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城市邻避冲突的理论解释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昆明市民反对PX项目事件为例,提出邻避冲突的三阶段演化过程,并把公民社会成长作为邻避冲突的文化层面原因,进而以改变政府职能结构为突破口,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作为规避邻避冲突的主要策略。基于此,建议政府在邻避冲突治理过程中坚持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行政理念,明确多元协作的邻避冲突治理体制,建立邻避设施负外部性补偿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风险理性培育机制,从根本上防止邻避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在邻避冲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危机事件的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九江PX项目事件中公民参与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在我国邻避项目公示阶段和冲突治理过程中已经引入公民参与机制,但是存在公民参与时机滞后的缺陷,在邻避冲突中应将公民参与关口前移,从邻避冲突的源头有效引入公民参与机制,以有效避免邻避冲突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邻避现象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新常态"问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居民密切相关,但由于存在邻避效应,决策常常受到周围居民反对甚至产生邻避冲突,传统的决策参与模式难以满足应对邻避冲突的现实需要。从理解公众对规划决策的不同参与兴趣出发,认为公众的抗议、反对行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设施规划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缺失、参与有效性不足,难以避免邻避冲突。基于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分析,提出公众参与对规划层次、决策过程介入时机前置,以社区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协同参与优化城市邻避设施决策,减少邻避冲突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4.
邻避风险认知与邻避态度的关系是邻避冲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构建邻避风险认知与邻避态度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围绕上海市公共轨道交通类邻避冲突案例收集的数据,探讨邻避风险认知和邻避态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上海磁悬浮机场联络线延伸段选址过程中,身心健康风险认知、经济风险认知和环境风险认知对邻避态度有显著影响;在上海地铁18号线迎春路地铁站选址过程中,社会风险认知和环境风险认知对邻避态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指出邻避冲突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包括邻避设施会产生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影响,成本与收益不均衡分布,现代公民环保意识增强等。认为邻避问题的出现对传统的决策方式提出了挑战,打破了政府—专家的决策制定模式,冲击了命令—控制的决策运行机制,改变了成本—收益的决策评价标准。并提出建立协商性的公共事务审议机制、促进公众参与、形成多元合作的协同治理格局是有效治理邻避冲突、减少环境异议、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面临着三方面困境:治理结构单一,权责边界不清;治理主体分散,行动协调困难;治理理念异化,市场机制扩张。城市社区冲突的治理涉及基层政府、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多个主体,在社区冲突治理中分别发挥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机制。但因其主体地位不同,利益关联程度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对社区冲突的反应和行动不一,仅依靠单一主体无法实现“善治”。因此,为进一步解决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难题,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冲突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党组织的引导和调解功能、完善公共空间的合作供给策略、提升民主协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认同、提高社区主体对话协商参与度等优化路径,为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邻避冲突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邻避冲突和风险逐渐增多并常态化。2014年以来,群体性事件年均数量在万起以上,其中邻避冲突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通过2007至2016年10年间发生的典型的邻避事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三要素分析邻避冲突成因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因经验数据和个案研究的分析偏差和选择性偏误,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多案例自变量取值组合的变化作为深入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系统性地验证多重因素引发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8.
面对城市社区生活中出现的复杂矛盾,寻找治理机制成为基层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从"互构型"社区治理视角来检视城市社区的治理机制。从业主组织治理到业主的冲突再到多元协商社区治理,在社区互构域中制度主体与生活主体互构共变,形成了一个新的相互适应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并不是单向度的线性链条,而是多主体多层次反复协调与整合,不断建塑与型构的过程。"互构型"社区治理视角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邻避设施选址过程出现的邻避情结,美国在大型开发项目的实践中发展出了社区利益协定制度。通过系统考察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项目、洛杉矶国际机场扩建项目、纽约大西洋场项目中社区利益协定的实践样态,认为社区利益协定只有具备社区介入原则、程序公开原则与包容原则,才能确保利害关系人公平地参与建设项目的利益与风险分配。最后,为规避利害关系人因邻避设施选址程序所产生的争议,就我国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审批程序中如何引入社区利益协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中国将进入一个邻避时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公众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邻避设施显著的特征之一负效应,成了滋生群体性事件和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各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邻避事件,有些得到妥善解决有些则引发了社会冲突,要解决邻避冲突,应完善重大项目决策程序和政策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如从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宁波镇海等典型案例中可以找的邻避问题的失败机理及其特征,对于邻避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它的和谐与否直接关联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基础。近年来,由于业主与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矛盾冲突有增无减,有些社区不仅不能让人们安居乐业,甚至对整个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城市发展的交响乐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主要表现为诸多的社区权益冲突。社区权益冲突的八种表现形式1、经济利益的冲突:在社区及物业管理中,经济利益主要表现有管理费的价格高低及收取,这也是目前社区纠纷的一个焦点。此外,社区会所及其他经营性收入的…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分析其自2005年设立基本生态控制线以来的规划实施历程,发现位于生态管控范围内的社区表现出对基本生态控制线比较强烈的抵触情绪,致使生态线的“邻避”效应显著基于对生态线邻避问题产生内因的深入剖析,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走出社区对生态线邻避困局的共赢策略,从而有效减少生态保护的社会矛盾和经济代价,也为国内其他进行生态线规划实施的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乡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主要阵地,是社会整体和谐的基础,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城乡社区提出了更多新的治理要求。本文根据社区治理现状,结合党的最新指示精神,分析了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居民村民等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转变职能、放权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应及时跟进、承接政府转移的基层治理职能,居民村民应广泛参与、增强社区自治活力,并对应急管理和社区党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由邻避冲突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特别是以PX为代表的新建大型化工项目每次都会遇到社会力量的抵制,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美国现代化进程要远快于中国,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很早就遇到了邻避冲突的事件,研究其成功案例对我国有效地处理类似事件大有裨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不断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以保护"自家后院"为目的的邻避冲突。1976年美国政府颁布资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公共设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近年来公众基于环境利益进行的抗争持续出现。从主客体两方面分析了邻避冲突在我国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典型事件总结其内外部特征,发现当前邻避冲突的根源在于中国城市政治的"悬浮"状态,政府对"邻避性"的认识不足导致邻避冲突的"非邻避化处理",应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16.
诉求复杂多元、矛盾纠纷频发是常见的城市基层社会样态。虽然现行社区冲突协商实践已逐步发展出严密的规则程序与完备的结构安排,但在冲突治理理念上多聚焦于冲突的破坏性而忽视其潜在的建设性功能,在治理策略上多倚靠技术性工具而忽视情感治理的补充作用。基于建设性冲突理论,选取A市城市更新改造中的5个典型案例作为分析对象,探究如何通过情感治理引导社区矛盾纠纷从破坏性向建设性转化,分析冲突建设性功能的产生条件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信息沟通、关键群体是促进社区冲突建设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三者通过情感认同、情感交融、情感驱动的柔性治理方式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与农村社区治理相辅相成,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社会力量支持力度不足、社区群众自主投入少、土地落实难致使资金投入更趋紧张,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现阶段,完善农村社区治理需要强化党对农村社区的领导,加强农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拓宽筹措资金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及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社区治理入手.社区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社区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社区社会资本,它们既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因而我们有必要培育作为社会资本的认同感、人际互信、平等交换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以推进社区治理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体制是社区治理元问题。结合治理理论提出社区治理体制概念,从政府、市场、社会三维分析框架出发,通过对北京市中关村街道东升园社区调查,分析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社区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其处于非良性运行状态,存在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严重、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滞后城镇化、社区共用部位产权遭侵犯、物业服务企业定性错位、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和业主委员会建设难等突出体制性问题,这给社区治理带来制度创新层面的新考验。为此,全面深化社区改革,加快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是破解社区治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外沙村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借由社区营造方式文章归纳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在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方面的具体行动和策略。社区营造作为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方式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沙村利用"掌上云社区"拓展社区居民公共参与的渠道和方式,开展系列能力建设培训促进了"洲尚外婆"自组织的发展。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团队重点聚焦打造"洲上外婆"社区社会组织团队,借助社区治理网络体系,培育与塑造新型社区文化,发挥文化的治理性功能。通过开展丰富的"外婆桥"及"外婆文化"主题活动,进一步拓展"洲上外婆"活动内容与活动范围,丰富社区文化内涵。该项目在前期硬件基础设施打造基础上,通过社区文化治理方式营造社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