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创新者     
《三联竞争力》2007,(3):158-158
至今,德隆危机爆发已一年有余,但德隆危机远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2.
李彤 《商界》2007,(4):118-123
委身德隆是为了汇源的发展,离开德隆是为了汇源的生存,辞掉摩根是因双方感情不合,台湾统一出局是运气太差……这一切都集中发生在朱新礼身边,恐怕不是巧合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3.
德隆被盼望死去。德隆陷入一场全民审判。至今,德隆危机爆发已一年有余。但德隆危机远远没有结束。据说.早在1993年,新疆有人为唐万新算了一卦,预言他在40岁时将一贫如洗,当时正在股市上进行原始积累的唐把它当作笑料四处宣扬。但生于1964年4月3日的他.在40岁生日刚过10天后.看见了旗下股票不可抑止的全面暴跌。从资本市场起家的德隆最终因为银行追债而资金链断裂.从“玩钱”到“被钱玩”,个中滋味耐人琢磨。曾有人在1999年将德隆称为悲剧式英雄,对此的解读是:德隆做产业整合是英雄。但在金融领域一定是悲剧。时至今日,尽管对德隆产业整合战略尚存争论,但对其优质遗产的争夺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整合效果已显露出来。而德隆深陷金融泥潭之中.一方面说明了其自身在金融领域的原始和幼稚,另一方面则在考问着身边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4.
自从汇源与可口可乐的并购案被商务部否定后,这个中国最大的果汁企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煮熟的鸭子飞了,这让1992年淄博起家、1994年迁京、2007年香港上市的山东大汉汇源董事长朱新礼感到郁闷之至。  相似文献   

5.
媒介     
《品牌》2005,(9):6-6
<正> 德隆周年祭德隆被盼望死去。德隆陷入一场全民审判。至今,德隆危机爆发已一年有余,但德隆危机远远没有结束。从资本市场起家的德隆最终因为银行追债而资金链断裂,从"玩钱"到"被钱玩",个中滋味耐人琢磨。曾有人在1999年将德隆称为悲剧式英雄,对此的解读是:德隆做产业整合是英雄,但在金融领域一定是悲剧。时至今日,尽管对德隆产业整合战略尚存争论,但对其优质遗产的争夺则从一  相似文献   

6.
德隆败因之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德隆危机无疑是中国财经界最大的事件之一。德隆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旗下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德隆曾是中国产融混业经营的先锋,在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方面影响了很多企业;德隆又聚合了中国所有民企的问题,引发区域性经济和金融的震荡。其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数年,又是产业整合大张旗鼓的巨人,终因扩张过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引发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激起了市场深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德隆迷雾     
子告你将德隆危机进一步推向深入发展,也许德隆只是想传递一种信息:如果银行逼债过急,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2008年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困惑的一年,从年初到现在,几乎每一个月份都有不同的企业爆出影响力巨大的危机,分众短信门、抵制家乐福、万科10元门、汇源并购、三聚氰胺、华硕笔记本、微软黑屏事件……从企业的声誉危机、品牌信任危机到产品质量危机、广告代言人危机,危机之火就如让人无法回避的病毒一样不断地出现,这不仅让众多企业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朱华海  慧敏 《商界名家》2005,(11):30-32
作为中国拯救民营企业的第一大案例.德隆太悲哀又太幸运了.德隆危机曾惊动国务院.是因为德隆这个民企舰队太庞大又太复杂了。德隆从出事那天起.就在自救和他救中反复挣扎.至今仍在悬崖边上。  相似文献   

10.
吴晓灵现在的身份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而她更让人熟知的头衔,是从 2000 年到2007 年担任的人民银行副行长。2003 年,唐氏兄弟控制的德隆已是金玉其外,入不敷出。到 2004 年 5 月底,德隆彻底溃败,轰动全国。北京马上成立了以时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为首的工作小组,专门处理德隆引发的资金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沱牌命舛     
莫响 《糖烟酒周刊》2004,(22):B001-B001
得知因德隆危机沱牌下嫁泡汤的第一感觉是沱牌命舛。由此突然就想到了那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沱牌不是红颜,沱牌是白酒,是悠悠岁月久、滴滴都是情的与红颜一起相伴英雄左右的美酒。可惜德隆不是那个英雄,如果算是,那也只在曾经。  相似文献   

12.
复星的快速成长在成为一个经典案例之前,会不会也出现德隆一样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结局并不意外,一度震动中国的“德隆危机和重组”,最终以德隆资产被“清算”,灵魂人物唐万新在武汉接受审判而告终。德隆的罪与罚是什么,其原型是什么,造就德隆式危机的机理是什么?本刊创刊号就曾经异常清晰地鉴别,包括德隆在内的中国一批大企业,以类GE 的“产融结合”,作为喧嚣一时的“战略价值”宣言,是一个伪命题,并没有创造客户价值的基本商业支点。但它本质上也投射了一代中国企业,在既定的时代环境下,试图把握自身命运和改变生存环境的深深的内心愿望。在本期,本刊以“中国第一市场化重组”作为典型案例,全景展现国家力量主导的德隆重组进程,梳理其最重要的脉络是什么,最重要的博弈是什么,最重要的悖论又是什么?这实质是对“德隆危机”的另一种还原。它也再一次让我们在基本事实的导引下,更清晰地面对造就德隆式危机的机理。这可以视之为德隆的“剩余价值”。在这一场所谓“市场化”重组中,几种身份的力量纷纷卷入其中,展开对德隆重组主导权、对德隆资产的争夺和博弈,这既包含国家权威机构,也包含利益相关的地方政府,中粮等央企和地方国企,以及更为市场化的力量——三林、万向等中外公司,而每一次重组思路的变更,资产的处置和争夺,都深深触动和牵涉复杂的政经利益体系和其运行良久的“规则”。国家力量出面重组危机之下的德隆,曾经被视为中国政商关系的一个新的起点。但作为“市场化”重组的公司主体,德隆被迅速边缘化,捆绑国家机器的“救赎”,并没有改变其命运,德隆最终消逝了,而一个“新的德隆”并没有诞生。德隆的兴起、危机和被重组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式的政经环境,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本质问题。人们依旧在追问:为什么中国本土企业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展现它的进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盛衰的循环,走出企业大震荡的政经周期?在这样悖论的环境中,德隆“废墟”上留下的“产业整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理念,被审判式地视为本土民企“做大”的妄想和道具,而没有“合法性”。在重组中,对于德隆资产的激烈争夺,已显示“产业整合”并不是毫无价值。而事实上,跨国公司和国企都行进在同样的进程之中。典型如在上世纪末,柯达通过并购中国感光企业,重组中国的感光行业。随后是李荣融治下的国资委,以合并和产业整合,试图组建大国企集团。这两者都被视为国家战略的应有部分,而获得了“合法性”。德隆的危机和重组再一次提醒我们,这个国家政经环境真正缺失的价值和要经历的磨难。以此记之。(文/袁卫东)  相似文献   

14.
唐立久 《商界名家》2005,(10):23-25
我是在1985年与唐万新相识,并观察、跟踪德隆20年。从2000年起.每年至少与唐万新及德隆高管交流4—5次,对德隆和唐万新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研究。德隆成也资本市场,败也资本市场。但很少有人知道德隆操盘者唐万新为什么要拿自己的人生到资本市场去下赌注。这得从唐万新创业的初级阶段谈起——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德隆危机无疑是中国财经界最大的事件之一.德隆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旗下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德隆曾是中国产融混业经营的先锋,在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方面影响了很多企业;德隆又聚合了中国所有民企的问题,引发区域性经济和金融的震荡.其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数年,又是产业整合大张旗鼓的巨人,终因扩张过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引发资金链断裂而轰然例塌,激起了市场深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商务周刊》2009,(13):19-19
6月10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华平基金已经于5月19日放弃对其所持的汇源果汁65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共9898万股股份,相当于汇源果汁总股份6.74%)实施行权。根据汇源2008年年报显示,华平基金在汇源果汁持有的权益折合比例为6.91%,是继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达能之后的第三大股东。华平基金早在2006年汇源果汁正式上市之前就开始渗透汇源,与达能、荷兰银行、香港惠理基金等机构一起向汇源果汁投资2.225亿美元,拿下汇源果汁35%股权。  相似文献   

17.
协作直通     
《国际广告》2014,(3):128-128
奥美中国成为汇源果汁合作伙伴 北京奥美中国成为汇源果汁品牌代理商,将在2014年共同推出一系列创新的品牌及产品营销传播举措,以消费者行为为导向,强化汇源果汁品牌领袖位置。汇源果汁公关部负责人表示:“2014年,品牌创新将是汇源果汁品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选择奥美源于其在品牌定位、创意、消费暂洞察和沟通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成功经验,以及奥美集阿的全球网络和丰富资源。合作将拉近汇源与消费者的距离,推动果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事儿不断。唐氏兄弟的德隆危机尚未结束,素有资本玩家的张海已陷入困境,被称为民营传媒大亨的覃辉也传出负面消息。接下来,轮到了自2001年以来备受争议的顾雏军,这一次他似乎麻烦不小。  相似文献   

19.
他笑起来,朴实、真诚。他喜欢穿胸口印着汇源字样的蓝色衬衫,谈起农作物时最起劲。这个没有一点架子、说话带着地方口音的山东汉子就是被称为“福布斯漏网富豪”的汇源总裁朱新礼。朱新礼做事踏踏实实、不事张扬,但做出来的事却多少有些张扬:将一个破产的国营罐头厂打造成中国果汁业第一驰名品牌、与神秘德隆牵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的民营企业家。因为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人们很难看清那个成功汇源背后的朱新礼,更难深入读到他背后的故事。本刊近期对朱新礼进行了独家专访,力求全面展示他鲜为人知的创业历程和心态。  相似文献   

20.
德隆周年祭     
2005年6月7日,德恒证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在重庆开庭审理,这是"德隆危机"自去年爆发以来第一起进入刑事审判程序的案件.一年多时间里,围绕德隆崩塌,各种消息充斥耳边,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媒体,几乎都表达着一种心声:德隆当亡!大有全民审判之架势.德隆作为某种"象征",被盼望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