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针对海南省农业旅游区划及空间发展优势展开研究,以期为弥补海南省农业旅游研究缺陷和政府制定区域农业旅游发展方向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2012~2016年海南省农业旅游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年接待游客数量、年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历年变化情况,计算5年间的增长率,分析其农业旅游发展趋势及对当地农业和农民的影响。采用资料分析法整理海南省的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明确海南省农业旅游区划及其主要休闲农业资源状况,分析各区域发展的空间优势。[结果]2012~2016年海南省农业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年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连年递增,年接待游客数量年际间略有波动,5年间,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增长83.09%,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48.15%,年营业收入增长103.4%,从业人数增长率达到579.31%。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农业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形成地方特色,农业资源投入旅游的比例达到80%以上,并建成很多休闲农业园和热带植物观光园。海南省根据地理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将全省的农业旅游划分为5个区域,各区域具有独特的休闲农业资源和空间发展优势。[结论]海南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迅猛、势头良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色农业、特色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为农业旅游提供强大资源库;全省农业旅游形成五位一体的总区划,能够有效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  相似文献   

2.
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凭借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针对目标市场,为方便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而设计,用交通线合理连接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区和旅游点的线性连续空间。它的种类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景区内联系各个景点的小尺度游览线路;二是联系旅游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的景区外大尺度旅游路径。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旅游区不仅以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蜚声海内外,更以奇山异水,神奇的地下旅游宫殿而著称于世。为使五台旅游区能迅速全面地得到发展,本文仅从旅游资源的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开发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大连市旅游系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得出了其旅游空间布局不平衡、旅游中心地体系不健全、旅游发展互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大连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的5种途径:加强各旅游区的空间合作、构建一体化的旅游圈、构筑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构造结构完善的旅游空间格局、统筹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旅游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关于旅游线路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季节性的研究较多,而从时空结合角度对旅游线路进行的专门研究则鲜有涉及.为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设计旅游线路,并为旅游者在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出游线路提供一定参考,文章运用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徐州国内出游线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并绘制出时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出游线路以二日游为主,一日游出游半径集中在250~300公里,二日游集中在450~500公里;线路节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个性化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个性化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体系。[方法]运用GIS102操作平台对江西省119个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计算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资源要素价值、开发价值和社会效益组成评价层,下分14个指标,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江西省红色旅游区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不均衡; (2)在评价准则层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大,为0647 9,其次为社会效应,权重为0229 9,开发条件权重最低,为0122 2; (3)指标层权重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资源完整性、教育性和组织管理,权重值分别为0162 0,0116 5和0111 7。[结论]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区数量较多,但整体呈集聚型分布特点; 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高,且整体资源禀赋较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及其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文章对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型论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根据农业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对指标的打分值与指标权重值加权计算各类型农业资源价值指数并分析资源价值。[结果](1)根据农业资源分布、地理环境、气候天象、人文特色,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划分为地文农业旅游区、水文农业旅游区、气候天象农业旅游区、生物生态农业旅游区、人文农业旅游区5个区域,各区域各有特色,差异性明显。(2)根据各区域资源价值指数分析看出,气候天象农业旅游区的资源价值最大,其次是地文农业旅游区,然后是水文农业旅游区和生物生态农业旅游区,人文农业旅游区的资源价值最小。[结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农业旅游资源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五大发展区域中,气候天象农业旅游区和地文农业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价值较大。黑龙江省可以持续开发建设这一类农业旅游项目,并根据季节性与地理环境特征着力打造冰雪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区域旅游系统进行了评析,提出了区域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认为这一概念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实践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然后对这一系统的组成进行了探讨,并对各子系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最后研究了目的地空间系统的动态演变,并针对各发展阶段提出了政策重点,增强了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究辽宁旅游网络关注度动态演变与空间差异,对游客选择出游时间以及旅游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百度指数数据分享平台,以2014-2018年辽宁旅游网络关注度搜索指数作为研究数据,运用季节集中度、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地理集中指数等地理数学方法,研究辽宁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与空间差异,并结合SP...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考察并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试图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为今后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西北地区其他省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甘肃省在建的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规律,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最邻近指数R=0.71,表现为凝聚型分布,地理集中指数Z=26.73,均匀度C=0.016,表现为非均衡集中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核密度分析的集聚程度,将示范村空间分布划分为三大片区,共形成5个中心区, 1个次中心区。[结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呈凝聚型分布,区域分布呈现出非均衡集中型状态,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乡村旅游示范村密度在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多中心发展格局。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格局受地形地貌与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政策、人口与经济、客源市场与交通、文化等人文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公布的28个省份2012年林下经济产值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微弱的离散分布特征;林下经济高值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区域,低值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林下经济政策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因此,各省市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加强与周边林下经济发达或核心省份的分工与合作,通过生产资料的完善与关联机制的不断强化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在明晰城市地价空间非平稳格局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将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地价研究,改进当前常用的地价估计方法及模型,提升地价空间测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实现对地价空间格局更科学系统的认知及城市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空间自回归模型(MGWRSAR模型)。研究结果:(1)区位引导地价形成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非平稳并存的特征。(2)目前既有研究中地价空间格局测度的模型方法未同时考虑两类空间属性参数异构的情况,存在无法测度地价空间依赖强度动态变化的缺陷,模型估计的偏差降低了地价空间研究的准确度。(3)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常用的空间计量模型,MGWR-SAR模型在地价空间非平稳格局测度及决定因素研究中的估计效果更佳。研究结论:未来可采用MGWR-SAR模型提高地价空间测度研究的准确性,并且该模型在其他地理要素空间测度上也具有一定适用性,可为其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文章从空间结构、城镇体系规模和各城市空间联系三个方面对研究区域空间发展展开分析.结果发现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发展存在:①长沙市首位度低;②区域"轴-圈层"辐射力量薄弱;③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呈现平衡特征;④城市间空间联系性不强等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空间管治研究现状,提出从空间管治理念入手,优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碳循环过程与国土空间要素的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提出面向全域全要素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机理、多尺度规划方法与全过程规划路径,以期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对“碳循环—空间要素”耦合关系的剖析,提出了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的“起点—原则—工具”机理;(2)构建了面向全域全要素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方法,通过“三区—地类—地块—单元”的多尺度规划,实现对碳源汇“总量—结构—格局—强度”的多维度优化;(3)设计了全过程碳管制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路径,通过“低碳目标引导—碳核算支撑—碳约束管控”,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履行碳治理职能。研究结论: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指标体系、支撑技术及实证效果等仍需进一步深化,以实现从低碳理念的深入认知向规划设计的实用方法转变,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工业化水平的贡献率最大。但除了工业化水平之外,其他3个影响因素空间锁定效应极强,对其他城市并不存在空间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 estimate a probit model of residential land conversion using parcel-level data from a rural-urban county in Ohio. Spatial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are used to quantify land-use patterns and to link patterns of residential sprawl with factors estimated to influence parcel-level land convers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ocation of new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s influenced by preferences for lower density areas that nonetheless are close to existing urban development. Combined, these forces have generated a moderated pattern of residential sprawl. Spatial error autocorrelation is controlled using a spatial sampling technique that enables consistent estimation of the probit model.  相似文献   

17.
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布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土地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格局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比不同地区格局特征规律对加深土地利用格局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以邻接的湖北省宣恩县和咸丰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基于局地因子、自相关因子和邻域因子的3种Logistic模型的模拟参数的一致性和异质性来对比研究两地的格局分布规律。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宣恩县和咸丰县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存在共同的驱动因子和聚集效应,具有共性;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驱动因子在作用方向,大小方面存在差异,邻域因子在邻域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特征。研究结果对加深理解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特征的差异性,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An approach to incorporate spatial dependence into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a sample of 215 dairy farms in England and Wales. A number of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patial weight matrix are used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these on the estimation of spatial dependence. Estimation is conducted using a Bayesian approach and results indicate that spatial dependence is present when explaining technical in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精细分析云贵高原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以贵州省黎平县为研究对象,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叠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农村居民点分离度分析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黎平县农村居民点分离度指标的全局Moran指数为0.089,Z值为2.164,大于1...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空间依赖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空间依赖性。研究方法:基于2015年省级截面数据,对转包、出租和入股三种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进行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不同流转方式下空间依赖的机制及强度。研究结果:(1)全局层面,经营权流转空间收敛特征显著,转包和出租方式表现为空间正自相关,入股方式则呈现随机分布特征;(2)局部层面,"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各省区主要空间聚集模式,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同一省区、不同流转方式下,空间聚集模式存在显著差异;(3)针对不同流转方式,基于传统最小二乘法回归的残差项检验均拒绝无空间依赖关系的原假设;进一步使用SLM和SARAR空间计量模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层面的经营权流转、转包以及出租等流转方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研究结论:不同农地流转方式具有经济行为上的空间规律,不应简单地视流转为一个抽象概念,应将具体的流转行为从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层面纳入政策制定过程,更为精准地制定具有区域化与省域化特征的农地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