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徽农村金融》2008,(10):23-26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第五条的规定,企业年金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问题带来的财政压力不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已经不足以解决员工们的养老问题,所以作为养老保险事业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开始备受关注。中国企业年金起步较晚,发展至今存在着覆盖面窄、投资收益低等问题,其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这些问题背后是企业建立年金意愿不强、年金资金投资过于谨慎、企业年金的制度激励、监管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就需要发展企业年金,改善这些问题,引入"自动加入"机制、扩大投资范围、加强税收激励和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企业年金是指以员工薪酬为基础,个人和企业分别按比例提取一定金额统放在个人账户下,由金融机构托管,并指定专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04年5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规定,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金融》2007,(10):28-29
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改上市和企业年金市场的逐步扩大,在前三年的坚实基础上,如何保持市场第一的竞争优势进而扩大企业年金业务的综合经济贡献度,对年金中心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打造中国第一年金机构的历史机遇。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企业年金中心赵跃总经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企业年金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年金这一前景广阔的市场。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探讨中国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1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颂了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结果,中国工商银行正式获得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资格,成为首批获得此项资格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唐山市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壮大、日渐成熟的一年,也是决定企业年金市场格局及各家银行未来市场占位的关键年。工行唐山分行在总省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打造“第一年金管理机构”为目标,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战之必胜的决心,亮剑竞争,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8.
11号令的出台,使得一度处于混乱的企业年金市场开始回归理性。2011年1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1号令"),其意图在于促使处于混战之中的年金市场这一新生事物走向有序发展。在今年5月1日《办法》正式实施以后,《首席财务官》记者走访了以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总经理陈玉祥、平安养老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学连、博时基金副  相似文献   

9.
增幅快但规模小 我国企业年金(以前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从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有16年的历史,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的数据,截至2006年年底,企业年金存量规模约有910亿,与2001年200亿规模相比增加了350%,年平均增速为35%,增速看似较为可观,但仔细分析数据我们就会发现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实在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农业银行拿到了年金基金托管人的资格,成为全国58张年金牌照之一。总行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企业年金营销的各项工作,省分行也做了相应的工作部署,并按总行的要求进行了一次客户资源调查。但工作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年金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深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揣冒昧,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和日本年金信托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对我国企业年金信托化管理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以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以及地方社保机构和行业管理的企业年金向具备资格的专业机构移交为标志,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开始进入健康、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以信托为基础,有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四个角色,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有的企业出于风险考虑,或者为了平衡各管理机构的关系,也有管理机构资格分布等原因,形成了多种管理组合,如“全分拆”“2+2”(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等,结果造成了受托和账户管理相分离。无论从国际惯例看,还是国内实际运作表明,受托和账户管理分离不利于提高企业年金管理效率,对企业年金基金受托和账户管理进行整合,采取“受托账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更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年金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年金计划的管理与运营。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年金市场春意渐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已有20周年、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也达5周年,但企业年金市场始终处于"慢热"状态,在规模与效益间踌躇不前。与此同时,我国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GDP总量的持续扩大也使得国民有理由对未来养老待遇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林若尘 《中国保险》2014,(10):33-35
从2004年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以及随后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牌照发放开始,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到目前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和实施办法出台,确立了企业年金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建立、市场运营管理、政府行政监管的制度框架和运行规则。全国现有年金管理机构34家,共计57个资格,其中受托资格10个、账管资格17个、投管资格20个、托管资格10个。  相似文献   

15.
王莉春 《甘肃金融》2016,(11):15-17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第二支柱,对保障、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探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中小企业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积极性不强,企业年金投资种类匮乏、收益率低,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健全,企业年金监管机制有待完善等,提出了降低中小企业实行企业年金的准入门槛、建立专业多元化的投资管理组织、制定统一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协调有序的监管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晓倩 《福建金融》2006,(12):20-22
企业年金的性质决定了它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必然性,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不成熟制约着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基于中国企业年金投资现状及其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实现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养老体系之一的企业年金制度,从2004年正式推动和全面规范铺开以来,虽然政府和各金融机构对此市场非常看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企业和员工不愿接受企业年金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明明守着一片广阔无垠的蓝海,为数不多的竞争者却毫不意外地将其厮杀为一片红海。国内企业年金市场不仅需要“规矩方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这个注定会生机勃勃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年金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莹 《上海金融》2008,24(3):36-38
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趋势,有必要借鉴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吕文 《上海保险》2008,(1):61-61
日前,备受瞩目的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名单浮出水面,泰康养老、泰康资产分获受托、投资管理两项“牌照”,加上原来已获得的账户管理人资格,泰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企业年金服务体系,较为完备的企业年金业务管理链条,为其建设“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的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