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引导农民从家庭联产承包走上企业化的道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选择,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跨世纪工程。本文试就农业企业化的缘起、意义和运作问题展开初步探讨。缘起: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业经营大户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大户”在实践中的普遍出现,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个必然产物,是邓小平曾经预言的农业第二次飞跃开端的标志。“大户”的以雇工劳动、适度规模为特征的经营方式,体现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带动了农村土地关系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经营大户     
“经营大户”这个事物和30多年前出现的“包产大户”一样,都是农民群众自发地创造出来的。这里明确要回答两个疑问:第一个是根据调查案件分析,能断定经营大户方式是必然的趋向吗?有什么理论前提?第二个是为什么非要叫“经营大户”?过去的地主老财也叫“大户”人家,那不是犯忌吗?这里涉及另一个重问题是如何降低政策成本和提高政策效益的问题。追求时间效率,也是政策实施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撑条件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 ,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 ,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 ,形成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样做 ,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 ,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 ,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 ,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决定》用大篇幅详细地表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特征和内容 ,是意味深长的。我们理解 ,这段表述至少包含5层含义 :一是揭示…  相似文献   

5.
6.
当前,以粗放经营、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小农经济模式与社会化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面对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如何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创新经营方式,指导农户开展土地流转,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关系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江西省丰城市坚持“政策引导、分类竞标、大户开发、各方受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优先、服从规划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有组织的有偿转让。以自然村为单位,…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属丘陵山区,传统农业比重大.近几年,我们立足本区实际,面向大市场需求,以民营私有为主体,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大户,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目前,巴州区已发展农村专业大户2.74万户,年创税2100余万元,示范带动了4.5万户农民发展种养业,初步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  相似文献   

8.
大户经营: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大户对推进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大意义,其产生是家庭承包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但家庭承包经营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农业大户发展的限制因子,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业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全市农业逐渐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态势,农业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农户与规模经营组织双向层面分析农业规模经营组织与农户土地流转的供求决策准则,用以解释不同农业规模经营组织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农户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转出土地的租金决定土地转出;农户劳动力要素的总收益、农村社会的特征决定农户对规模经营组织的有效需求。规模报酬与技术进步所要求的最低规模决定规模经营组织的土地转入需求;规模报酬预期,包括土地租金在内的交易费用小于土地转入的纯收益,以及技术进步的资金充足,决定规模经营组织类型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户的生产经营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纯农业向多种经营类型转变。农户从业类型的改变趋势必将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贫困县农户的从业类型将呈怎样的发展趋势?其趋势效应如何?本文以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湖南省新化县为例,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贫困县农户选择从业类型的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并预测结果进行了效应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有利于贫困县农户的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以油茶种植户这一微观经济主体为调查对象,对中国油茶种植主要省份——福建省的农户油茶树经营行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来展现农户的油茶经营行为特征,为整体把握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微观基础。研究表明:现有油茶林中,老油茶林比重最大,家庭经营规模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以荒山荒地为主,油茶经营在农户家庭林地资源配置中处于劣势地位,大部分规模较小的油茶地块的经营管理方式粗放。近5年来新造油茶林经营规模有扩大的趋势,规模化油茶经营农户对油茶抚育技术采纳行为增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利用和农户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5.
上海福易得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订单农业的实践表明,企业产品品牌的重要性会直接影响企业参与订单农业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订单农业的有效载体,农产品行业协会在订单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监督、协调和服务作用;同时,订单条款的安排也会影响订单的履约率。  相似文献   

16.
In the literature on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both labourers and workers are conspicuously absent. He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has been defined in terms of whether the farm household in question is able to yield an energy surplus when its members and the animals in its possession are obtaining an adequate ‘energy income’ or Calorie intake.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590 farming households in the state of West Bengal, India, during 2004–5, four progressively stricter definitions of sustainability have been proposed, defined and applied. The method of energy balance analysis was followed. A negative surplus was found to be near‐universal across size‐groups in terms of the net area sown (NAS), the gross cultivated area (GCA) and agro‐climatic zones. The threshold output for a non‐negative surplus during the cultivating period was 700,000 megajoules (MJ); in terms of the GCA for a positive ‘full and final’ annual surplus, it was 3 hectares, and in NAS terms it was 2.5 hectares; against NAS per household size, it was 0.6 hectares, for ensuring a positive surplus beyond the annual sustainability. No evidence could be found in favour of household size a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negative surplus.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户信息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业信息如何进村入户、如何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农户信息化的概念,并在分析发展农户信息化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的信息服务和农户信息素质两个角度提出了实现农户信息化的途径,对解决农业信息入户和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different patterns of farm‐level diversification affect the income levels of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rural household survey, the empirical results exhibi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versification effects across rural income strata and variou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iversification, especially involving nonfarm employment and migration, brings a monetary premium to low‐income rural families and an income discount to high‐income familie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suggest the encouragement of labor‐intensive enterprises in rural areas and improvement of labor quality through rur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9.
铁搭是一种人力翻耕工具,战国时期已出现二齿铁搭。从明中期开始,以铁搭翻耕逐步替代牛耕,成为太湖地区主要的稻田土地翻耕方式。这一转变是由多种因素所促成的:技术方面,牛耕不适应深耕要求,而铁搭具有深翻功能;经济社会方面,牛耕成本高、耕牛饲养风险大,而铁搭成本很低,人力耕作的费用也相对低廉。明清时期人力铁搭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稻田深耕质量,为太湖地区适当密植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近现代,太湖地区传统稻作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效率低下的铁搭逐渐退出大田作物的整地,一般仅用于小规模土地如自留地的翻垦作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武汉市城乡交错区被征地农户的样本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据,反映了大城市边缘区农户对农地城市流转的认识和态度,运用期望净现值和临界值的计算方法,在分析农户决策变量的基础上,从农户角度进行决策计算。结果发现:城乡交错区的大多数农户在面临土地流转时都会表示出保有农地的意愿;有流转意愿的农户和实际发生流转的农户在区域上不一致;当未来农地收益和农地流转收益不能确定,可能出现较大波动时,农户会更趋向于保守的选择而保有农地,对流转持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