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金融》(改名前叫《云南金融》)一份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的刊物,一份和我建立了深厚关系的刊物。我们现在是知音,不仅如此,她还是我与朋友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我耕耘并留连其中的精神园地。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意见》(工银发[2010]59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行为适应新时期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对员工队伍的新要求,使员工队伍建设与全行战略目标相适应、与业务发展相协调而作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刘廷焕 《中国金融》2006,(18):26-26
《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有特别的缘由表示祝贺,这个特别的缘由还要从我的工作说起。 《中国金融》杂志自1950年创刊起,一直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办,受到人民银行历任行长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人民银行对自己的这份刊物委以重任,寄予厚望。为了使《中国金融》杂志更好更快地发展,人民银行不仅关心刊物的定位、办刊方向等问题,还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我2000年2月25日起任人民银行副行长,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从此,这份刊物的成长、发展就与我息息相关了。  相似文献   

4.
戴灿涛 《时代金融》2005,(11):54-54
<正>如今,我从农村信用社基层社的一名信贷工作 者,成长为一名手握鼠标的“土记者”。在我工作角色 的转变里,总忘不了一本好刊物--《时代金融》。可 以说,这本好刊物牵引着我不断成长进步。 记得,3年前的金秋时节,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农 村信用社首次通讯员培训班,当时的讲课老师就给 我们推荐了现在叫《时代金融》的刊物,鼓励大家做 一个有心人,利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国金融》期刊的一名忠诚读者 ,又曾有幸参与过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值此《中国金融》创刊5 0周年之际 ,我衷心感激这个刊物数十年来对我的培育之恩 ,深为这个刊物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自豪 ,也为这个刊物的茁壮成长和美好前景而欢欣鼓舞。回顾从事《中国金融》编辑工作的经历 ,最突出的感受是 ,宣传工作无小事 ,每项工作 ,每一个环节 ,乃至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但就全局而言 ,千重要 ,万重要 ,坚持正确的宣传、编辑方针 ,对一个刊物的成长壮大最重要。《中国金融》创办之初 ,是由当时的金融学会主管 ,是学术理论性的刊物 ,…  相似文献   

6.
姜继桂 《中国金融》2006,(18):32-33
在众多的金融类刊物中,我更喜欢《中国金融》杂志。她是仅有的一份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一路走来的金融期刊。积淀是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她给人以沉甸甸的质感,就像她所承载和讲述的对象——金融一样。正如货币在市场上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一样,《中国金融》杂志在目前的金融类刊物中,同样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是《中国金融》杂志的特点,也是她的优势。金融类刊物的读者最想获得什么?就是权威人士的权威话语。这是我喜欢读她的最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推动经济金融改革──写于《福建金融》创刊十周年之际福建金融杂志社社长倪健鹤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作为我省金融学会和金融系统八行一司携手合办的刊物──《福建金融》问世已整整十个春秋了。在创刊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福建金融杂志社并以我个人的名...  相似文献   

8.
值此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作为工行的一名普通员工,我谨通过《金融队伍建设》杂志,向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各位领导和全体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恭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相似文献   

9.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中国城市金融》创刊15周年了.15年相识,15年相伴,翻着一期期《中国城市金融》,看着一篇篇可圈可点的文章,我不禁浮想联翩.15年的历程,使《中国城市金融》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刊物;15年的岁月,使我从《中国城市金融》的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细想起来,我与这刊物有三个层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玲 《新疆金融》2009,(12):78-79
10月的一天,突然接到《新疆金融》编辑部的电话,告知我《新疆金融》更名改版。也就是说,从此《新疆金融》这个新疆金融系统唯一的国内国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在物理意义上就再也没有了。我的心一下子很痛很痛。  相似文献   

11.
改版寄语     
《现代金融》的前身为《江苏农村金融》,于1983年创刊,1999年1月更名为《现代金融》,它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已走过了近30个年头。30年来,在社会各界人士及金融理论研究爱好者的热情支持下,杂志在刊物定位、版面设计、内容选题、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2.
杨贵荣 《时代金融》2005,(11):53-53
<正>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第四次恢复成立。同年, 我也有幸成为金融战线的一员,并与当时的《云南金 融》结下了不解之缘。2004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 《云南金融》正式更名为《时代金融》,更是成为我工 作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如今的《时代金融》,一篇篇蕴含经济金融理论 研究分析的文章,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出现在读者 面前,趣味性浓厚、可读性极强,令人爱不释手。尤 其是为适应时代经济发展步伐需要所设置的栏目,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非常高兴地向《金融队伍建设》杂志,并通过贵刊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改革发展的领导、同仁及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新年祝福!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金融队伍建设》这本杂志,我也是它的忠诚读者和作者。这是因为它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深度的解读等鲜明特色,为我们广大员工开启了一扇通往各种专业知识的大门,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广大员工了解全行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5.
马永伟 《中国金融》2006,(18):24-25
殷介炎在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期间,曾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在《中国金融》600期之际,他欣然为刊物题词:保持格调,积淀文化。他对本刊记者说,一本好的刊物,不仅仅记录和反映了历史,还厚积了文化。《中国金融》杂志就是这样的刊物。在创刊的五十多年时间里,通过600期刊物,对新中国金融事业进行全景式记录和反映的同时,也积累了灿烂的金融文化;反过来,文化也强化了刊物的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他希望,今后的《中国金融》杂志文化特色会越来越鲜明,文化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唐其 《金融博览》2007,(12):77-77
《金融博览》编辑部: 我是《金融博览》杂志的忠实读者,贵刊从《金融信息参考》改版为《金融博览》,我一直关注着它的发展和变化.我认为改版后的贵刊的确焕然一新,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仿如金融万花筒,使读者扩大了阅读面,满足了当今社会的读者需求.二是板块清晰,杂而不乱,既有面又有点,能紧贴当前金融热点,全方位、多视角地诠释社会关注的问题.三是重视基层工作,突出文化建设,吸引了更多的基层读者,扩大了刊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是从《中国金融》复刊起成为刊物的通讯员的。记得1977年,《中国金融》复刊前夕,冯春林同志到湖北调查研究,鼓励我为刊物写稿。当时我从学校毕业到机关工作不久,颇有热情,马上写了一篇报道稿寄到北京。一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  相似文献   

18.
《甘肃金融》2018,(2):73-73
各会员单位:2017年,在甘肃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金融》刊物的专业媒体地位进一步巩固,专业、理性、前沿的特色更加突出,成为一本集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刊物,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些成绩得益于特约编辑队伍认真审读、辛勤工作,严把政策、学术、专业和文字关。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特约编辑队伍的作用,甘肃省金融学会决定授予邹磊等12人为《甘肃金融》优秀特约编辑称号,并进行表彰奖励,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久违的喜悦     
什么是喜悦?信手启动电脑“百度”搜索引擎,眼前弹出了喜悦的解释:高兴、快乐。 但对于喜悦,当然在这里我必须说是“爬格子”的喜悦,真的是久违了。 那一天,我正在外出差,同事打电话告诉我,说《金融队伍建设》编辑老师找我有事。莫非是通知我的稿件要被采用吗?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金融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胜利闭幕了.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金融系统召开的第一次群英盛会,也是加强金融系统队伍建设,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一次动员大会.会上陈慕华行长作了《为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金融队伍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她在讲话中强调指出,金融事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一支适应金融事业发展的金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