设首先是政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城市群在分步扩容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错配效应究竟如何?当前是"稳步吸收新成员,在扩展中谋发展",还是"停止吸纳新成员,在发展中求进步"?文章以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准自然实验,以合成控制法为评估工具,检验并比较区域一体化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进一步讨论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探索区域一体化影响劳动力错配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2010年长三角扩容有助于改善城市群内部地区劳动力错配,且影响效果呈现"新进城市 > 整体城市 > 原位城市"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检验证实了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长三角扩容通过加快劳动力流动和提升最低工资标准两种途径矫正劳动力市场扭曲,改善了劳动力错配,中介变量机制效应存在差异。文章研究结论对推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共同市场规则是建立长三角共同市场的基础,且长三角共同市场规则的量表构建是进一步研究共同市场制度安排及协调机制的首要任务。由此,在现有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共同市场规则构成要素是产权规则、劳资规则、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以及政府干预市场的规则;建立各要素的测度量表。以长三角153家中小工业企业为调查样本,对量表效度和信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从而为长三角共同市场制度安排、协调机制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两省一市科技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共同签署《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以来,两省一市加快了科技合作的步伐,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实现科技资源共享、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人才开发一体、加强知识产权协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但是,由于区域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影响了两省一市科技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本文在分析长三角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