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市顺义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联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顺义区为例,基于1996-2006年顺义区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分析,得出两者都以快速增长为变化特征,造成顺义区境内近10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高达区域总面积的1/5.这一趋势与国家及北京市大力倡导的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和严格保护优质耕地思想相悖,急需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联动的思路来规划调控用地.通过以行政村为单位,构建"土地自然生产能力评价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并应用ArcGIS6.5和SPSS11.5的分析功能,将两套评价结果空间叠加,生成高生产能力高发展潜力、高生产能力低发展潜力、低生产能力高发展潜力和低生产能力低发展潜力四个类型区域,并分别提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以来,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发展规划的调整,特别是“村村冒烟、乡乡点火”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使余杭区许多平原绿地被蚕食,“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景象逐步被破坏,人均绿地面积低于杭州市主城区水平。近年来,余杭区以生态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工程绿化、借地绿化、义务植树等方式,不断加大绿化造林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07年10月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提供思考和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数据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搜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情况相关数据,通过ArcGIS 10.2软件,得到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河南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2010年占河南省土地总面积的63.12%。2005~2010年,河南省的耕地转移面积最大,为5.055 4万hm~2。其次为水域用地,转移面积2.184 8万hm~2。草地转移面积最小,转移面积为2 424hm~2。水域用地动态度变化为7.49%,未利用地动态度变化为6.86%,耕地变化动态度最小,为0.48%。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转移,转移面积为13.403 1万hm~2。林地主要向耕地转移,转移面积为1.617 4万hm~2。未使用地主要向耕地和水域用地转移,转移面积分别为2 568hm~2和7 673hm~2。[结论]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未利用地主要向耕地和水域用地转出。河南省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水域用地,最小的是耕地。建议相关部门,依据各地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土地利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Fragstats 4.2软件以研究区内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农林用地的空间数据为基础,选择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为量化分析指标,来研究每个绿地的景观破碎程度、形态指数和景观优势度,通过这三个维度实现对该研究区内的绿地系统进行全面立体化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影响因素对于探究城市内在演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建立2002~2007年和2007~2012年两个阶段建设用地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分析了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2002~2007年),深圳市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建设用地变化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主要的解释变量是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第二产业产值变化,坡度和高程,而在第二阶段(2007~2012年),深圳市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建设用地变化表现为存量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变化,主要解释变量是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第二产业产值变化,人均GDP变化和人口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对徐州市2001年,2005年,2008年3年的建设用地覆盖情况进行提取,探究比值植被指数应用于建设用地提取的可行性。通过比较2001—2008年间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发现徐州建设用地覆盖呈增长趋势,2005—2008年较2001—2005年增速稍缓。结果表明,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对遥感影像分析,可以快速地获取建设用地覆盖变化情况,为未来几年发展的预测与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海河流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地区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通过研究海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为优化海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ArcGIS和SPSS软件等工具,通过空间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结合经济社会和自然驱动因子,探索了1990—2015年海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1)1990—2015年海河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变化率达到3683%; 面积占有率由667%上升到913%。(2)1990—2000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耕地变化显著, 2000年之后变化幅度减小。不同时间段内,海河流域各种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基本上具有一致性。(3)从空间上看,北京市的建设用地由中心向外扩张,渤海湾沿岸建设用地扩张明显。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未利用地减少幅度最大,面积下降了1607%。(4)1990—2015年耕地是转出面积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林地。(5)从驱动机制来看,导致海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GDP)、人口增长,其次为气候变化,主要是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结论]1990—2015年该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显著变化。国家施行的经济、生态政策对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一定影响。该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漳州市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漳州市1997~2004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揭示漳州市土地利用的特征,分析了漳州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过程及区域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漳州市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减少—增加阶段性变化过程;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占了1997~2004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76.9%;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建设用地的扩张,分析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利用江苏省2005年至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扩张强度两方面对建设用地扩张时间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标准差椭圆得出建设用地重心,从建设用地重心迁移距离、重心迁移方向、重心迁移速率等方面对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越来越引起重视。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手段,分析了1991~2005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与单项土地利用类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在1991年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武汉市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的面积迅速增加,水体和绿地的面积变化保持稳定。(2)经济增长是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其次为人口增长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入世与绿色食品营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世把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紧密的连为一体 ,许多行业都会感受到国际市场极富挑战性的冲击。绿色食品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新兴行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 ,在这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时机 ,应如何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着重从市场竞争方面分析入世对绿色行业造成的影响 ,认为绿色食品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要从产品、定价、销售渠道、促销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绿色食品营销策略 ,全方位拓展绿色食品市场  相似文献   

12.
绿色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中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贸易障碍。企业应强化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开展绿色创新,主动进行绿色认证,全力打造绿色产品和绿色企业形象,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应实行绿色GD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 ,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在 1992年之后GDP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但是单纯追求GDP的快速增长 ,已使我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面临危机 ,为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应实行绿色GDP。本文分析了GDP的历史局限性 ,系统论证了实行绿色GDP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矿业开发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产生了负的外部性。运用外部性分析和减排费用—污染水平分析表明:当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减排成本时,实现了绿色矿业。因此,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绿色矿业要求环境扰动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区域初始环境容量的均衡点。这一结论可进一步为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理论背景下,经济转型期,地质公园面临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为使地质公园所在区域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地质公园绿色发展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以绿色发展理论为指导,反复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倡导从自然到人文,宏观与微观结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地质公园绿色发展研究之中。研究认为:地质公园绿色发展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应以地质公园为依托,采取相应的手段与途径,加强绿色管理,促进所在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laborate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experiential quality dimensions, experiential trust, emotional attachment, experiential image, switching experience, experiential satisfaction, and experiential loyalty from the green perspective. The study findings are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analysis of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560 customers at one green restaurant in Taipei City, Taiwan. The findings show that investing resources in an increase in the experiential quality dimensions and a decrease in green switching experience is useful to enhance green experiential trust, green emotional attachment, green experiential image, green experiential satisfaction, and green experiential loyalty.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的林业绿色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会计的国际化,使我国的会计走上“绿化” 的进程。绿色会计是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是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相互交差,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生态会计科学。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绿色会计问题的思考以及林业会计“绿化” 的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信贷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形式。介绍了绿水信贷新理念、定量评估技术系统及在肯尼亚、摩洛哥和中国的应用;通过分析绿水信贷与中国流域生态和水资源补偿建设的关系后认为,绿水信贷及其定量评估技术系统可以应用到流域生态和水资源补偿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从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角度,结合SWOT分析矩阵,剖析了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营销内部环境的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根据其内外环境的优劣势进行组合,提出了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企业在应对内外环境优劣势时应采用的具体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一个谋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时代正在来临。对于企业而言,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绿色"经营,是为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长远、独特竞争优势的途径之一。本文就中国企业的绿色发展问题展开探讨,分析企业绿色战略管理的必然性与意义,提出中国企业绿色战略管理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