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工资刚性的存在使技术进步排斥就业,而依赖于技术引进的我国技术进步使就业排斥效应趋于长期化。这使得我国在丧失丰厚禀赋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技术分解是化解技术引进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技术分解实质上是一个针对引进技术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劳动反替代资本过程,企业追求成本节约行为带来就业补偿与创造的正外部性效应。引导企业实施对引进技术的分解,能实现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促进社会就业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结论的不一致,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选取1999—2008年工业统计数据从定量角度检验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引进不是技术进步的直接原因,技术进步对技术引进有促进作用;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实证检验,得出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之间没有长期共同发展趋势的结论。技术进步刺激国家引进技术,就长期发展而言,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日本技术引进的特点战后,日本经济恢复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引进工作相当成功.1950-1980年,日本工业部门从国外引进了大批技术,其中,通用机械、电机制造和化工产品生产技术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引进总数的24.4%、17.9%和15.2%.日本通用计算机工业所使用技术的40.7%、聚乙烯技术的92%、合成橡胶技术的87%、合成纤维技术的78.7%是从国外引进的.日本引进技术有以下主要特点:1.竞争引进.日本的产品能长期在国内外市场站住脚,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制造商对所需的技术实行竞争引进,尽快消化、革新、投产,使新产品迅速投放国内外市场.而  相似文献   

4.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对引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是落后国家提高技术能力,加速技术追赶,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一项昂贵的学习性活动,不会自动发生,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重视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消化吸收与技术引进支出的比值是与该行业世界技术进步的速度负相关,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正相关,1999—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因此解决中国企业目前"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问题不能靠简单的政策刺激,应从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快速积累适合企业技术要求的人力资本,以及深化市场改革,推动企业间积极有效竞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一1987年至1988年,我国用150亿美元引进技术约2万项,签合同3万个。其中以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引进的项目占全部引进项目的71%,加上租赁、补偿贸易等以进口设备为主的合同项目,硬件引进所占比重高达80%;而真正用于软件技术或纯技术引进的项目只占全部引进项目的11.4%。技术引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的技术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进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才能增强本国技术能力。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是连续的过程,不可人为地分割和中断。长期以来,在“赶超意识”的驱使下,许多企业不是为掌握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研发展起点而引进。  相似文献   

6.
一、在较高起点上择优引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长期以来,我国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的比例不合理,技术引进的比重过小,设备进口的比重过大。1952年到1985年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用外汇300多亿美元,其中引进软件费用约占5—7%,大部分外汇用来购买成套设备、生产线和单项设备。近几年,我国花费18亿美元,进口113条彩电生产线,却没有引进线路设计等关键技术,不仅不能设计制造第二、三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技术引进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引进技术时,企业倾向于引进成套设备,加上技术出口国对出口技术的限制政策,导致通过技术引进难以得到核心与关键技术,且由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普遍存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足。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技术引进结构,必须完善资本市场,建立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和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合作机制,并重视引进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技术的情报交流。  相似文献   

8.
企业引进设备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丽丽  潘晓丽 《技术经济》2001,20(12):60-62
技术引进在广义在讲包括跨国企业经营中的内部技术转移,国际间经济合作中的技术转让、纯粹的技术贸易以及技术引进项目,其中技术引进项目既可以是引进生产项目,包括生产线,也可以是引进成套设备,关键设备或样机。对技术引进项目做好前评估和可行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考察一个技术引进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对企业、企业在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后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引进生产项目的后评价方法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引进设备的评价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其主要原因是引进设备投入使用后其经济效益难以在单台设备上核算,因此企业往往只考核一些设备性能指标,而对使用后的效果不再评价,这就造成了企业只注重设备的引进而不注重设备使用效果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进口贸易为我国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技术引进 ,使我国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引进结构不尽合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投入不够 ,使得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 ,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克服缺点 ,以实现赶超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 技术引进是促进技术进步、发展国家经济、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捷径,这已经被世界各国技术引进实践充分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广泛地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对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必须看到,在我国众多的引进项目中,有许多项目经济效益不好,没有很好地发挥技术引进的作用,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没有很好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等前期工作,特别是缺乏一套完整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制约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克西 《当代经济科学》2001,23(2):96-96,F003
以发挥“后发优势”,谋求经济较快发展为目的的技术引进活动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 ,但集中的引进却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资料显示 ,1979~ 1998年我国共引技术 2 782 9项 ,合同总额达 10 5 4.8亿美元。技术进口的项数和合同金额分别是改革开放前30年总和的 32 .92倍和 8.8倍。此外 ,我国技术引进工作取得的成绩还体现在 :技术引进的来源更加广泛 ;引进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有关法规日臻完善等。与此同时 ,也涌现出一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成功的企业案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们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方面还存在较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2.
<正> 技术引进是一个国家节省科研试制投资和时间,尽快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捷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技术引进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引进工作缺乏系统的技术引进观念,缺乏一个完整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引进工程体系,也缺乏各种健全的技术引进组织形式,造成技术引进工作中一些失误,如盲目引进,重复引进,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未能充分发挥技术引进的最佳技术和经济效益。一些学者和实际  相似文献   

13.
加入 WTO对我国技术引进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在引进技术时要转变引进观点,要基于外向经济发展和战略引进;要注意技术引进前后的相关问题,要研究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问题;要多引进环境友好技术和软件技术。在引进技术中要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排除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现状与机会一、机械行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概况国家机械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张仁裕在论文中介绍了机械行业引进技术利用外资的情况,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机械工业各部门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和赵总理关于推进机械工业技术进步的指示,抓紧了技术引进工作.到1986年底,累计共引进制造技术约1800项,其中机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技术引进与开发的有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的技术水平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为了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日本政府从50年代起就采取了积极引进外国技术的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例、章程,使各企业能够直接进入国际经济社会,为日本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奠定了基础。日本的技术引进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开始引进阶段。1950——1959年这10年期间是日本外汇严重不足的时期。当时,在技术引进方面,通产省进行严格审查。只有那些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利益的申请项目才给予批准。(二)迅速增长阶段。1960…  相似文献   

16.
技术引进项目的前期准备是指引进方在技术引进项目正式对外谈判之前应该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个企业在引进技术之后取得经济效益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技术引进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准确和可靠.因此,前期准备不是可有可无,它在技术引进工作中居于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绝不能简单从事.前期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技术引进项目的选择,立项,技术引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谈判前的准备等. 技术引进项目的选择技术引进项目的选择也称之为投资机会可行性研究.在这个阶段要进行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即国内投资机会的可行性研究和选择国外技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速我国大量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有利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扩大出口,提高经济效益,中央决定要从国外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各地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必须使用外汇资金,由于后者的供应渠道不同,其利率水平也不相同,而利率的高低决定资金成本,这对使用外汇资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本文引用一案例,进行外汇资金优化利用剖析,冀能对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有所参考。某企业于1983年上半年与美国一厂商签订了一项引进技术和设备(先付款)的补偿贸易合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特征及我国引进技术能力两方面分析我国在接受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原因分析提出:在我国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应争取主动地位,引进一些真正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技术升级的世界高新技术;同时,还应增强我国技术引进的能力,完善技术要素市场,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主动出击,以求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面对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趋势,要增强我国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更要通盘筹划,系统运作。因此,应合理加快组建国内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技术是工业企业的生命线。引进先进技术,并使引进的技术内化,加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真正活力。近代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章华毛绒纺织公司的技术引进包括机器设备和技术人才。机器设备引进具有的先进性、配套性和渐进性特征,以及引进技术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增强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内化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应用水平,使企业扭亏为盈,获得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关部门曾对引进项目作过统计分析,发现引进技术中的标准资料竟占全部技术资料的30-70%,而且体系完整,结构严瑾。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国外成熟技术的反映,有些还集中了大量的专有技术。如果我们在进行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的同时,对所引进的项目进行标准化审查,就可以判断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