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本文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了农村就业增长率,但提高了农民的工资增长率,提高了城市初级劳动力的工资增长率,但对农民工就业增长率存在倒U型影响,对城市高级劳动力就业存在U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人力资本增长放大了城市高级劳动力的工资增长率,但却削弱了初级劳动力对高级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驱动作用。人力资本增长会放大城市部门内部的工资差距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级劳动力工资的城乡差距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会逐步消失,人力资本增长会放大城市高级劳动力与农村初级劳动力工资差距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村部门的萎缩将使增长变小,初级劳动力驱动的增长将变小,但人力资本驱动的增长将变大。为缓和中国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与逐渐下滑的增长趋势,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和均等化以及户籍改革需要同时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
在货币经济中,土地具有货币特性而非实物的资本.从国际经验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名义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土地流转或货币化有利于中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土地货币化将增加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名义经济增长率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顺应经济周期自然规律、收入分配比例的调整和实施倾向于增加普通消费品等的产业政策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Cobb-Douglas函数推导出一种计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增加值形成及非农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并据此计算出了从1991-2002年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以及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分析表明,农村内部劳动力的转移不但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农民收入增长措施的效果越来越弱,人力资本投资受到人们重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务农收入,同时降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提高非农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包括扶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做好有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传统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考察和研究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Harris—Todaro模型的框架基础之上,分析了工资率差异,生产规模差异,以及城乡部门生产力水平即全要素生产率对二元经济体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近十年间的宏观数据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相关的度量并发现:相对于城市部门,中国农村部门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还很滞后,而为了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部门劳动生产率是唯一的可持续性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传统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考察和研究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结构特征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区域结构呈现出转移比重逐年上升,受到各城市产业布局的影响,省内外就业趋于平衡等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就业中存在速度慢、就业空间不足、转移能力弱、创业措施不完备等问题.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陕西省城市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在县乡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和农民工生活园区,有计划地实施并村计划等,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中部六省与江浙两省金融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五期间中部六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发现金融相关率与存贷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十五期间对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以外向型为主,金融危机的发生,迫切需要宁波消费增长对经济作出贡献。面前宁波的消费增长还存在着增长幅度低于GDP增长幅度,增长不均衡等问题,基于此,政府应通过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把握消费热点,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消费品市场繁荣;改善消费环境,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等举措来促进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所占比重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1/3左右: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农村转移出的13亿劳动力有70%以上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左右.大多数地市以下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十分庞大,与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国家对城镇居民在就业政策上的过度偏护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障碍。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和就业格局,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政府人力资本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政府人力资本进行了界定,将政府财政用于科教文卫和社保方面的支出统一纳入政府人力资本范畴,在此基础上,对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国政府人力资本支出的动态变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其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4年以来政府人力资本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1994~2005年间政府人力资本支出占GDP比重的提高促进了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增加,其中,文教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的增加提高了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而科学事业费的增加则对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具有负效应。最后,建议政府继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支出,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GDP就业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内在关系。要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必须保持快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提高GDP就业弹性。比较分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GDP就业弹性,发现由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更依赖于资本和技术进步,其GDP就业弹性、GDP对就业的“指数效应”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同时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资本有机构成逐渐提高和进一步的资本深化,GDP就业弹性也在逐渐下降。东部发达地区GDP对就业的“乘数效应”比边疆民族地区的大,说明了东部发达地区依然是吸收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地区,并提出增加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全面了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和结果,明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以及资源和结构因素等.通过对江西7县1997-2009年13年连续时间序列91个样本的分析,并结合对江西7县35村462农户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增加非农就业、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固定资产和其他农业投入能促进农民增收.建议通过重视农业地位,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运用帕加诺(Marco Pagano)的简单内生增长模型(Pagano,1993),分析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两个主要的因子———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率两个方面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在对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的分析基础上,将研究金融深化指标(M2/GDP)、反映金融结构的指标证券总市场与GDP比率(S/GDP)、资产配置效率指标PRIVATE、以及资产价格指标实际利率RR与储蓄投资转化率、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投资效率指标(GDPt-GDPt-1)/It,经济增长指标人均GDP增长率(GPGDP)。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各个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一贡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并对两个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对GDP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以农村和乡镇非农产业吸纳为主,其次为城市化的吸引。但从分析模型中显示,城市化变量的影响系数不大,说明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有限。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还是以农村和乡镇中的非农产业的就地转移为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工业扩张解决日益凸显的失业问题,而应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适当控制城市工资率的提高,同时重点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