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 利用2006 ~2015 年我国30 个省域数据,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 在传统的回归模型中加入空间溢出效应, 对我国金融深化、 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创新在空间上有很强溢出效应, 金融深化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有促进作用, 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 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抑制作用; 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而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反而产生了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揭示了 2006~2017 年我国30 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 科技金融经费力度、 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 4 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 “东强西弱” 的局面; 科技金融资源、 科技金融经费、 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 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金融政策制定、 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二元Var模型, 采用全样本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进一步采用滚动窗口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这种长期关系的结构性变迁。研究结果表明, 从长期来看, 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对称关系, 即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未能带动金融发展。更进一步,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历了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变迁。这种结构性变迁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东北振兴战略” 政策效应的显现, 金融供给政策的推动效应逐渐放大, 金融需求机制不断发挥作用。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金融供给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推进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改革, 打破原有过度“行政化” 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 ),对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在金融集聚不断深化的制度条件下,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金融集聚程度越高的地方,能从市场一体化获得更多的收益。市场一体化程度高的地方,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越明显,二者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已显现。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的集聚。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市场一体化改革和金融集聚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在金融集聚不断深化的制度条件下,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金融集聚程度越高的地方,能从市场一体化获得更多的收益。市场一体化程度高的地方,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越明显,二者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已显现。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的集聚。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市场一体化改革和金融集聚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证分析层面对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探讨。基于我国 2000~2015 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单独的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则对经济增长起显著性正向作用。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将抑制经济增长,也会间接阻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从金融机构与创新企业相接轨共同提高创新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基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将金融创新内生化,构建包含金融创新要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出金融创新是工业增长的重要条件。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增长方面,尚未涉及金融创新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运用VAR模型探讨金融创新与工业增长的动态关系。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对工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正向作用时效长于负向作用时效。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增长对金融创新冲击的反应呈现波动性,且重工业部门波动性强于轻工业部门,波动幅度差0.05个标准差。  相似文献   

8.
《冶金财会》2018,(1):32-34
<正>我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党金融改革所取得的新思路、新成就;从金融业态风险防控、监管规范入手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国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总结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等重点任务及目标要求。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金融业如何处理好服务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机理出发,构建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多方程模型,利用199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系统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互相影响,但作用方向具有差异性。金融发展规模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因素,但金融效率严重制约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发挥。金融产业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升级,快速发展的金融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发展起着巨大的拉动效应,金融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二者具有较大的相互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东北三省 31 个地级市 2003~ 2017 年的面板数据, 基于门槛模型对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存在门槛值为 2.3464, 当小于这一阈 值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相关关系, 当大于这一阈值时,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 因此本文认为要在合理门槛区间内进行适度去杠杆, 切勿盲目降低杠杆率, 要做到既能使金融健康发展, 同时经济可以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从而为东北地区经济改革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运用中国30 个地区的面板数据, 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同时, 政府财政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8~ 2017年全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 通过DEA模型测度我国的金融创新水平; 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金融创新、 新型城镇化及经济增长的动态演变过程加以阐述; 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及局部莫兰指数散点图, 分析三者的空间相关性; 采用超越对数函数, 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创新、 新型城镇化以及二者交互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省域经济增长、金融创新和新型城镇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 金融创新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显著, 但二者交互项却抑制经济增长, 说明二者融合度欠缺, 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基于此, 应充分认识到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是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 而加强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引致金融创新活动是扩大资金供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用模型,检验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就全国总样本来看,股市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另外,金融效率也能显著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就东、中、西部分样本来看,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为明显,检验结果不尽相同,但是都支持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伟  郑月明 《山东纺织经济》2011,(12):17-17,122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较快的区域,金融发展对我国东部经济增长起着什么作用呢?本文以中国东部各省1985年—200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时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通过内生的AK增长模对该理论进行了阐述,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金融发展相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差异,当两者协调发展时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 当金融发展快于实体经济发展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这种负面效应主要是因为快速增加的信贷带来了资本形成率的下降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稳定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1953~2007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应大力提倡合理用能、节约用能。  相似文献   

17.
金融系统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与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总体和分区域为样本,主要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分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金融分工体系构建与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在考虑金融发展因素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仍为正效应。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且金融发展对分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其中,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重要。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产业分工水平的提升,进而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文献较多,且随着经济计量技术的发展,学者们逐步从更广范 围和更深层次来实证检验二者的关系。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金融因素纳入到改进 型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并充分考虑到研究的时限性问题,收集了69个国家1991~2013 年间的数据资料,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估计方法,以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 国家为横截面单元,以新的视角检验经济货币化、信贷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结果表 明经济货币化、信贷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关系,且对于不同经济体呈现的正负效应 及弹性并非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GDP增长与能源及交通运输业发展关系之浅析国家经贸委鲁俊岭一、90年代以来GDP增长与能源、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及其关系的变化1GDP发展情况。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较大改革,先后出台了财税、金融、投资、外汇外贸、物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能源消费量随之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很大压力.因此,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入手,首先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和节能率等指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然后运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弹性系数分析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碳排放特征,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